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

更新时间:2021-10-27 浏览次数:15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0高一上·宿州期末)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表现为物体对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抵抗程度,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人在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才有惯性 B . 百米赛跑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惯性,停下来后也就没有惯性了 C .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到外力作用后惯性就被克服了 D .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
  • 2. (2022高一上·疏勒期末) 电梯上升时,其竖直方向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梯经5s到达最高点 B . 电梯经15s到达最高点 C . 电梯上升的高度为30m D . 电梯加速上升的时间为15s
  • 3. (2020高一上·宿州期末) 有三个力,F1=3N,F2=7N,F3=9N,关于三个力的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1N B . 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0 C . 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9N D . 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2N
  • 4. (2020高一上·宿州期末) 如图所示,竖立在水平面上的轻弹簧下端固定,将一个小球放在弹簧顶端(球与弹簧不连接),用力向下压球使弹簧被压缩,松手后小球被弹起,脱离弹簧后小球还能继续向上运动直到速度为零。从小球开始运动到第一次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在脱离弹簧前小球的合力始终竖直向上 B . 在脱离弹簧前小球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 C . 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恒定 D . 脱离弹簧时小球的速度最大
  • 5. (2020高一上·宿州期末) 质量为1.6kg的物块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若用平行于斜面沿水平方向大小等于6N的力推物块,物块仍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则物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g=10m/s2)(   )

    A . 10N B . 8N C . 6N D .
  • 6. (2020高一上·宿州期末) 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绳ac和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45°和60°,则绳ac和绳bc中的拉力大小分别为(   )

    A . B . C . D .
  • 7. (2020高一上·宿州期末) 如图所示,一滑块静止在水平粗糙木板上,现将木板的一端缓慢抬高至其与水平成90角,则在此过程中,滑块所受的摩擦力(   )

    A . 逐渐增大 B . 逐渐减小 C . 先减小后增大 D . 先增大后减小
  • 8. (2020高一上·宿州期末)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光滑定滑轮,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12kg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 的猴子,从绳子的另一端沿绳向上爬,如图所示,在重物不离地面的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是(g=10m/s2):(   )

    A . 12m/s2 B . 5m/s2 C . 2m/s2 D . 15m/s2
  • 9. (2020高一上·宿州期末)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半径为R和2R的两个圆,两圆的最高点相切,切点为A,B和C分别是小圆和大圆上的两个点,其中AB长为R,AC长为 ,现沿AB和AC建立两条光滑轨道,自A处由静止释放小球,已知小球沿AB轨道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为t1 , 沿AC轨道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t2 , 则t1与t2之比为(   )

    A . 1:2 B . C . 1:1 D .
二、多选题
  • 10. (2020高一上·宿州期末)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mB的A、B两物块用轻线连接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用始终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拉A,使它们沿斜面匀加速上升。已知 A、B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为了增加轻线上的张力,可行的办法是(  )

    A . 增大B的质量 B . 减小A物的质量 C . 增大倾角θ D . 增大动摩擦因数μ
  • 11. (2020高一上·宿州期末) 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固定的斜面B上,在A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 若A原来是静止的,则施加力F后,A仍保持静止 B . 若A原来是静止的,则施加力F后,A将加速下滑 C . 若A原来是加速下滑的,则施加力F后,A的加速度不变 D . 若A原来是加速下滑的,则施加力F后,A的加速度将增大
  • 12. (2020高一上·宿州期末) 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m/s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质量为2kg B .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N/cm C .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D . 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三、实验题
  • 13. (2020高一上·宿州期末)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 (1) 图乙中的F与 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2. (2) 某同学用两个弹簧秤将结点O拉至某位置,此时该同学记录下了结点O的位置及两弹簧秤对应的读数,他还应该记录下
    3. (3)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 . 理想实验法 B . 等效替代法 C . 控制变量法 D . 建立物理模型法
  • 14. (2020高一上·宿州期末)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 (1) 除了图中器材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低压直流电源 B . 220V、50Hz的交流电源 C . 天平(或电子秤) D . 刻度尺
    2. (2) 如图乙所示为某同学某次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已知实验中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纸带上的A、B、C为三个相邻的计数点,在每两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A、B间的距离x1=6.15cm,B、C间的距离x2=6.63cm,则小车的加速度a=m/s2

    3. (3) 该实验中“细线对小车的拉力F等于砂和桶所受的总重力”是有条件的。若实验前已经平衡好了摩擦,将小车的质量记为M,砂和桶的总质量记为m,重力加速度为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计算出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F=(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如果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A.M=20g,m=10g、15g、20g、25g、30g、40g

      B.M =200g,m =20g、40g、60g、80g、100g、120g

      C.M =400g,m =10g、15g、20g、25g、30g、40g

      D.M =400g,m =20g、40g、60g、80g、100g、120g

    4. (4) 在本实验中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F等于砂和桶的总重力mg,已知两位同学利用实验数据做出的 图像如图丙中的1、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出现图线1的原因可能是在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斜度过大 B . 出现图线1的原因可能是在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斜度过小 C . 出现图线2的原因可能是砂和桶的总质量不合适 D . 出现图线2的原因可能是小车的质量过大
四、解答题
  • 15. (2020高一上·宿州期末) 质量为25kg的小孩坐在质量为5kg的雪橇上,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的80N的拉力拉雪橇,使雪橇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 (1) 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 (2) 雪橇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16. (2020高一上·宿州期末) 在竖直的井底,将一物块以12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冲出井口再落回到井口时被人接住,在被人接住前1s内物体的位移是3m,位移方向向上,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
    1. (1) 物体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
    2. (2) 竖直井的深度。
  • 17. (2020高一上·宿州期末) 如图所示,物块A、木板B的质量分别为mA=5kg,mB=10kg,不计A的大小,木板B长L=4m。开始时A、B均静止。现使A以水平初速度v0从B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已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水平地面光滑,g取10m/s2

    1. (1) 求物块A和木板B发生相对运动过程的加速度的大小;
    2. (2) 若A刚好没有从B上滑下来,求A的初速度v0的大小。
  • 18. (2020高一上·宿州期末) 如图所示,A、B两轮间距l=3.25 m,套有传送带,传送带与水平面成θ=30°角,轮子转动方向如图所示,传送带始终以2 m/s的速度运行,将一物体无初速度地放到A轮处的传送带上,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求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的时间(g取10 m/s2)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