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兴城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1高三上·兴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化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变迁的显著特征。对于数字时代的老年人来说,横在他们面前的,首先是三道数字鸿沟。“接触鸿沟”——互联网接触难,依然是很多老年人数字生活的第一道障碍。“使用鸿沟”——互联网使用难,成为目前老年人数字生活的最大障碍,严重限制了老年人的数字红利获得感。“知识鸿沟”——网络信息辨别难,是老年人数字生活面临的新困境。很多老年人跨过了“使用鸿沟”,但因数字素养不足而无法深度融入数字生活。

    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困境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的结构性制约。一是中国互联网社会化进程的压缩导致老年人数字社会化不足。互联网引入中国至今不到三十年,智能手机与网络平台的大规模社会应用也不过十年左右。网络数字技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快速更新,老年人难以跟上技术迭代和数字社会转型步伐。二是互联网企业的技术研发设计更偏好中青年群体,对老年人需求特征关照不足。例如在医疗领域,几乎所有大型医院都开通了网络平台,但实际操作上要求完成一系列流程手续。这些烦琐的技术流程让大多数老年人望而却步,无形中抬高了老年数字生活的技术门槛。三是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在改革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效率偏好,导致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制度性排斥。在数字技术赋能的信念下,一些单位机构一味地追求数字化的技术效率,而减少线下的服务供给,这对老年人的公共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带来负面影响。

    如何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帮助他们更好融入数字生活、分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值得给予足够的关注。

    要将数字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有机统筹结合,为数字化精准赋能老龄化提供顶层设计。以“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规划为指引,从老年群体的主体特征、核心需求和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规划指导。要突出问题导向,树立技术效率与社会效益兼顾的长线思维,分层分类解决老年人在数字生活中的痛点问题。还应始终坚持“数字底线思维”,在数字技术目前还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公共服务领域,不减少或适当增加传统的线下人性化服务途径。

    要激励引导互联网企业和平台面向老龄时代的技术创新和软硬件研发设计,为老年人有效融入数字生活提供科技支撑。要重视老年用户的需求感受,突出“数字技术适老化”和“场景服务智能化”的应用创新导向;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多元化技术支持,以解决老年人普遍面临的数字使用能力不足的难题。与此同时,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点需求场景,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高频事务与服务的系统平台功能集成,不断提升涉老场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主动解决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可及性和普惠性。

    在社会参与层面,政府、家庭、社区与公益组织等多方主体应协同参与,努力提升老年人的数字技术使用意愿、应用能力和总体素养水平。一方面,应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和涉老平台服务的规范监管,加大对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信息隐私安全和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家庭代际的数字反哺功能,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数字信息获取能力和网络数字素养水平,让更多的老年人融入和享受数字化时代的美好生活。

    (摘编自《数字化与老龄化共振中的难题何解》,《光明日报》2021年4月27日)

    材料二: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的突出特点是“超级老龄化”,即超大规模、超快速度、超早阶段和超稳结构。中国老龄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与数字化进程几乎同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老龄化与数字化的“共振”,这就引发了新的挑战,即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在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和群体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代际数字鸿沟”是数字鸿沟的一种,即横亘于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指老龄群体与年轻群体之间由于数字化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行为阻隔和代际进一步隔阂的趋势。代际数字鸿沟的本质是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与技术应用和社会规制之间的不适应,涉及面非常之广,如技术、商业、教育、公共政策、社会伦理、文化心理等。

    要解决与代际数字鸿沟相关的各种不适应,一是要提高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二是要创新和改善数字化产品和应用,倡导科技向善、科技普惠和科技适老;三是要以新的社会规制抑制或矫正代际数字鸿沟。要将社会需求转化为制度层面的创新,转化为抑制或矫正代际数字鸿沟的创新性社会规制,加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互动,推动构建与老龄化和老龄社会相适应的公共政策,让制度、社会规制或公共政策成为新的数字红利、数字普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代际新数字鸿沟,应倡导建立以全龄包容为导向的设计、评估与服务体系。从设计者角度看,在物理或数字化产品和界面的设计中,应充分注重面向老龄人群的设计、评估和服务理念,充分考虑老龄人群的身体机能行动特点和日常生活习惯。从使用者角度看,应鼓励并帮助老龄人群接触各类新技术产品,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

    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是前所未有的超级大事。面向未来,对老龄化、老龄社会的准备与应对,正在成为企业、城市、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不可估量的超级机遇。

    (摘编自《代际数字鸿沟,在老龄化与数字化“共振”中扩大》,《中国日报》2021年3月2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今时代,互联网接触难、互联网使用难以及辨别难是数字时代横在老年人面前的三道数字鸿沟。 B . 中国互联网社会化进程的压缩导致老年人数字社会化不足是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的主要原因之一。 C . 提高老年人数字化能力有助于改善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与技术应用和社会规制之间不适应的状况。 D . 作者认为,面对代际数字鸿沟,应倡导建立以全龄包容为导向的设计、评估与服务体系。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家要从主体特征、核心需求和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出发,指导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生活。 B . 中国老龄化“超级老龄化”的特点,引发了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字鸿沟。 C . “数字鸿沟”这种趋势可发生于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和群体之间。 D . 面向未来,应对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它体现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3. (3) 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60岁以上网民仅占6.7%。 B . 互联网企业在研发时大多以年轻人的市场需要为导向,界面设置、操作指令等对老年人不够友好。 C . 某市借助社区、公益组织、养老机构、老年大学等,定期举办培训讲座帮助老年人掌握数字技术。 D . 北上广一些老年人聚集地正在从广场、菜场和卖场“老三场”转移到淘商、微商和播商“新三商”。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为脉络。
    5. (5) 有人说,“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只要在线下做好服务即可,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
  • 2. (2021高三上·兴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星期天的下午餐      
    周瑄璞

    文本一

    半条白胖的鱼,卧在盘子里;糖醋里脊,失去了灵动光泽;梅菜扣肉,基本没动;排骨汤已经冷却,骨头和冬瓜露出头来,表面凝了一层白醭,像冬天里的一场薄雪。 人们更多的是说话敬酒,它们渐渐冷了心,丧眉耷眼地卧在那里。人们纷纷撤退,有一个人,默默凝视桌面。

    十三岁少年,躺在自家门背后起伏不平的土地上,似睡非睡,肚子里翻搅着一阵阵微痛。妈妈如果一会儿不带回面粉,他们明天就没啥吃的了。 妈从乡下嫁到城里来,没工作,没户口,又要生这么多没有城市户口的孩子,怪谁呢? 饥饿是经常性的,小龙那天感觉尤甚。 终于有一天,万素花拿一个搪瓷碗,将小龙小虎带到那个大食堂门口,推他们进去。 也正是在哪里,遇到了一个女人。

    那女人跟小龙说,今后每个礼拜天下午四点,让你妈妈带着你们到我家吃一顿饭,好吗?她交给小龙一张纸条,上面用圆珠笔写着一个地址。

    星期天午饭后,万素花烧了一大锅温水,让孩子挨个儿在大盆里洗了澡,穿上干净衣服,带他们步行去往写在纸上的那个地方。

    一片灰色苏联式三层楼房,九号楼带拐弯,三单元位于拐弯处。上到二楼,万素花只敲了一下,单元门就打开了,女人无声招手让他们进来。她的轻手轻脚影响了这一群来人,也都压低声音,鱼贯进入走廊最里面开着的一扇门。大约十七八平方米的房子,一张大床一张单人床一个大立柜一个半截柜一个写字台,还有一只折起来塞在床和柜子之间的小茶几。露出来的一点水泥地面,被拖把天长日久拖得黑亮黑亮。写字台上一个电饭锅正插着电,冒出大米稀饭的芳香。单元里住着三户人家,她家在最里面,公用厨房的对面,去往厨房要路过两间厕所门口。整个单元里飘荡着炖肉的香味。屋里一下子进来六个人,将房间占满了。家里只有两把椅子三只小凳,可孩子们不敢贸然坐在床上,床上的单子铺得展展的,大床的外沿铺了一窄溜小单子,它们一律没有一丝褶皱。那女人招呼一声,到厨房搅锅去了,万素花跟进去帮忙。女人搅完锅回来,见五个孩子像一把扎起来的葱,站在屋里。她再次请他们坐下,随便坐吧。

    万素花抱歉地说,头一回来,啥也没给你拿,我给你洗衣服洗床单吧。那女人说,什么也不用拿,也不用给我洗。今后,每个星期天这个时间,你带着孩子们来就行。她摸了摸小燕的脸蛋,说,孩子们,今后就叫我程阿姨,叫程老师也行,我是这个厂里子弟学校的老师。她抽出小茶几打开来,将盖着笼布的一个小筐放上,拿出六双筷子。万素花说她不吃她不饿。程阿姨说别客气,吃吧。万素花到厨房,跟她一起端饭。两人每人手里端着一盘红烧肉炖土豆块胡萝卜豆腐干,让孩子们一人拿一个罐罐馍,就着吃。几个孩子眼珠子转着,心里伸出无数个争夺的小手,但不敢抢,倒像在比赛斯文。程阿姨笑了,说,放开吃吧,像在自己家一样。万素花发现,碗筷都是新的。她经不住劝,也羞涩地加入吃饭的行列,掰了半个馍,分给小燕一半,吃了几片豆腐干,想把肉留给孩子们吃。程阿姨从电饭锅里盛了三碗稀饭,说没有那么多碗了,还没有来得及买,两人用一个碗吧。

    下个星期天,万素花带来了洗净的小单子和枕巾。程阿姨在厨房下饺子,万素花和孩子们躲在屋里,看到走廊上另一家人出来进了厕所,对着家里这一堆人,惊异地看了一眼。屋里这些人不敢发出声音,程阿姨在厨房的动作也放轻了,大家好像心有灵犀一般。 程阿姨对万素花说,今后,要是单元里的人问你们,就说是亲戚,你是我表妹。

    下一周做的卤面,肉虽不多,很是见肥,配了莲花白、芹菜、豆腐干,油水全都浸到面条里。程阿姨对做饭乐在其中, 有人能在她的操持下美餐一顿,对她来说是一件开心的事。万素花想说,今后等我来做吧,不要辛苦你了。她没有说出口,只把菜买回来,米面备好。

    学校开学,白露已过,天转凉,这天下雨。万素花犹豫一下,下着雨也去,是不是太丧眼了?可再一想,人家要是准备好了,咱不去也不对。她说服了自己,和孩子们挤在两张破伞下出门了。公用厨房的砂锅里,炖好了一锅大骨头汤, 屋子里几个孩子已经摩拳擦掌,咽着唾沫。万素花教导他们,千万不能坐床,哪怕没有凳子坐,蹲在地上坐在地板上,也不能乱动人家东西,要是程阿姨发现你们是没家教的孩子,手脚不干净,就再也不让你们去吃饭。孩子们当然知道事情的严重性,长大之后的小龙认为,那每周一次的饱餐不仅仅是物质的,还涉及精神层面。 

    饭后万素花洗完锅碗,清理好厨房,回到屋子里,非让程阿姨把要洗的衣服床单交出来,小燕也拉着程阿姨说拿出来嘛拿出来嘛,我妈洗净后我叠得整整齐齐的。
           每过一两个月,万素花就作秀般说,今后我们不来了吧,太给你添麻烦。程阿姨都严肃地说,必须来,孩子们正在长身体,不能缺了营养,你这个当妈的,要负起责任。给戴了一个这么神圣的帽子,万素花也只好愉快听从了。                         

    (有删改)

    文本二:

    人的尊严的本质是平等。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有尊严。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地拥有尊严。尊严有自尊和尊重两个层面,自尊是人敬重自己,视自己与他人平等;尊重是被他人敬重,被他人视为平等的人。 ——《毕宇飞小说中人的尊严书写研究》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从扔下一半的满桌饭菜开始,回忆了自己忍饥挨饿的时代,由实入虚,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B . 开篇“像冬天里的一场薄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排骨汤的清淡,吃不完也不想吃的可惜之情。 C . 本文通过一系列扎实可靠的细节,成功塑造了万树花的勤劳、善良、明理、坚韧不拔和程阿姨美好的品质。 D . 善于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了万素花及孩子们卑微,急切,孩子真诚地扑向美食,又有着小小的狡猾的心理。
    2. (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每周一次的下午餐,养育了这些孩子的身体,也充实了他们的心灵,塑造了他们的人格。 B . 看似是吃饭问题,其实是在讲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与尊重,着力于传递信任和温情。 C . 万素花和孩子们轻声的进入程家,既表明他们有好的教养,也表明供应制年代的生活环境。 D . 孩子们到程阿姨家不敢坐,不敢大声说话,表明孩子们饿的没有力气了,只想吃到程阿姨做的饭。
    3. (3) 文中写到了“公用单元房,公用厨房,一间房子的家庭”的细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文本二指出,“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有尊严。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地拥有尊严。”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保有对方的尊严”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1高三上·兴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君不如伐吴。 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 , 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 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 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吴王曰:善。虽然,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 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B . 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C . 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D . 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兵”指铠甲和兵械,也指军队、军事,文中运用借喻的修辞,指战争。

      B“忿然”指愤怒貌,气愤的样子,“忿然作色”指因愤怒而变了脸色。

      C“外死”指死在国外。文章中指死在本国以外的国家。

      D“相率”指一个接着一个,文中指各诸侯国来朝拜吴国。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贡指出田常“忧在内的问题”,说明他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难测的机谋。

      B子贡游说田常的情节一波三折,“忿然作色”一折,“虽然”二折,“南见吴王”三折。

      C子贡游说夫差和游说田常一样,言辞激烈、诡异,活现出奇智、机敏、诡辩的形象。

      D子贡和烛之武均心系国家安危,临危受命,不惧危险,凭口舌之才退百万之师。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②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

    5. (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子贡游说田常时的论辩思路。
  • 4. (2021高三上·兴城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却过淮阴吊韩信庙       李绅

    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

    贱能忍耻卑狂少,贵乏怀忠近佞人。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抗击疫情时出现的“国士无双”一词最早就是形容韩信的,“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B . 遗庙阴森的环境与《蜀相》中诸葛亮祠堂“柏森森,自春色,空好音”环境相似,少有人来。 C . “贱能忍耻卑狂少”写韩信贫贱时能忍胯下之辱,卑微,狂放,可见作者对他的讽刺之意。 D .  “英主任贤增虎翼”写刘邦任用韩信,韩信战功卓越,可见作者对他功绩的赞美之意。
    2. (2) 诗歌最后两句有何含义?作者对韩信是怎样的态度?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 (2021高三上·兴城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苏轼《赤壁赋》中表明作者心里想的很远,想积极入仕,得到君主赏识的句子是“”。
    2. (2)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引用谢灵运的典故的句子是
    3. (3) 数字在诗歌中特别常见,请你从必修上册中选取,写出任意两句(无需上下句对应,单独一句诗就可)带数字的诗句。 “”。“”。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1高三上·兴城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类手机APP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与此同时,一些手机APP广告存在“弹窗信息标识近于无形、关闭按钮小如蝼蚁、页面伪装      、诱导点击       ”等问题,令人       。这既降低了用户体验,也潜藏着侵害用户权益的风险。无论是从保护用户合法权益和隐私安全来说,还是从维护网络服务秩序而言,都有必要加大治理力度。也正因此,工信部的这一次集中整治,赢得多方叫好。

    手机APP接入广告本身并无不可,关键在于相关操作要符合法律规定。

    成效值得肯定,治理还需         。(          )利益驱使下,有的商家不免铤而走险、心存侥幸。这也是因为一些手机APP广告关不掉、退不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手机APP种类繁多,不同类别APP从事广告经营活动的方式和发布主体不尽相同,也给治理增加了难度。治理手机APP广告,是一项长期工作,还需久久为功。一方面,应加大制度供给,严格规范手机APP广告,比如可以引入“黑名单”制度等,提升违法成本。另一方面,也应善用技术,破解难题。比如,运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精准识别和监测手机APP平台的广告投放,强化监管的针对性。

    让手机APP清爽起来,不仅需要监管机构发挥作用,也需要运营平台把好广告的“内容关”。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瞒天过海    偷梁换柱    不胜其烦   孜孜不倦 B . 瞒天过海    暗度陈仓    不胜其扰   持之以恒 C . 掩人耳目    偷梁换柱    不胜其扰   孜孜不倦 D . 金蝉脱壳    暗度陈仓    不胜其烦   持之以恒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植入广告、流量变现是许多应用程序盈利的手段。 B . 注意力是稀缺资源,植入广告、流量变现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许多应用程序盈利的手段。 C . 移动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是稀缺资源,植入广告、流量变现成为许多应用程序盈利的手段。 D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注意力是稀缺资源,植入广告、流量变现是许多应用程序盈利的手段。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利益驱使下,有的商家不免铤而走险、心存侥幸。这也是因为一些手机APP广告关不掉、退不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B . 利益驱使下,有的商家不免铤而走险、心存侥幸。这也是一些手机APP广告关不掉、退不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C . 利益驱使下,有的商家不免心存侥幸、铤而走险。这也是为何一些手机APP广告关不掉、退不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D . 在利益驱使下,有的商家不免心存侥幸、铤而走险。这也是一些手机APP广告关不掉、退不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 7. (2021高三上·兴城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     ⑴    “从心底燃起来的中国力量”帮助游泳运动员张雨霏接连夺金、打破纪录;乒乓球运动员马龙以“不问终点,全力以赴”的态度激励自己,实现了“双圈大满贯”;体操选手肖若腾用超群的技艺和不服输的精神赢得了人们赞誉;“赛场飞人”苏炳添成为首个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选手……我国体育健儿的出色表现,      ⑵    , 展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拼搏精神。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⑶      。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我国体育健儿展现的拼搏精神,使之化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把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整句。
四、作文(60分)
  • 8. (2021高三上·兴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传统社会的人生信条,很多人不甘心做普通人,一旦成功便自命不凡。教育家陶行知曾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一位学生改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下人”,他认为在公平合理的社会,不应该有“人上人”和“人下人”,应该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中人”,我们是劳苦大众中的一员,我们都是吃得苦的人中人。从此以后,育才学校学生的寝室里端端正正地贴上了一副对联: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中人。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