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武威市中佳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2-01-20 浏览次数:58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6分)
  • 1. (2021八上·武威月考)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月(xī)   驱(dú)   教(huì)   倚(tú) B . (hào)      沿(sù)      首(qiáo)       那(shà) C . 然(yān)      慷(kǎi)      素(tuān)      锐不可(dāng) D . 形(jī)     飞(sù)       萋(qī)        无消息(yăo)
  • 2. (2021八上·武威月考)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了敌人的阵地。 B . 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耳欲聋 , 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C .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白手起家 , 侵占了我国的大片领土。 D . 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 3. (2021八上·武威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B . 诗词,是中华文化跨越时空的精神宝藏,是中华民族极致凝练的智慧结晶。 C .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D . “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万单左右。
  • 4. (2023八下·贵州期中)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 . ①⑤②③④ B . ①③②⑤④ C . ⑤③④②① D . ⑤④②③① 
  • 5. (2021八上·武威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回复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B .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或骈偶文,是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C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土,谥号“文忠”,世称苏东坡,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D . 《记承天寺夜游》叙事简洁,写景如绘,抒情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 6. (2021八上·武威月考) 古诗文默写
    1. (1) 东皋薄暮望,。(《野望》)
    2. (2) ,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
    3. (3) 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的两句诗是“
    4. (4)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驳的迷人夜景
    5. (5) 《与朱元思书》一文的劝说友人放下俗务,寄情山水的句子是:
    6. (6) 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情的诗句是:
    7. (7) 李白《渡荆门送别》的颈联是“
  • 7. (2021八上·武威月考) 阅读新闻片段,回答问题。

    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第32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致贺电。在第32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全团同志表现出色,取得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党中央、国务院向你们表示 的祝贺和 的慰问!

    你们克服新肺炎疫情对备战参赛带来的严俊挑战 , 不畏艰难,科学训练,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圆满完成参赛任务。在过去的16天里,祖国和人民热切关注着你们在赛场上的良好表现,为我国体育健儿取得的每一个成绩感到高兴和自豪。你们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勇于挑战,超越自我,迸发出中国力量,表现出高昂斗志、顽强作风、精湛技能,生动quán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实现了“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人生誓言。……

    1.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肺炎        ()托     quán()释

    2. (2) 语段中画横线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应将“”改为“”。
    3. (3) 在语段 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热烈  亲切 B . 炽烈    竭诚
    4. (4) 语段中加粗的句子是新闻的,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新闻的
    5. (5) 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 8. (2021八上·武威月考) 名著阅读

        一九三九年十月,《》第一次出版,这是国记者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保安,深入根据地,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而撰写的一部纪实作品。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该书曾易名为《》,此书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

二、古诗文阅读。(共26分)
  • 9. (2021八上·武威月考) 文言文阅读

    三  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夏水陵() 多趣味() 飞其间() 引()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沿溯阻        巘多生怪柏 B . 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C . 晴初霜旦    后狼止而前狼又 D . 千二百里     中力拉崩倒之声
    3. (3)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 .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 (5) 下列对课文《三峡》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景,描绘了三峡的壮丽风光。 B . 本文布局匠心独运,先写七百里山势,再写夏水迅猛,接下来依次描绘秋、冬、春三季的景物。 C . 作者描写景物时,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写山为静,写夏水为动。 D . 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内容丰富,可谓穷三峡风光,尽四时景物。
    6. (6) 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自然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 10. (2021八上·武威月考) 古诗阅读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成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1. (1) 这首词按照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三个时期在歌楼、客舟、听雨的不同心情。
    2.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画面,并说说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28分)
  • 11. (2021八上·武威月考)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人生是一场场目送

    ①还记得人生的第一场有记忆的目送,那年六岁,是暖意融融的春日。母亲坐在从邻居那里借来的小毛驴车上,围着家里那床大红花的被子,毛驴车驶过院外的桃花树,一阵风来,粉红的桃花瓣纷纷飘落,落在她灰白头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衬衫上,她只是挥着手,脸因为瘦削而越发显得笑得夸张,可她就那样笑着离开我们视线,再也没有回来。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的抽泣。一个六岁的孩子无法主宰自己,更无法主宰别人的命运。

    ②第二次的目送,是作为被送者,十七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离开小镇,离开县城,到省城求学。清晨赶火车,夏末秋初的凉风,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铁轨从远方来,延伸到远方去。我拖着行李挤上车,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看去时,看见父亲寻找的目光,孤单的身影。垂下头时眼泪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车启动,哐当哐当声中,越来越远的是故乡和父亲,还有曾十二万分盼着离开的家,如今都因离别而蒙上了暖色调,就像渐起的朝阳,暖橘。

    ③人生最大意义的那次目送,发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远方去,独自一人出发。行李已先行托运,只随身携带一个小包。早春二月,天还蒙蒙亮,我赶早车,父亲早起送我,他站在简陋的门楼下,黑漆的大门半掩在他身后,启明星在遥远的天际寂寞闪烁。我摇摇手,“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声,我回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转过头来一直走去。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无限地拉长。心里稍稍有了酸涩,又觉无聊。多年的独立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那个有点事儿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绪的孩子,我的情绪给谁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车,车在晨曦微明中驶出小城,我不知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义重大却简约的目送。

    ④生命里最无法忘怀的目送,发生在去年。父亲走了。幼年时目送母亲,她笑着在桃花纷落的春日。这一次目送父亲在深冷的浓秋。父亲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个梦境中微皱着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无声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达一切。我目送了生我养我的两个人的离开,目送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孑然一身的到来。

    ⑤目送便是离别,即使有时它也意味着出发,可对另一方仍是离别。

    ⑥人生自古伤离别。

    ⑦但真正理解目送,却因为龙应台人生三书里的《目送》,关于华安和“我”的故事。小学,16岁,21岁。一个孩子在母亲的目送中长大了,每一段目送似乎也引领着各种酸甜苦辣。龙应台也在目送中永别了自己最亲爱的父亲,沉痛在理智中熨平。

    ⑧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⑨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目送,成长或衰败。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选文采用对比手法,将“我”与龙应台的目送经历对比描写,突出父母的难忘印象。 B . 文末作者认为人生会经历一场场目送,作为目送者抑或是被目送,情绪消极无奈。 C . 第③段中加点的“无限地拉长”用词精妙,描绘父亲深情凝望女儿远嫁他方的背影,突出父亲目送“我”时内心的不舍与难以释怀的落寞。 D . 选文深情地叙述“我”的四次目送经历,“我”因龙应台的《目送》而真正理解目送的含义。 E . 第⑥段化用柳永的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好地表达情感,揭示文章的主旨。
    2. (2) 根据选文的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事情

      “我”的心理

      六岁那年春日里,我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目送母亲

      热切盼望离开,又略带伤感

      去年深秋,“我”目送父亲的离世。

      痛苦深重

    3.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划横线的句子。

      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

  • 12. (2021八上·武威月考)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樟树下,外婆家

    ①一群老樟树,时常绵密地铺进梦境里。顺着它们挥舞的长臂,童年、外婆、乡愁,时间的经纬,无数次重新映现在一座名叫樟树下的村庄深处。

    ②大巴车一路畅行,开进了村委会门前的宽阔停车场,车上走下来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文艺家,作为其中一员,你忍不住动情地向众人指认这个村庄在你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外婆家。

    ③儿时钻进钻出的土房子、老洞水、泥巴路、猪栏牛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还有整洁的水泥路、青砖地。原来供全村人洗衣服的泥堰池塘,如今用片石砌得方方正正,成了荷花池。一口用来汲取饮用水的简易水井不见了,你还记得,井面上垫着一块湿滑的木板,上面长满青苔。

    ④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父母忙得脚不沾地的年月,一个无人看顾的野孩子,多么需要一个随时可以倚靠的温暖怀抱,外婆给了你一张共卧的床铺,还有许多个在鼾声中如梦的夜晚。只是,她和三舅三舅母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很穷,给不了你像样的吃食。有一年夏天,三舅母种了一大块地的胡萝卜,于是到了收获季节,餐桌上便每天都是这一样菜,荤腥就更别提了。你瘦弱,敏感,胆小,食欲总是不佳,又从不敢像表弟妹那样无所顾忌地吐露愿望。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那时候,鸡蛋是不舍得自己吃,要拿去卖钱的,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不可言说的心酸。

    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

    ⑥那群老樟树还在,它还用宽大的枝叶覆盖一座村庄的日升月落,炊烟袅袅。五十六棵老樟树,围绕着一个村庄,已经活了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了,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⑦这是一座地道的红军村,村里人念念不忘的,有“一家五兄弟齐革命”的故事,也有“七子参军”的故事。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年,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1934年,这里荣获了“扩红[1]第一村”的旗帜。

    ⑧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短短的时间,全村环境好了,产业做起来了,三舅承包的脐橙园,一年四季长得郁郁葱葱,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里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

    ⑨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

    ⑩几声鸟鸣隐入稠密的枝叶,阳光在叶隙间跳荡,你闻到樟树的香气,像闻到一股源自光阴的醇酿。临别时,和同行的文艺家们在大樟树下合影留念,身后是一排红色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你体味着一座村庄的前世今生,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

    (选自《民族文学》2020年第8期,有删改)

    [1]扩红:扩大红军的力量。

    1. (1) 本文着力叙写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

            ②樟树下的红色故事    ③

    2. (2)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五十六棵这样的老樟树,……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 , 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3. (3) 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的作用。
    4. (4) 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品析这样表达的妙处。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

    5. (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地方政府拟将欧阳汝明家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请你为该景点写一段导游词。不超过100字。
四、语言表达(60分)
  • 13. (2021八上·武威月考) 小作文。

    2021年9月25日,经我国政府的不懈努力,被外国非法扣留的我国某高科技企业高管孟晚舟女士,乘坐政府包机回到祖国。在包机上,孟晚舟发布的朋友圈千字长文令人动容,其中写道:“……马上就要投入伟大祖国母亲的怀抱,阔别三年的祖国已在天涯咫尺。近乡情更怯,不觉间泪水已模糊了双眼。……” “……午夜梦回,最是心底那一轮明月,那一江春水,那一缕乡愁,亦是我滞留他乡三年每分每秒的心灵归宿。……”

    如今,“朋友圈”已经成为许多人发表看法、宣泄情感的途径,请在本次试卷上发一个“朋友圈”,谈谈你对上面这件新闻的看法或感受,不少于100字,题目自拟。

  • 14. (2021八上·武威月考) 大作文。

    202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寻常一百周年庆典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在天安门广场集体致献词,献词中有这样一段话:

    南海潮涌,东方风来,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铺展,

    故事里,有开放的特区敢为人先,

    故事里,有回归的港澳游子团圆,

    故事里,青藏铁路连接团结进步的桥梁,

    故事里,奥运火炬点燃自信自强的烈焰。

    你听说过这些“春天的故事”吗?你还了解哪些类似的故事,这些带给你怎样的感触?请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思考,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