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

更新时间:2021-10-31 浏览次数:1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 1.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浓盐酸挥发 B . 海水晒盐 C . 碳酸钠晶体风化 D . 风力发电
  • 2. 白菜生长过程中不茂盛,叶子发黄,应施加的化肥是(   )
    A . CO(NH2)2 B . K2SO4 C . Ca3(PO4)2 D . KH2PO4
  • 3. 下列物质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物质不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
    A . 纯碱 B . 氨水 C . 熟石灰 D . 苛性钠
  • 4. 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CsOH 溶液的pH小于7 B . CsOH 和CuO能发生化学反应 C . CsOH 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蓝 D . CsOH 中Cs元素化合价为+1价
  • 5. 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都不溶于水的一组是(   )
    A . CaCO3  BaCO3  BaSO4 B . AgCl  KNO3  BaCl2   C . CuSO4  AgNO3  Mg(OH)2 D . Na2CO3  NaCl  NH4NO3
  • 6. 6.人体胃液的pH=2左右,而小肠内溶液的pH=8左右,消化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胃内容物到了小肠后pH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
    A . Na+ B . Cl- C . HCO3- D . H2O
  • 7. 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Cl-)。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8. 有些游泳池中的水呈蓝色,是因为加入了一种能杀菌消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可能是(   )
    A . 烧碱 B . 食盐 C . 硫酸铜 D . 熟石灰
  • 9. 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 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 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pH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 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 10.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B

    K2CO3溶液

    KCl

    加适量稀盐酸

    C

    CaO

    CaCO3

    加水,过滤

    D

    NaCl溶液

    Na2CO3

    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下列变化,能通过加盐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①AgNO3→HNO3;②Fe2O3→FeCl2;③Cu→CuCl2;④Cu(OH)2→CuCl2;⑤Fe→FeCl3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⑤ D . ①④
  • 12. 将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混合,再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的颜色是(   )
    A . 红色 B . 蓝色 C . 紫色 D . 无色
  • 13.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氢氧化钙呈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二氧化硫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 14.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可获知物质的性质,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变化、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可寻找物质发生变化的证据,分析各种证据能加深对物质变化和变化规律的认识。请回答:
    1. (1) 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稀硫酸中,过一会会观察到铁钉表面产生气泡,产生该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支持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最主要的证据是
  • 15. 物质的酸碱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 (1) 酸性是因为物质能电离出离子,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2. (2) 酸碱性强弱可用pH表示,通常洗衣粉、香皂呈碱性,即pH7.自然状态下头皮表面呈弱酸性,有利于头发的生长;所以用洗发水洗发后,最好再使用护发素,使头皮保持弱酸性;由此推测护发素的pH7.(选填“>”、“<”、“=”)
  • 16. 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 (1) 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 pH 逐渐(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 (2) 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 17. 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呈性(填“酸”或“碱”)。
    2. (2) 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3. (3) 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请说明理由
  • 18. 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3. (3) 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9. 现有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获得纯净、干燥的CO,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甲、乙试剂的洗气瓶,然后再收集。则乙试剂是,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 20. 实验室有瓶标签残缺(如图)的试剂,实验员告诉小明,这瓶试剂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试剂成分,小明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试剂滴在pH试纸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另取5毫升试剂于B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1. (1) 根据步骤①现象,小明得出了该试剂不可能为
    2. (2) 若某溶液为碱性,在测定该试剂pH时,pH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了,则测得的pH会(选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3. (3) 由步骤①②可确定该试剂为溶液.
  • 21. 为验证稀H2SO4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图实验:

    1. (1) 能产生气泡的试管是(填字母)。
    2. (2) 写出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为了检验试管C中变成无色的溶液中是否含H2SO4,可以往试管中再加入      检验。
      A . BaCl2溶液 B . Ba(NO3)2溶液 C . Na2CO3溶液 D . Cu(OH)2溶液
    4. (4) 将试管E中的浊液过滤,为探究滤液的成分,小李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一:滤液加入锌粒,验证滤液中含有HCl和H2SO4

      方案二:滤液加入Na2SO4溶液,验证滤液中含有HCl和BaCl2

      其中方案(填“一”或“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应将药品更换为(填字母)。

      a.AgNO3溶液    b.BaCl2溶液    c.Na2CO3固体    d.金属铝

  • 22. 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1. (1) 根据实验一回答:该实验通过稀盐酸与反应的现象,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2. (2) 实验二通过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相同;
    3. (3) 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A . 酚酞 B . CuO C . Na2CO3 D . Ba(NO3)2
  • 23.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Cl、Na2SO4、CaCl2、CuSO4、Na2CO3和CaCO3 , 将固体放入水中,经搅拌后为无色溶液,在溶液里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沉淀全部消失并有气体放出,由此推断:
    1. (1) 原固体肯定有
    2. (2) 原固体肯定不存在
    3. (3) 为了确定可能存在的物质,还需进行的实验是

  • 24. 甲乙两车间的废水中含有Na+、Ag+、Cu2+、CO32-、OH-、NO3-六种离子:
    1. (1) 乙车间的废水呈蓝色,其中的阴离子为
    2. (2) 甲车间的废水含有的三种离子是
    3. (3) 如果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混合,可以使废水的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4. (4) 写出检验其中一车间废水中含有OH-的方法.
四、解答题(27题5分,28题8分,29题8分,30题6分,31题8分,32题10分,共45分)
  • 25. 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下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 (1) 氢氧化钠俗称,具有强烈的,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实验时最好戴防护装备。
    2. (2) 为了验证④,小丽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成蓝色,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填化学符号)
    3. (3) 依据反应②,氢氧化钙溶液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         (填序号)。
      A . 稀硫酸 B . 氯化钠溶液 C . 硫酸铜溶液 D . 碳酸钠溶液
  • 26. 氯化铵(NH4Cl),无色立方晶体或白色结晶粉末,味咸凉而微苦,溶于水,受热易挥发,337.8℃时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是一种速效化学肥料.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 (1) 氯化铵属于化学肥料中的(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2. (2) 由以上信息可知氯化铵的化学性质是
    3. (3) 施用氯化铵时可以和草木灰混用么?,为什么
  • 27. 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从海水中提取。主要步骤如下:

    1. (1) 为了使MgCl2转化为Mg(OH)2 , 试剂①可以选用,要使MgCl2完全转化为沉淀,加入试剂①的量应足量.
    2. (2) 加入试剂①后,能够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是
    3. (3) 试剂②可以选用
    4. (4) 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会产生Mg和Cl2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8. 为了测定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同学取10克纯碱加入10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107.8克.

    求:

    1. (1)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 (2) 稀盐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29. 化学实验小组同学用Na2CO3、H2SO4、BaCl2、NaOH四种无色溶液进行实验
    1. (1) 小组同学经讨论后,一致认为这四种无色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的反应有个,写出其中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
    2. (2) 小组同学将四种无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烧杯中,得悬浊液,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向无色滤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则白色沉淀是(填化学式),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 30. 烧杯中盛有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1) 图中ab段所对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图中bc段溶液增加的质量为
    3. (3) 求图中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 (4) 图中d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