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厦门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80 类型:月考试卷
一、情景默写
  • 1. (2021高一上·厦门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柳永《雨霖铃》中表现别后之愁更甚于离别之愁词句是:
    2. (2)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看似流露了他消极悲观的情绪,实则表现了他看透人生的一种达观。
    3. (3)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说气候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4. (4) 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感伤的句子是
    5. (5) 柳永《望海潮》中描写湖中有湖、山外有山的一句是
    6. (6) 苏轼《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
  • 2. (2021高一上·厦门月考) 下列对文学常识及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子,又称老聃,春秋末期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又称《道德经》,相传由老子撰写。 B . “大学”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出自《礼记》的《大学》与《中庸》《论语》《庄子》被公认为儒学经典,合称“四书”。 C . 夏衍,剧作家。他创作的话剧剧本有《秋瑾传》《上海屋檐下》等。他创作的《包身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报告文学之一。 D . 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复活》,广泛深入地再现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生活画面,通过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玛斯洛娃双双实现精神和道德的“复活”,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思考,对人类道德与价值的不断寻求。
  • 3. (2021高一上·厦门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词是我国古代的诗歌体裁,因其句式长短不一,又可配乐演唱,所以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 . “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 . 珀西·比希·雪莱,法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D . 闻一多,现代诗人。新诗创作讲究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著有诗集《红烛》《死水》。
  • 4. (2021高一上·厦门月考) 下列对《祝福》一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祝福》为题,寓意深刻。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能突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B . 《祝福》所描写的封建神权下的恐怖感,不仅仅存在于像祥林嫂这样的普通民众身上,也表现在“我”这个知识分子的身上。 C . “你放着罢,祥林嫂!”一句喝令,粉碎了祥林嫂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一切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 D . 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既揭露了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对中国妇女的残害,也揭露了辛亥革命彻底失败的阶级根源。
  • 5. (2021高一上·厦门月考)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辨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 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一句中“草棍儿”是借代手法,代指香雪的农村女孩的身份。 B . “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一句,“被感动得颤栗”是拟人兼双关的修辞手法,一方面之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呼唤文明时代的到来。 C . “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 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 . “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6. (2021高一上·厦门月考) 《短歌行》中,这      二句诗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归园田居》中,这两句诗     , 让我们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B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 .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7. 关于《哦,香雪》,对香雪换铅笔盒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 B . 铅笔盒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 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 C . 香雪对铅笔盒的向往,就是对文明的向往,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前进,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意义。 D . 香雪执意要换回铅笔盒的原因是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热爱学习。
三、选择题组
  • 8. (2021高一上·厦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今年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年,本届年会以“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合奏一带一路强音”为主题。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从新千年第三个十年开始,人类遭遇着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空前考验,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元首一次次发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声疾呼。中方倡议,我们要__________ , 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

    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全球治理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要       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展现更多责任担当。砥砺奋进新征程,乘风破浪万里航。尽管有时会遭遇惊涛骇浪和逆流险滩,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把准航向,人类社会发展的巨轮必将            , 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谷雨时节,博鳌听潮,在大自然的吐纳沉浮之上,可以感知中国为世界带来的       与希望。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同舟共济   抛弃   扬帆起航   坚定 B . 同舟共济   摒弃   行稳致远   笃定 C . 同气连枝   摒弃   扬帆起航   笃定 D . 同气连枝   抛弃   行稳致远   坚定
    2. (2)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新千年第三个十年伊始,人类遭遇了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空前考验。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B . 新千年第三个十年开始,人类遭遇了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空前考验。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 C . 从新千年第三个十年伊始,人类遭遇了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空前考验。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D . 从新千年第三个十年开始,人类遭遇了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空前考验。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
    3.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合奏一带一路强音”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中国诗与中国画对境界的追求,与儒家诗学“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追求等都有着重要的联系,有异曲同工之处。 B . 世界前途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不能把一个或几个国家制定的规则强加于人,也不能由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给整个世界“带节奏”。 C . 近期,分别从兰州、乌鲁木齐多式联运中心启运的12个集装箱货物从新疆口岸出境并顺利完成“二次转关”所有通关手续。 D . 据他说,他母亲养他的时节做了个梦,梦见得了一匹锦,上面是五色富贵不断头的“卐”字花样,所以他的名字叫做卐儿。
四、课内分析
五、古代诗歌阅读
  • 12. (2021高一上·厦门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二)

    范仲淹

    万里承平尧舜风,使君尺素半空空。

    庭中无事吏归早,野外有歌民意丰。

    石鼎斗茶浮乳白,海螺行酒滟波红。

    宴堂未尽嘉宾兴,移下秋光月色中。

    【注释】①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题目可知,本诗是一首和诗,李光化有诗寄来,诗人写诗回赠他。 B . 首句里的“尧舜风”采用比喻的手法,展现了太平安定的社会景象。 C . 颈联描写斗茶、饮酒的画面,充满色彩感,可看出参与者兴致颇高。 D . 尾句未明写秋光月色中人的具体活动,却意境空明,给人想象空间。
    2. (2)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 13. (2021高一上·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发庾岭

    汤显祖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掩霭,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掉,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释】①万历十九年,汤显祖因上书押击朝政,被贬为徐闻县典史,此诗写于赴任途中。②霏微:迷蒙。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枫叶”“凉蝉”紧扣题目中的“秋”字,也暗合诗人当时的心境。 B . 颔联写两岸景色,远近结合,景物色彩相对柔和,略给诗人带来一丝慰藉。 C . 颈联中的“随”字,将两岸的山色随船行而不断变换色彩的情状写得生动形象。 D . 江面上的波光洒满前来送别的客人衣服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
    2. (2) 诗歌尾联是化用曹操《短歌行》中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鹊”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都出现,其比喻义和诗人借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六、现代诗歌阅读
  • 14. (2021高一上·厦门月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

    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选自《戴望舒诗选》)

    1. (1) 如果从揭示中心的角度为这首小诗换一个标题,下面四个短语最恰当的是(   )
      A . 春天重到 B . 凝冰解冻 C . 迢遥的梦 D . 花儿重开
    2. (2) 结合诗句内容和写作时间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表感?
七、文学类文本阅读
  • 15. (2021高一上·厦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军号声声

    齐 闯

    贺昌调到广播室,完全是一个巧合。

    秦干事奉命到新兵连挑兵那天,贺昌正额头青筋暴得老高,与另一个新兵蛋子为熄灯号与起床号哪个更好听争论不休。

    隔窗望了一会儿,对乐理知识精通的贺昌明显已占据上风,秦干事指指贺昌,说,就他啦。当天,贺昌像中了状元,趾高气扬地走进旅广播室。秦干事演示了两遍设备操作,贺昌已完全掌握。他乐感很好,到部队第一天听到军号就很有感觉,朦胧里就置身硝烟弥漫的战场,在枪林弹雨之中左手撑腰右手执号,身边是像离弦之箭而射向敌阵的千军万马,酷毙了!

    见新兵蛋子已基本掌握号调,做事细心的秦干事收住平易近人的笑脸,指着墙上的作息表一本正经地说,战争年代军号是部队冲锋陷阵的号令,和平时期是掌控部队整齐划一的标点。一篇文章没标点,晦涩难懂,千军万马没号令,散沙一盘。临出门,秦干事又探头提醒了一句,早上六点二十分起床号,别误事。

    贺昌轻轻关上房门,目光还是落在了那把黄灿灿的军号上,灵魂深处曾经渺茫的幻想瞬时被激活。贺昌迫不及待右手执号左手翻谱,一句一句地演练……忙乎到后半夜,疲劳的他抱着军号进入梦乡。

    第二天,贺昌还沉浸在甜美的梦里,秦干事怒气冲冲地冲进广播室。首次值班就误号,贺昌后悔地差点哭了。秦干事静静地盯着贺昌足足有五分钟,贺昌既慌乱又不知所措。临出门,秦干事生气地搁下一句:好自为之吧。

    秦干事出门后,贺昌翻来覆去就想着第二天如何准点把起床号放响。翻来覆去想事不要紧,可是他接下来犯了另一个重大错误:上午的下班号忘了。

    秦干事说,小贺,看来你暂时不适合当司号员。小贺,想下哪个连队,你随意挑。秦干事恢复了往日那一脸和蔼的笑。

    贺昌说,去旅里最艰苦的连队。

    秦干事问贺昌还有啥要求,脸上写满留恋的贺昌把目光粘在那把黄灿灿的军号上。秦干事径直走到战备柜前,拿起那军号和那本号谱,端直递给了贺昌:“这套器材正好这几天退役,留着做个纪念吧。”

    八连,驻在一个叫西河沟的地方,是旅里最偏远的单位。贺昌报到时仅带了一个背包,军号和号谱掖在背包里。到八连后,贺昌训练十分刻苦,班里工作也积极主动,在连队名声很好。他还多了一个风雨无阻的习惯:一有时间他便悄悄拿出那本号谱细细研读,逢上周末就带上军号到距营区遥远的荒野上吹军号,亢奋得像上了战场。然而,两年来这件事在连里还是个秘密。

    第二年秋,旅里参加军区在戈壁滩上组织的军事演习,八连的责任是保障旅指挥所。

    戈壁滩上的天气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这天,瓦蓝瓦蓝的晴空忽然被乌云遮住,狂风暴雨骤然大作,旅部与各营连有线联系中断,无线被干扰信号完全屏蔽,此时军区传来紧急命令:各单位迅速收拢人员,紧急集合向阵地进发。

    接紧急命令后,值班参谋声嘶力竭的口令和哨音在狂风暴雨里实在不堪一击,除呼呼的风声和哗哗的雨声外,什么也听不到。旅首长在屋内急得团团转,营连又得不到统一号令心焦如焚。就在这时,上等兵贺昌拎着那把军号跑进了旅指挥所,在旅首长半信半疑的目光里,贺昌走进雨幕,左手撑腰,右手执号,鼓足了腮帮子吹响军号。顷刻,高亢嘹亮急促的集合号声刺透了密集的雨帘和呼呼的风声,号调准确得与营区的电子号没有任何区别。

    营连官兵全副武装循声而来,迅速整队完毕。

    旅首长一声令下:“进发!”贺昌适时吹起激越昂扬的冲锋号,号声仿佛将风声和雨声堵在了官兵们的耳膜之外,伴着雄壮的号声,官兵们顶风冒雨向目的地进发,脚步迅疾而坚定……

    高炮旅在全军区范围内第一个到达了目的地,比规定时间整整提前五分钟,全旅三千人无一人掉队。

    (选自《解放军文艺》,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军号声声》为题,既点明了小说的军旅题材,同时又表现了“军号”在小说情节上的线索作用以及表达主题上的重要意义。 B . “贺昌像中了状元,趾高气扬地走进旅广播室。”通过“趾高气扬”这个含有贬义的成语,暗示贺昌犯错误的原因在于骄傲自满。 C . 秦干事对战士既和蔼可亲,又严格要求;对工作既认真细致,又坚持原则。他是部队基层干部的典型形象,揭示了贺昌良好的成长环境。 D . 小说以客观的陈述“第一个到达”“提前五分钟”“无一人掉队”结尾,不动声色地体现了主人公贺昌在部队经受锻炼不断成长的主题。
    2. (2)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主要人物贺昌的特点。
    3. (3) 小说情节的高潮在哪部分?请结合作品简析相应部分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八、论述类文本阅读
  •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残酷的。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适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获取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

    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有所不同。 B . 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酷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合适的。 C . 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不受约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D . 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 B . 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 C . 文章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 D . 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法。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靠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即便“无法”也并不意味着无序。 B . 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要按照传统去做,生活就有可能过得安稳;反之就可能受挫。 C . 礼缺乏变化,只能在乡土社会发挥作用,而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其效力无从发挥。 D . 如果人们在教养中养成了对礼的敬畏感,就不会出现不好、不对、不合、不成的现象
九、 材料作文
  • 17. (2021高一上·厦门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学校团委计划举行“中国百年百人事迹展(1921——2021)”,回望非凡历史,感受伟大人格,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向前力量。百位人物有:毛泽东,周恩来,方志敏,聂耳,刘胡兰,王二小,黄继光,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王进喜,邓小平,郎平,张海迪,袁隆平,钟南山,樊锦诗,……。

    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组织参与者,并由你为展览写一个前言,概述展览内容,阐述展览的价值和意义。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