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公车上书 | 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
B | 百日维新 | 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
C | “明定国是"诏书 |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
D | 戊戌政变 |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
材料一:
材料二:1835年的《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记载;“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簿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扳御?似此屋他。何以肃边威远?”
材料三:马克思曾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进行了评价。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材料一:“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佣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佣工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佣工人约2000人……总计约为39000,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27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也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因为洋务派在那里采用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3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数量减少10万匹。
材料一: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目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率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药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吉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以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据此,有学者认为,这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材料二: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堵塞了绝大部分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机会。他们或号响痛哭,或大马康党。一时之间,全国上下义愤填膺,很多原来支持变法的知识分子转而反对变法。取消旗人的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旗人生计受到严重影响,裁汰绿营使日军人一下于失去了生活保障,这些人群起攻击变法,诋毁推断派。撒销重叠闲散机构,裁汰冗员,使整个官僚体系与变法处于敌对状态,光绪帝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几十条措施很少得到真正的贯彻。
材料三: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材料一:《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神助奉,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折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宠,大清一统靖江山。”
材料二:著名史学家葛伯赞指出:“义和团运动是顽强而英勇的反帝国主义的斗争……是一次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材料三: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义和团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出更多的反侵略勇气。其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植根于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这种矛盾显示了一场正义的反专群众运动中落后的封建主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