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1-10-27 浏览次数:7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
二、单选题
  • 11. (2024九下·古浪模拟)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人体感舒适温度在35℃ B . 一支普通圆珠笔的长度约40cm C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 D . 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1min
  • 12. (2020八上·永新期末) 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
    A . 叉鱼 B . 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C . 看到地上物体 D . 凸透镜会聚光线
  • 13. (2023八上·武汉月考) 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B . 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 . 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 D . 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 14. (2023八上·富顺期中) 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第5min,晶体开始熔化 B . 晶体熔化过程持续20min C .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D . 晶体的熔点是80℃
  • 15. (2023八上·南昌期末) 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监控摄像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 B . 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 . 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D .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 16. (2020八上·永新期末) 关于“水”这种物质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老子》中有这样的描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 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 B . 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 C . 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 D . 寒冬,窗玻上冰花剔透
  • 17. (2023八下·九台月考) 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 . 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 . 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4:1 D . 体积为5cm3的乙物质,质量为10g
三、多选题
  • 18. (2020八上·永新期末) 为鼓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2020年央视春晚,由6位央视主持人共同表演的情景报告《爱是桥梁》作为春晚临时增加节目,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和高度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 表演者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真空中传播 C . 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小 D . 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
四、简答题
  • 19. (2020八上·永新期末) 吐鲁番是全国有名的“火炉”,常年高温少雨,水贵如油。当地流行使用“坎儿井”,大大减少了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坎儿井由明渠、暗渠、竖井组成(如图所示)。井内的水在夏季约比外界低5-10℃。请你试着分析一下坎儿井是如何减少水分蒸发的。

五、计算题
  • 20. (2020八上·永新期末) 为解决乡村快递派送的交通不便问题,某快递公司采用无人机(如图所示)将包裹送达每个村子的派送员,自动卸货后随即返航,继续其他配送。某次派送包裹,飞行高度120m,10min内水平飞行里程6.5km。该次派送无人机水平飞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 21. (2020八上·永新期末) 学校安全高于一切!现在学校多使用“长鼻子”校车(如图),这种校车的性能完全符合校车12项安全标准,物理竞赛时,某学校的学生乘坐这种新型安全校车到18km外的另一考点参加考试。校车行驶了半小时后安全到达考点。

    1. (1) 求校车在送考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合多少m/s?
    2. (2) 《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乘坐校车最短需要多少min能够达考场?
  • 22. (2023八上·双牌期末) 小华家最近装修房子,买来了一车体积为10m3的沙子堆在家门口,为了估测这堆沙子的质量,他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沙子,测得桶中沙子的质量为20kg,倒出沙子,再用这只桶同样地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8kg,求:
    1. (1) 桶的容积是多少?
    2. (2) 沙子的密度是多少?
    3. (3) 这堆沙子的总质量约为多少吨?
六、实验题
  • 23. (2020八上·永新期末) 如图中甲所示,是小蕊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图甲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 (2) 图甲装置中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3. (3) 小蕊用质量为m1的水做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图乙中的a图像,由a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热量,温度
    4. (4) 若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得到图像是图乙中的(选填“b”、“c”或“d”);
    5. (5) 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
  • 24. (2020八上·永新期末) 如图所示,小李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

    1. (1)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然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
    2. (2) 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承接到一个倒立、清晰的实像,具体的操作是:将光屏向移动(选填“左”或“右”),直到找到最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 (3) 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偏离光屏中心。
    4. (4) 请你指出用烛焰作为发光物体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存在的两点不足之处:①;②
  • 25. (2020八上·永新期末) 同学们在实验室测量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和水,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小矿石和水的总体积;

    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1. (1)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写字母)
    2. (2) 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右)调;
    3. (3) 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量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由此可以算出小矿石的密度为ρ=g/cm3
    4. (4) 量筒不小心被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还能测量出陈醋的密度。某组同学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陈醋,用天平测出为m2

      ④根据测得的物理量求出了该陈醋的密度ρ;

    5. (5) 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很小的磨损,则测量结果。(偏大/偏小/仍然准确)。
  • 26. (2022八上·洛宁期中) 疫情防控期间,小明是班级的卫生员,负责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同学们的体温,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同学们之间的体温相差较大,同一位同学连续三次体温测量值不相同。为了能够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小明提出猜想:体温的测量值可能与测温的部位、测量的距离有关。并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
    1. (1) 探究与测温部位的关系时,保持测温仪与人体的相同。对四位同学的额头与手腕分别进行了测量,数据记录如表1:

      部位

      t/℃

      t/℃

      t/℃

      t/℃

      额头

      36.6

      37.0

      36.8

      36.8

      手腕

      36.4

      36.4

      36.2

      36.3

      实验数据表明:体温的测量值与有关。

    2. (2) 探究与测温距离的关系时,保持相同,实验数据如表2:

      间距(cm)

      1

      2

      3

      4

      5

      10

      15

      20

      25

      30

      温度(℃)

      36.5

      36.5

      36.5

      36.4

      36.3

      36.1

      35.7

      35.1

      34.7

      34.1

      由数据可知,在有效测温距离内,所测体温值与测温距离关(填“有”或“无”),测温距离大于有效测温距离,且测量距离越远,体温值(选填“变大”、“变小”)。

    3. (3) 根据实验结论,为了能够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小明建议用这种型号测温仪测量同学们的体温时,应该保持测温部位相同并保持测温相同,且有效测温距离在cm以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