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九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6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剥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 . 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 . 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 . 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 . 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 . 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 . 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 . 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 . 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 . 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
  • 2. (2021高二上·九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取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

    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一一以摩族猎人为例》)

    1. (1) 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C . 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 .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 . 共享单车公司除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破坏单车等多种问题。 C . 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等不文明的行为。 D . 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力量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3. (3) 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2021高二上·九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行者

    刘醒龙

    ①在乡教育站万站长的安排下,高中毕业的张英才到界岭小学当代课教师。界岭是这一带山区中最远最深最高的那一片。

    ②下午仍然只有一节课,张英才陪着孙四海站了两个多小时。孙四海怎么讲课他一点也没印象,他一直在琢磨六个年级分成三个班,这课怎么上。中间孙四海扔下粉笔去上厕所,他趁机跟上去问这事,孙四海说,我们这学校是两年招一次新生。返回时,教室里多了一头猪。张英才去撵,学生们一起叫起来:“这是余校长养的猪,它就喜欢吃粉笔灰。”孙四海在门口往里走着说,别理它就是,往下去,张英才更无法专心,他看看猪,看看学生,心里很有些悲凉。

    ③山太大,天也黑得早,看似黄昏,实际上才四点左右。放学后,留在余校长家寄宿的十几个学生,在那个叫叶萌的男孩带领下,参差不齐地往旁边的一个山坳走去。眼里没有学生,只有猪,张英才感到很空虚。他取下那支凤凰琴,拧下钢笔帽,左手拿着它拔动琴弦,右手去按那些健,试着弹了一首曲子,不算好听,过得去而已,弹了几下,就没兴趣了。他歇下来后,忽地一愣:怎么音乐还在响?再听,才明白是笛子声。张英才趴到窗口,见孙四海和邓有米一左一右靠在旗杆上,各自横握一支竹笛,正在使劲吹奏。

    ④山上升起了云雾,顺着一道道峡谷,冉冉地舒卷成一个个云团,背阳的山坡上铺满阴森的绿,早熟的稻田透着一层浅黄,一群黑山羊在云团中出没,有红色的书包跳跃其中,极似潇潇春雨中的灿烂桃花.太阳正在无可奈何地下落,黄昏的第一阵山风就掩盖了它的光泽,变得如同一只被玩得有些旧的绣球。

    ⑤笛子吹出的曲调有些耳熟,听下去才知道是那首《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之所以没有一下子听明白,是因为节奏慢了一半。两支笛子,一个声音高亢,一个声音低回,缓慢地将那首欢快的歌曲吹出许多悲凉。

    ⑥张英才走到旗杆下:“这个曲子要欢快些才好听。”

    ⑦孙四海和邓有米没有理他。张英才就在一旁用巴掌打着节拍纠正,可是没用。

    ⑧忽然间,哨声响起来.余校长叼着一只哨子,走到旗杆下,在余校长家留宿的十几个学生迅速从山坳里跑出来,在旗杆面前站成整齐的一排.余校长望望太阳,喊了声立正稍息,便走过去将领头的叶萌身上的破褂子用手整理一下。那褂子肩上有个大洞,余校长扯了几下也无法将周围的布拉拢来,遮住那露出来的一块黑瘦的肩头。张英才站在这支小小的队伍后面,他看到一溜干瘦的小腿都没有穿鞋。余校长试了下,见旁边还有几个穿破褂子的学生在盯着自己看,便作罢了。

    ⑨这时,太阳已经挨着山了。

    ⑩余校长一声厉喊:“立正——奏——国歌!降——国旗!”在两支笛子吹出的国歌声中,余校长拉动旗杆上的绳子,国旗徐徐落下后,学生们拥着余校长、捧着国旗向余校长的家走去。

    ⑪这一幕让张英才着实吃了一惊,一转眼想起读中学时,升国旗的那种场面,又觉得有点滑稽可笑。

    ⑫夜里没有做梦,睡得正香时,忽然听到笛声,吹的又是国歌,

    ⑬张英才睁开眼,见天色已亮,赶忙起床,披上衣服走到门外。操场上正在举行升旗仪式,佘校长站在最前面,一把一把地扯着旗杆上垂下来的绳子。余校长身后是用笛子吹奏国歌的邓有米和孙四海,再往后是昨晚住在余校长家的那些学生。九月的山里,晨风又大又凉,这支小小队伍中,多数孩子只穿着背心短裤,黑瘦的小腿在风里簌簌抖动。大约是冷的缘故,孩子们唱国歌时格外用力。最用力的是余校长的儿子余志。国旗和太阳一道,从余校长的手臂上冉冉升起来后,孩子们才就地解散。

    ⑭张英才走过去,问余校长:“怎么昨天没人提醒我?”

    ⑮余校长说:“这事是大家自愿的。”

    ⑯张英才又问:“孩子们也愿意起这么早?”

    ⑰余校长说:“开始不愿意,教了一阵就愿意了。”

    ⑱余校长忽然伤感起来,他指着正在操场上跑来跑去的孩子:“又少了一个爱读书的学生,昨天他还在这儿。夜里有人稍来口信,他父亲在外面挖煤,出事故死了。家里就剩下他一个男人,他不回去顶大梁,日子就没法过了。他才十二岁呀!听到父亲的死讯,只红了红眼圈,硬是犟着没有哭出来,收拾书包时一点方寸也没乱,就连借别人的橡皮擦都晓得还。我怕他难过,谁知分手时反而是他来劝我,说自己会抽空读书,将来若是出息,一定要回学校给老师们磕头谢恩。还说,他家那儿望得见这面红旗,每天早晨他会在家里一边想着老师和同学,一边唱国歌。只要能唱歌,他就什么也不怕。”

    ⑲余校长用大骨节的手揉着眼窝。

    ⑳孙四海在一旁说:“就是领头的那个大孩子,叫叶萌,是五年级最聪明的一个。”

    ㉑张英才明白这是说给自己听的。他很感动地说:“余校长,这些事你应该通过万站长向上面反映,让县里或者省城出面关心一下这些孩子。”

    ㉒“这山大得很咧,许多人连饭都吃不饱,哪能顾到教育上来哟。”余校长说,“听说国家在搞科技扶贫,这样就好,搞科技就要先抓教育,孩子们就有希望了。”

    (节选自刘醒龙长篇小说《天行者》,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英才认为《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欢快些才好听,并打着节拍纠正,孙四海和邓有米却都不理睬,因为这是他们长时间形成的统一,笛声传递着真实的心情。 B . 叶萌离开了界岭小学,余校长很伤感,并且“用大骨节的手揉着眼窝”,由此可以看出余校长内心的不舍与无奈,以及他对学生深深的爱。 C . 余校长养的猪经常进教室,说明余校长利己自私的一面。“搞科技就要先抓教育,孩子们就有希望了”则体现了他对于教育的深情。 D . 小说详写降国旗和升国旗的场景,能够集中展现人物形象,并渲染了庄严的氛围,使界岭小学的师生在艰苦生活中的精神坚守更显珍贵。
    2. (2) 请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3. (3) 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余校长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那么,张英才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4. (2021高二上·九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文祥,字天瑞,麻城人。祖正芳,山西布政使。文祥自幼俊异。弱冠举于乡,成化末登进士。万安当国,重其才。以孙弘璧与同榜,款于家,文祥意弗慊也。未几,孝宗嗣位,即上封事 , 略曰:祖宗设内阁、六部 , 赞万几,理庶务,职至重也。顷者,在位多匪人,权移内侍。赏罚任其喜怒,祸福听其转移。仇视言官 , 公行贿赂。阿之则交引骤迁,忤之则巧谗远窜。朝野寒心。望陛下密察渠魁,明彰国宪,择谨厚者供使令。更博选大臣,谘诹治理,推心委任,不复嫌疑,然后体统正而近习不得肆也。臣见登极诏书,不许风闻言事。古圣王悬鼓设木,自求诽谤。言之纵非其情,听者亦足为戒,何害于国,遽欲罪之?昔李林甫持此以祸唐,王安石持此以祸宋。远近骤闻,莫不惊骇。愿陛下再颁明诏广求直言庶不堕奸谋足彰圣德大率君子之言决非小人之利谘问倘及必肆中伤如有所疑,请试面对。疏奏,宦官及执政万安、刘吉、尹直等咸恶之,数日不下。忽诏诣左顺门,以疏内有“中兴再造”语,传旨诘责。文祥从容辨析而出。谪授陕西咸宁丞。南京主事夏崇文论救,不纳。工部主事莆田林沂复请召文祥及汤鼐,纳崇文言,且召陈献章、谢铎等。时安已去,吉、直激帝怒,严旨切责之。廷臣多荐文祥,率为吉、直所沮。弘治二年以王恕荐召为兵部主事,监司以下馈赆皆不纳。到官未逾月,复以吉人事下狱,贬贵州兴隆卫经历。都御史邓廷瓒征苗,咨以兵事,大奇之,欲荐为监司。文祥曰:“昔以言事出,今以军功进,不可。”固辞不得,乃请赍表入都,固乞告归,疏再上,不许。还经商城,渡冰陷,死焉,年仅三十。

    (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七》,有删改)

    [注]①慊:满足、满意。②上封事: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谓之“上封事”。③赆:临别时赠送给远行人的路费、礼物等。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愿陛下再颁明诏/广求直言/庶不堕奸谋/足彰圣德/大率君子之言决非小人之利/谘问倘及/必肆中伤/ B . 愿陛下再颁明诏/广求直言庶不堕奸谋/足彰圣德大率/君子之言决非小人之利/谘问倘及/必肆中伤/ C . 愿陛下再颁明诏/广求直言庶不堕奸谋/足彰圣德/大率君子之言/决非小人之利/谘问倘及/必肆中伤/ D . 愿陛下再颁明诏/广求直言/庶不堕奸谋/足彰圣德大率/君子之言/决非小人之利/谘问倘及/必肆中伤/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弱冠,称男子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未及壮年,故称弱冠。 B . 进士,在科举时代,通过由皇帝亲自主持,在皇宫大殿举行的考试而及第的人。 C . 六部,中国封建王朝的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农各部的统称。 D . 言官,也称“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指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文祥少有气,受到权贵重视。他二十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成化末年与万弘璧同时登上进士榜,受到执掌国政的万安的重视。 B . 李文祥重视人才,积极建言献策。孝宗即位之后,他写奏章密奏皇上,指出时弊,建议选用谦虚忠厚的人,选择并重用优秀的大臣。 C . 李文祥遭受质疑,面君从容应解。他的奏章呈上之后,受到宦官、政要的扣押与质疑,在接受皇上责问时,他从容不迫,据理辨析。 D . 李文祥淡泊名利,厌恶封建官场。经由王恕推荐,他被召任为兵部主事,离任时监司以下赠送的财物都不接受,坚决请求辞职还乡。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赏罚任其喜怒,祸福听其转移。仇视言官,公行贿赂。

      ②固辞不得,乃请赍表入都,固乞告归,疏再上,不许。

四、古代诗歌阅读
  • 5. (2022高三上·潍坊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①此词写于南宋光宗绍熙年间,辛弃疾闲居多年后被起用,又受到主和派诬陷而落职。②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鬼怪。③元龙:陈元龙,三国时人,为人忠亮高爽,有扶世济民的大志。④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的上片写登楼所见及由此触发的联想。“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二句暗指西北大好河山的沦陷,只有“万里长剑”才能力挽狂澜,扫荡金人,寄托了词人光复神州的雄心抱负。 B .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由实入虚,和前面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情感基调由前面的热烈浪漫转入到清冷幽凄,表面上是写月夜中双溪楼给人的感觉,实际上是借景喻事,暗示着时下局势的险峻。 C . “风雷怒,鱼龙惨”,一个“怒”字,一个“惨”字,紧接着上句的“怕”字,从静止中进入惊心动魄的境界,暗喻着当下虎虎的生机。 D .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写眼前的流水本欲飞奔畅流,一泻千里,可受到高峡夹逼,只得收敛势头。这是词人以流水受制暗喻自己屡次受制于主和派,隐含壮志难伸的无奈。
    2.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反问,本词中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这两处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五、情景默写
  • 6. (2021高二上·九江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滕王阁序》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两句,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 (2)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
    3. (3) 《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吟其《短歌行》一诗的情形是:“”。
六、选择题组
  • 7. (2021高二下·厦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_________)。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 (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 . 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 . 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 . 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 . 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 . 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 . 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3. (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 . 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 . 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 . 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七、语言表达
  • 8. (2021高二上·九江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裨草和水稻生长在一起,,对水稻的生长极为不利。因为稗草和水稻是近亲,所以,靠人工区分清除杂草非常困难,效率很低,无法满足水稻大规模种植需求。经过成千上万次试验,人类发现水稻可以存活在水中,。于是,聪明的人类给稻田灌水,以此淹死稗草。因为是近亲,稗草对灌溉也有一定适应性,不过,它们的耐水性拼不过水稻,所以会早早被淹死。

  • 9. (2021高二上·九江月考) 请将下面这则新闻压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 

    (北京6月27日电)(记者牛梦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日前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8K超高清内容的5G远程传输,并为参加2019世界移动大会的嘉宾现场呈现出极致流畅的传输速度以及色彩鲜艳、纤毫毕现的画质体验。

    据悉,此次直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测试,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公司、中国超高清产业联盟以及北京数码视讯公司共同完成。此次测试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光华路办公区架设了8K超高清摄像机,利用运营商提供的5G超高速网络,结合信号传输及视音频编解码设备,将电视节目信号传送到了位于上海展示现场的8K显示终端,整个过程实时直播,实现了最高在320Mb/s速率下的8K视频传输。

    这次测试实践充分验证了5G网络在传输方面的优势,为整个超高清电视的应用提供了极好的技术支撑。

八、材料作文
  • 10. (2022高二下·抚顺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做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