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6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24分)
  • 1. (2022八上·即墨期末) 19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商人说:“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这句话揭示了(    )
    A . 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 B . 交通不畅导致英国棉制睡帽很难运到中国 C .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D . 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 2. (2023八上·南昌期中) 1839年,一位在广东的外国人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了……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他所说的事件是(    )
    A .   戚继光抗倭 B . 虎门销烟 C . 太平天国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
  • 3. (2021八上·高港月考) 某条约第三款规定“……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则材料反映的这一不平等条约(    )
    A . 是《北京条约》 B . 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C . 使国家主权遭到破坏 D .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4. (2021八上·高港月考)

    阅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 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 .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 . 英国机器棉纺织业发达
  • 5. (2021八上·高港月考) “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材料叙述的“造反者”的首领是( )
    A . 陈玉成 B . 洪仁玕 C . 洪秀全 D . 李秀成
  • 6. (2022八上·苍溪期中) 义和团的揭帖《只因鬼子闹中原》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

    ①具有盲目排外的思想    ②以推翻清朝的统治为目标

    ③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④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2022八上·湖口期中)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截然不同的是(    )
    A . 出现了战略上的失误 B .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C .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 . 带有宗教色彩
  • 8. (2021八上·高港月考)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当时还有一个国家和美国想法类似,你知道他是(    )
    A . 俄国 B . 法国 C . 英国 D . 日本
  • 9. (2021八上·高港月考) 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体现出当时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西方列强主要想(    )
    A . 攫取落后国家的土地 B . 抢夺落后国家的金银 C . 推动落后国家搞改革 D . 开拓落后国家为市场
  • 10. (2023八上·雷州月考) 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

    A .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 .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 .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 .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 11. (2021八上·高港月考) 学校让以“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为主题出一期板报,宣传委员不需要查找下列哪个工业的资料(    )
    A . 汉阳铁厂 B . 江南制造总局 C . 福州船政局 D . 安庆内军械所
  • 12. (2021八上·高港月考) 洋务运动时期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在30年里翻译西书近200部,尤以外交和史地政法一类为多。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在40年里翻译的书籍达199部,而以自然科学、实用科学为多。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 . 放弃了引进西方的机器 B . 推动了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 C . 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D . 改变了封建旧思想
  • 13. (2024九下·佳木斯模拟)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4. (2022八上·南海期中) “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近代出现这一现象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5. (2023八上·雷州月考)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拉开这次尝试序幕的是(    )
    A . 开办新式学堂 B . 公车上书 C .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D . 训练新式军队
  • 16. (2021八上·高港月考)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 .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 . 训练新式陆海军 C . 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 D .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 17. (2021八上·高港月考) 《清史纪事本末》:“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沸腾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材料中“志士”的是(    )
    A . 严复 B . 李鸿章 C . 梁启超 D . 康有为
  • 18. (2021八上·高港月考)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进行一场激进的改革或革命,才能拯救中国。当一部分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时,另一部分人则宣传革命,主张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实行改革“进行体制重组”具体措施是(    )
    A . 废除科举制 B . 创办福州船政局 C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 颁布剪辨法令
  • 19. (2023八上·龙马潭期末) 2017年5月,多国领导人齐聚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近代史时期,西方列强不请自来,侵占过我国北京的战争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20. (2021八上·宣城期中) 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子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这表明(    )
    A . 外来侵略促进国家意识觉醒 B . 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 C . 晚清时期的中国落后于日本 D . 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 21. (2021八上·高港月考) 某班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年代尺。下列对此年代尺上的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战争发生的根源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B . 战争后,中国全境对外国列强开放 C . 战争使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 . 战争所签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22. (2021八上·高港月考)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
    A .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 . 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 . 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 . 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 23. (2021九下·长春开学考)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采取的行动是(    )
    A . 掀起瓜分狂潮 B . 扩大资本输出 C . 再次发动战争 D . 割占台湾岛
  • 24. (2021八上·高港月考)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一组图片,适合作为这组图片标题的是(   )
    A . “自强”“求富” B . “民主”“科学” C . 实业救国 D . “三民主义”
二、材料题(26分)
  • 25. (2021八上·高港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材料二: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间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这是一种既富于贪婪的侵略性,又充满进取精神和生命力的东西。……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城乡社会的演变由此而缓缓发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数额也大幅增加。

    材料四:日益严重的海防危机,让当时的中国意识到海军建设的重要性,于是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水师(海军)诞生了,然而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水师不仅输给了日本,同时再次导致骨肉分离。

    材料五:

    1. (1) 材料一中“五口通商”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有何地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3. (3) 材料二反映的条约签订于哪次侵华战争?列举列强在这次战争中犯下的罪行?
    4. (4) 材料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于哪场战争?“再次骨肉分离”指什么史实?
    5. (5) 观察材料五两幅示意图,概括列强侵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 (6)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26. (2021八上·高港月考) 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难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年代

    学堂名称

    类别

    1862

    京师同文馆

    外语

    1866

    福州船政学堂

    军事

    1876

    福州电气学堂

    科技

    1880

    天津北洋电报学堂

    科技

    1887

    广东水陆师学堂

    军事

    材料二:

    材料三: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四:维新运动绝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当1895年以后的政治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结果,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李鸿章认为中国比西方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他所在的派别掀起这场运动有何重要地位
    2. (2) 结合材料二漫画内容及相关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
    4. (4) 根据材料四,说说戊戌变法的主要意义。
    5. (5)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27. (2021八上·高港月考) 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难忘国耻】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同日本的战争。这些战争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沥血抗争】

    材料二: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材料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积极探索】

    材料四: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 (1) 材料一中“同英国的战争”是哪次战争?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二,面临列强第三次战争,请你列举“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人物。
    3. (3) 材料三出自什么文件,这是哪个阶级的革命纲领?
    4. (4) 材料四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对中国社会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