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桐柏实高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1-14 浏览次数:7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75分)
  • 1.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公元前406年,雅典在阿吉纽西海战中大获全胜,将军们因为暴风雨天气而没有打捞战死士兵的尸体。卡利谢努斯在公民大会上煽动民众,违反法律程序一次性判处八位将军死刑。

    不久后,雅典民众追悔莫及,拘禁了卡利谢努斯。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雅典城邦(   )

    A . 民主运行机制弊端日益明显 B . 城邦政策取决于政治演说 C . 民主政治制度遭受严重破坏 D . 将军的军事权力受到削弱
  • 2.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有学者指出:在14~15世纪的欧洲地方文学中,以传奇故事为代表的古老题材继续受到欢迎,不过,那种文雅的传统逐渐被淡化,作家们更多奉行一种颇为坚毅且富有主见的现实主义,他们对社会中等阶级的关注丝毫不逊于对王公贵胄的注意。由此可知,这时的欧洲(   )
    A . 古典文化获得时代新生 B . 文学作品去除封建神学色彩 C . 人文主义观念渐趋普及 D . 民主革命思潮成为文学主流
  • 3.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有学者指出:“德国本来就是由若干个君主制邦国拼凑而成的分裂国家……它只能是个君主们的联盟。但是,既然统一……因而设计了全国普选的帝国议会,作为统一的象征。同时,更利用了普鲁士在全德意志中的霸主地位。”该学者旨在说明,统一初期的德国( )
    A . 政治统一缺乏社会基础 B . 帝国政府难以驾驭各邦 C . 帝国体制符合当时国情 D . 民主宪政顺应时代潮流
  • 4.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苏联政府一方面向集体农庄提供贷款,加快农业的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建立2500多个机器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并监督农庄执行生产计划。苏联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 改善农业生产落后面貌 B . 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 C . 加快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 . 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
  • 5.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1953年就任美国总统后,艾森豪威尔在其八年的任期内曾试图平衡预算,将战时急剧增加的国家财产和国有企业廉价出售给私人垄断组织,呼吁各州和地方更多地承担原来由联邦政府所承担的职责。然而到1960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规模和结构基本上与1952年没有什么区别。这反映出此时美国(   )
    A . 国家干预导致经济“滯胀” B . 国有化是改革必由之路 C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盛行 D . 总统行政权力明显缩减
  • 6. (2023高一下·郑州期末) 20世纪80年代,西欧坚持认为,同苏联相处,不能长期依靠军事力量进行对抗,而要发挥西欧技术、资金的优势,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来维持和平局面。因此,西欧对苏实施“防务加缓和”的战略。西欧对苏联战略的调整反映出当时(   )
    A . 欧洲走上一体化发展道路 B . 西方国家放弃冷战政策 C .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 7.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梭伦将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议事程序由流行的呼声表决法(以呼声高低来判断某一决议或人选是否被通过)改为举手或投票表决法。这一变化(    )
    A . 削弱了雅典贵族的特权 B . 否定了平民的政治权利 C . 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地位 D . 保障了雅典的政治稳定
  • 8.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古希腊建筑虽然以神庙为主,但神庙外部所排列的柱子变化多端、形式多样、从不拘泥,甚至把人像变体为柱子的形式,如伊瑞克提翁神庙南端的大理石柱就是以少女像雕刻而成的。这反映了在古希腊(   )
    A . 神庙建筑违背世俗需要 B . 城邦政治影响建筑设计 C . 原始神灵逐渐淡出历史 D . 建筑艺术蕴含人文精神
  • 9. (2024高一下·龙岗期中) 1800年左右蔗糖在欧洲的普及,使得普通人可以把蔗糖放入红茶(曾经也被认为是上层社会的饮品)中随意饮用,意味着“吃什么”已经不再是一种权力或特权的象征。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 美洲地区的发展 B . 中国商品的大量输入 C . 商业革命的发展 D . 民众生活的不断提升
  • 10.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薄伽丘认为:“诗歌可以使懒人勤劳,使懦夫奋发,使暴徒自制,使囚犯驯服,对善良的人予以应得的歌颂。”由此可知,薄伽丘(   )
    A . 认可文学的大众化趋向 B . 强调文学的政治特征 C . 认为文学具有教化作用 D . 力主文学要脱离政治
  • 11.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有老师上课很形象地指出,英国《权利法案》是“穿旧鞋走新路”,而德意志《1871年宪法》则是“穿新鞋走老路”;有爱动脑筋的同学提出这两国都走的是“新路”。老师赞许地说“有道理”。这个同学所说的“新路”指的是(   )
    A . 君主立宪之路 B . 议会至上之路 C . 民权至上之路 D . 近代化之路
  • 12.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1688年之前,英国90%以上的商品出口到了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出口虽有所增加,但这一比重却下降到3%左右,而对美洲的出口所占比重则增长到58%左右。这一状况(   )
    A . 得益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 . 反映了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 C .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D . 说明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13.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下表为不同年份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这表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 . 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地位受到挑战 B .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 . 世界各国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D . 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 14.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达到了大约260万人,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000万的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    )
    A . 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B . 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 . 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 D . 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15.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口红效应”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的理论。所谓“口红效应”是指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尤其是战争期间,政府和传媒都鼓励妇女们涂抹着口红进入工厂或军队,唇间一抹亮丽的红色成了鼓舞士气的法宝。这一理论(   )
    A . 反映美国女权运动的发展 B . 表明新政已使全国经济走出低谷 C . 体现了政府采取鼓励消费的措施 D . 反映民众危机中淡定从容的心态
  • 16.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新版俄罗斯历史教材中指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   )
    A . 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 B . 经济和政治危机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D . 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 17.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在二战后的民族解放浪潮中,亚非拉地区诞生了一大批新兴民族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新加坡等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将大约30个经济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称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   )
    A . 新兴力量重塑着战后世界秩序 B . 区域经济集团的影响扩大 C . 发展问题是战后世界的首要问题 D . 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南北差距
  • 18.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热情奔放、极具冲突感,场面混乱但乱中有序。视觉上会给人造成强烈不安的感觉。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上述绘画风格的是(   )
    A . 《镜中的少女》 B . 《拾穗者》 C . 《自由引导人民》 D . 《日出·印象》
  • 19.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提出了新的四大自由。保留了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又加上了两个新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两大新自由的提出(   )
    A . 彰显了政府新的职能 B . 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 C . 遏制了经济危机蔓延 D . 突出了个人全面发展
  • 20.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   )
    A .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B . 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C . 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D . 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
  • 21.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确定了美元在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后来导致该体系崩溃的是美国的经济发展受阻,西欧和日本的实力逼近美国。最后美元两度贬值,被马克和日元所取代,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所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材料表明(   )
    A . 德日两国取代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B . 固定汇率制使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C . 浮动汇率制使汇率稳定,风险降低 D . 美国金融、经济实力绝对优势丧失
  • 22.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秩序,并未神化君权。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一变化(   )
    A . 反映了儒学前后产生了矛盾 B . 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 C . 糅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D . 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23.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 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 B . 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 C . 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 D . 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
  • 24.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在欧洲近代早期,一些国家的君主专制统治被称为“国王的神圣权利”。17、18世纪,启蒙思想的倡导者开始质疑这些观念,认为国王应该对其统治的人民负责。启蒙思想家提出这一主张的理论依据是(   )
    A . 依法治国原则 B . 社会契约学说 C . 三权分立理论 D . 反抗暴政观念
  • 25.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晚清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办公大楼“White House”、国务书记“The Secretary of State”分别被官方汉译为“白宫”“国务卿”,并一直沿用下来。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 . 晚清时期中国不断融入世界 B . 君臣观念下的文化融合 C . 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D . 各国交流中的文化冲突
  • 26.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下图是1985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对其呈现信息的合理解读是(   )

    A . 它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 . 它否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价值 C . 它展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成果 D . 它肯定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 27.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下表记录的是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学教育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据此可推知,当时(   )

    1977年8月

    召开了科学教育座谈会

    1977年12月

    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1978年3月

    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1982年底

    科技界拨乱反正任务完成

    A . 计划经济体制遭否定 B . 思想解放助推科教改革 C . 社会公平公正的重建 D . 改革开放急需科教人才
  • 28.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19世纪后期,欧洲各国民族主义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上、中层阶级论证说,他们应得到幸福和成功,因为他们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殖民者也以之为帝国主义辩护。这主要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   )
    A . 为欧洲殖民扩张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B . 其“优胜劣汰”观点与时代需要吻合 C . 以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变化为研究对象 D . 是导致欧洲政治经济变化的根本原因
  • 29.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20世纪初,一些中国学者和艺术家撰文介绍和评价西方某一艺术形式,认为其审美趋向重视神韵,与中国传统艺术有相通之处。这一艺术形式应是(    )
    A . 印象派绘画 B . 浪漫主义音乐 C . 现代派绘画 D . 荒诞派戏剧
  • 30.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和收入拿到集市上出售”。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条例(   )
    A . 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否定 B . 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 C . 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 . 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二、非选择题(共 25分)
  • 31.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长期实施保护主义。据统计,1796—1845年间,英国大多数年份关税率是30%—35%,其中1820—1835年间曾出现增高,最高的年份达65%。正是经济保护而不是自由贸易,培育了英国工业,使英国日趋强大。随着工业革命的高歌猛进,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废除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保护关税政策,实行代表本阶级利益的自由贸易政策。1846年以废除《谷物法》为标志,英国方才积极倡导并正式走上自由贸易之路。

    ——摘编自江涌《自由主义与保护主义》

    材料二:关于协定关税,虽然《南京条约》已开其端,但用的还只是“秉公议定则例”这样一个比较含糊的说法。1843年,中英在香港签订了第一个协定税则《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这个税则上载列的进口货税目共48种,出口货税目共61种。从总体上看,进出口税率多在5%左右。英国对华输出的主要工业品棉织品的进口税率定为“每百两抽银伍两,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低的进口税率,比中国自主的粤海关实征税降低了58%—79%。为英国棉织品占领中国市场提供了极便利的条件。

    ——摘编自萧致治《鸦片战争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走上自由贸易之路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降低关税的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影响。
  • 32.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几乎“把资本主义带到一个万劫不复的危险境地”。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社会崩溃却并未发生。有学者认为“主因在各国鉴于惨痛教训,大萧条之后纷纷设立了社会福利制度”。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事的发展促使西方国家需要进一步激励士气和增强社会团结,这也推动了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1941年,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受英国政府委托,负责对现行的国家社会保障方案及相关服务进行调查,并就战后重建社会保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贝弗里奇也因此获得了“福利国家之父”的称号。

    ——摘编自杨敏、郑杭生《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二战之后福利制度在西方国家普遍建立,在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要,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等方面无疑发挥着重大积极作用,但这并非表明,现行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十全十美。据英国的有关方面统计英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在20世纪60年代为81亿英镑左右,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5%,到1980年上升为221.5亿英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1%,年均增长5.2%,而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只有2.3%。虽说西方国家公共开支比重大,但社会福利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英国是福利国家的典范,但目前英国生活在官方公布的贫困线以下和略高于贫困线的“贫困人口”估计接近1700万,约占总人口的30%,在欧盟组织的其他国家,贫困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高福利损害了人们的就业动力,在西方国家一些失业者不再积极寻求就业岗位,而是等待着国家的救济,八九十年代欧洲的经济萧条过程中,这些因素很快变为导致高失业率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周良才《对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几点认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福利制度建立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
    3.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