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6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2021高一上·岱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读书方法,我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

    ②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全人类的事,每科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途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淹没,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

    ③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赘。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者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一种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者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④读的书当分种类,一种是为获得世界公民所必需的常识,一种是为做专门学问。为获常识起见,目前一般中学和大学初年级的课程,如果认真学习,也就很够用。所谓认真学习,熟读讲义课本并不济事,每科必须精选要籍三五种来仔细玩索一番。常识课程总共不过十数种,每种选读要籍三五种,总计应读的书也不过五十部左右。这不能算是过奢的要求。一般读书人所读过的书大半不止此数,他们不能得实益,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而阅读时又只潦草滑过。

    ⑤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当做工作而只当做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

    ⑥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比如看史书,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则全书中所有关于这问题的史实都被这中心联系起来,自成一个系统。以后读其它书籍如经子专集之类,自然也常遇着关于政教关系的事实与理论,它们也自然归到从前看史书时所形成的那个系统了。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许多“部首”,每得一条新知识,就会依物以类聚的原则,汇归到它的性质相近的系统里去,就如拈新字贴进字典里去,是人旁的字都归到人部,是水旁的字都归到水部。大凡零星片段的知识,不但易忘,而且无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这就是说,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

    ⑦记忆力有它的限度,要把读过的书所形成的知识系统,原本枝叶都放在脑里储藏起,在事实上往往不可能。我们必须于脑以外另辟储藏室,把脑所储藏不尽的都移到那里去。这种储藏室在从前是笔记,在现代是卡片。记笔记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采得一件就归入某一门某一类,时间过久了,采集的东西虽极多,却各有班位,条理井然。这是一个极合乎科学的办法,它不但可以节省脑力,储有用的材料,供将来的需要,还可以增强思想的条理化与系统化。

    (摘编自朱光潜《谈读书》)

    材料二:

    为什么要重提“整本书阅读”?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的阅读现状决定的。课堂上使用的语文教材以单篇文章为主,阅读时间短、阅读目的单一,难以建构文章间的意义关联,散点式阅读的倾向比较明显。《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文化基础”,在语文课程中主要表现为“人文底蕴”,指向对人文积淀、人文情怀的关注。基础、底蕴和情怀都需要积淀,积淀需要长时间的稳定状态,散点式、碎片化、拼接型的阅读却在不断切割、打断、搅动学生的阅读。我们期望达成的课程目标和目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产生了巨大矛盾,怎样解决呢?增加整本书阅读在语文课程中的权重是比较合理的策略。

    单篇课文能够承载的大多只是文化的“横截面”,甚至只是某种文化场域中的一个现象,一个场景。整本书则不同,它更像“画卷”,能够更为全面地展现彼时彼刻的社会生活图景,演示文化特质形成和发展的“纵贯线”,让学生既能看到“这一点”,也能联系和“这一点”相关的若干点,了解“这一点”从哪里来,可能到哪里去。浸润在整本书提供的文化场域中,学生可以吸纳更为丰富的文化信息,对特定文化场域形成完整的认识。

    整本书提供的信息量大,信息链条完整,信息关联度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透过变化的现象发现不变的本质,体验不断建构、解构、再建构、再解构的循环。需要借助联系思维,努力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在对立中看到统一,在分离中看到渗透,形成新的认识和思考,进而树立起事物间普遍存在联系的哲学观点。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整本书内容的展开,学生能够体验到自身认识发展变化的过程,这种体验有助于学生反思性知识的形成与丰富。

    “特犯不犯[注] , 同而不同处有辨”是我国传统小说的经典创作手法,作品中的人物做着相似的事情,却有着细微的差别,同中能见异,异中也能见同。相似的人物或事件,被写得各有千秋、毫无重复,让读者在同与不同之中领会人物的独特之处。阅读整部《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学生能够在大量文段中发现这一手法,体会其精妙,并对中国传统小说艺术特色的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注]:“犯”指类似或近似,“特”是故意设置。“不犯”指不同的细节、不同的人物秉性。

    (摘编自吴欣歆《阅读整本书,整体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1. (1)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书是学问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凡是读书至少需要读两遍,还须记录纲要和精彩的的部分以及自己的见解。 B . 书籍丰富也会带来弊端,读书并不在多而在精,如果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种学问,他读书必须有预定计划和系统。 C . 读书过程中通过笔记、卡片等形式,便将读书所得知识分类整理,可以弥补脑力记忆不足,还可以增强思想的条理化和系统化。 D . 整本书提供的信息量大,信息链条完整,信息关联度高,学生阅读过程中通过体验帮助自己反思性知识形成和丰富。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类的所有成就是长期积累得到的,如果没有书籍记载根本流传不下来。 B . 求学问不要因当前的繁杂的书籍迷失方向,浪费时间精力,应认真读基本要籍。 C . 有的读书人因不会选择,所读的书远超学段常识课程和要籍数量,终难得实益。 D . 因为语文教材以单篇文章为主,这种编排方式和语文课程目标产生了巨大矛盾。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整本书更像‘画卷’”观点的一项是(    )
      A . 《茶馆》通过裕泰茶馆里各色人物从清末到民国半个世纪个人生活的变化,展示出来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 B . 《边城》以川湘交界的诗画般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C . 《荷花淀》以清新的笔触刻画了善良勇敢的军民形象,歌颂了抗日军民的斗争精神和美好情感,充满诗情画意。 D . 《阿Q正传》以近乎漫画的手法,揭示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5. (5) “特犯不犯,同而不同处有辨”是我国传统小说的经典创作手法。请结合《红楼梦》“宝玉挨打”这一情节中薛宝钗和林黛玉对贾宝玉所说的话,分析薛、林二人的心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2021高一上·岱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

    茹志鹃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主攻团的团长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支援。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儿向前走了。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

    很久没有赶上他,我的双脚胀痛得像火烧。我向他提出休息一会儿后,自己便坐了下来。他也在远远的地方坐下,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因为我是个女同志。我着恼地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他立即张皇起来,局促不安,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我们到了包扎所,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不一会儿,我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却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的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

    我们走进院子里,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我看她头上已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

    她拿出来的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钧,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①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那位新媳妇也来了,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了一轮满月。一会儿,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我就把他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它,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上匾!”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一张熟悉的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一下子扑在那个东西上……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

    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②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小战士的脸。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达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 B . 通讯员肩上的步枪筒里先前插了几根树枝,后来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小战士的天真、乐观、热爱生活。 C . “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衬作用。 D . 新媳妇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第一次是表明她认出是小通讯员,第二次表明她发现小通讯员的伤势严重,可能已经牺牲。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小说选材颇具匠心。它是战争小说,却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激烈,而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前沿包扎所里的故事。 B . 这篇小说以“我”的视角叙事写人,不仅巧妙地在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穿针引线,而且将“借被”“献被”的情节天衣无缝地连接起来,使结构谨严有序。 C . 这篇小说人物刻画都从外貌描写开始,通讯员“高挑挑的个子”,新媳妇“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 D . 这篇小说结构细致紧密,前后照应,浑然一体;描写紧扣人物,个性鲜明;文字繁简适当,浓淡合度,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3. (3) 文中两处划线句分别表现了新媳妇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 (4) 小说以“百合花”为题,有什么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选择题
  • 3. (2021高一上·岱山月考)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词语的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zhě)   执(niù)   持(xié)   生饭(jiá) B . (yà)    绊(jī)    嘴(mǐn)   朋友(ɡá) C . 楚(qiáo)  奋(xīnɡ)  嘴(piē)   憾天动地 D . (dùn)   阔(qiè)   搭(shàn)  不接(chá)
  • 4. (2021高一上·岱山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天的北海琼华岛霞蔚云蒸 , 松柏苍翠,花木含苞,山石俏丽,景观极为动人。 B . 他的诗写得酣畅淋漓,感情勃发,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C . 车到铜像前停下,正在我瞻前顾后找花店的时候,翻译像变戏法一样将一束鲜花递给了我。 D . 她不能入睡,好几次她走近房门,侧耳倾听 , 想进去看看,然而却不敢进去。
  • 5. (2021高一上·岱山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毕业致辞,校长们也是拼了,年年挖空心思,最后就难免落入重形式不重内容,玩弄辞藻,虚伪矫情。对此,有人提出了大学校长应少玩词弄字,多抽出时间上上课的批评。 B . 《王者荣耀》作为舆论话题,并没有因为推出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而变得平静。围绕游戏与孩子、游戏与健康、游戏与沉迷、游戏与教育等为中心的讨论一直在进行。 C . 茹志鹃因《百合花》而成名,在荣誉面前,她考虑的是更艰苦的攀登。她以茅盾的鼓励为动力,在创作园地里开始了更加辛勤的耕耘。 D . 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流失。
  •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烟涛微茫难求  信:确实、实在 B . 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C .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之梦吴越  因:于是 D . 惊起而长嗟  恍:猛然惊醒的样子  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衰颓,失意
  • 7. (2021高一上·岱山月考)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五岳,我国历史上五大名山的总称,五岳分别是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B . 折腰,弯腰行礼,指卑躬屈膝,屈身事人,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等。 C . 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有不少优秀之作,如《短歌行》《观沧海》。 D . 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 8. (2021高一上·岱山月考) 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眼优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    ②鹳鹤追飞静    ③豺狼得食喧    ④薄云岩际宿

    A . ①④③② B . ④①②③ C . ②④①③ D . ②③④①
  • 9. (2021高一上·岱山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
    A . 当以慷  当以:应当可以。 B . 熊咆龙吟岩泉  殷:震动 C . 越陌度阡,枉用相  存:礼遇。 D . 艰难苦恨霜鬓  繁:形容词,繁多。
  • 10. (2021高一上·岱山月考)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月明星稀,乌鹊 B . 晚来天欲 , 能饮一杯无 C . 瑟吹笙 D . 云青青兮欲
  • 11. (2021高一上·岱山月考)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开荒南野际 B . 桃李罗堂前 C . 狗吠深巷中 D . 何以解忧
  • 12. (2021高一上·饶河期中) 下列对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现了诗人对天下贤士的仰慕之情。 C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隐约可见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村落里的炊烟。
四、古代诗歌阅读
  • 13. (2021高一上·岱山月考) 背诵《登高》,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 . 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漂泊,人生无常。 C . 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 . 诗人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到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2. (2) 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
  • 14. (2021高一上·岱山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秦州杂诗(其一)

    杜甫

    满目悲生事 , 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注]①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奔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所作。②生事,即生计。③鱼龙、鸟鼠,即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④心折,即心惊。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 首联“满”字传神,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路途遥远,绾涉后面的陇山、关隘、鱼龙与鸟鼠。 B . 颔联“迟回”“浩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秦州山关的地势特征,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 C . 颈联对仗工整,借山水写出了秦州一带的空旷宁静,以此衬托诗人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 D . “心折”二字呼应开篇“悲”字,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上引出思虑,战事不断,秦州还能淹留?
    2. (2) 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
五、情景默写
  • 15. (2021高一上·岱山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归园田居》中“”两句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 (2) 《短歌行》中“”表达了收服人心、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3. (3)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4. (4)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5. (5) 杜甫《登高》的颈联是“ ”两句。
六、选择题组
  • 16. (2021高一上·岱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哦,香雪》这篇小说人物不多,香雪凤娇他们都是山里的孩子,同一片蓝天下,他们同样怀有远大的理想,生活的窘迫并没有磨灭他们的斗志。

    作为“荷花淀派”的杰出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文章中,作者写香雪的同村姐妹凤娇,偶然认识了火车上那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乘务员“北京话” , 并从与他的接触中   ①   朦胧的少女情愫。跟“北京话”做买卖时,凤娇有意   ②   , 直到火车开动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她是故意不让他有付钱的机会。而凤娇却觉得很开心很满足,因为她心甘情愿地为她爱着的人付出。这一系列细节充分展现了山村女孩对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特有的含蓄与执着,而这种特有的情怀不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小说   ③   的细节是:香雪下火车之前,“北京话”在说话时无意中提到他的爱人,这让香雪感到   ④   。香雪既替凤娇   ④   , 也为整个台儿沟   ④   。如此的妙笔,写到山村少女的心里去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得到幸福。

    1. (1) 依次填入文中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激发     ②支支吾吾     ③出人意料     ④委曲 B . ①萌发     ②磨磨蹭蹭     ③出人意料     ④委屈 C . ①萌发     ②支支吾吾     ③出其不意     ④委曲 D . ①激发     ②磨磨蹭蹭     ③出其不意     ④委屈
    2. (2)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为“荷花淀派”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 B . 作为“荷花淀派”的杰出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 C . 作为“荷花淀派”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 D . 作为“荷花淀派”的杰出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描写了那群山村女孩。
    3. (3) 下列句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划波浪线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大学》里的“正心诚意”,意即行为背后的动机要与行为遵守的规范相一致。 B .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的是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C . 他平日里喜欢占小便宜,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为好。 D .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七、选择 简答
  • 17. (2021高一上·岱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阅读,不仅是市民文化生活的必需,也与城市竞争力息息相关。近年来,各地“抢人大战”渐趋白热化。站在人才个体角度来换位思考,选择扎根一座城市,必须考虑多种因素。一般来说,越是高层次人才,①            。一方面,这与个人生活习惯有关,闲暇时看看书,能愉悦身心,增加新知;另一方面,②            , 2020年7月的一项报告将阅读指标单列出来,指出阅读数量与城市的创新能力呈“正相关”。进而言之,阅读是涵养创新能力的土壤 , 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知识升级以及产业转型。一座城市爱不爱阅读,在制造业为主的阶段,差别或许不太明显,但到了科技创新驱动阶段,③             

    1. (1)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C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2. (2) 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八、材料作文
  • 18. (2021高一上·岱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但每个人的青春色彩各异。当下,社会上流行着各种标记青年群体的“标签”:爱国青年、热血青年、丧系青年、佛系青年……

    作为新时代青年,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