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永州市剑桥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4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38分)
  • 1. (2021九上·永州月考)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wù)      褓(qiǎng)      红妆素(guǒ)       尽职守(gè) B . (zhuō)  黠(xiá)        而不舍(qiè)       盘卧龙(qiu) C . 桥( zhàn)   禁(gù)         斯底里(xiē)       重蹈覆(zhé) D . (yè)      拮(jù)         尖嘴猴(sāi)       面面厮(qù)
  • 2. (2021九上·永州月考)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一尘不染   鲜为人知    正襟危坐     锋芒毕露 B . 当之无愧   头晕目炫    广袤无垠    开卷有益 C . 家谕户晓   有例可援    深恶痛疾     简明扼要 D . 随机应变   悠游自在    优胜劣汰     十拿九紊
  • 3. (2021九上·永州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 , 这是家庭沟通特别需要注意的。 B . “神舟七号”航天员成为“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入围者,是众望所归 C . “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校长的一番高谈阔论让学生们受益。 D . 一场春雨过后,操场上拖泥带水,学校的体育课只好暂停。
  • 4. (2021九上·永州月考)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 没有一个人不承认他们的成功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B .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 C . 班长用几句话就向老师说清楚了班里刚才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D .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自身是否努力。
  • 5. (2021九上·永州月考)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你在人生中遭遇拒绝和障碍时,想想以下这种可能,并多问一句为什么。 B . 我们是十四、五岁金色少年具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 C . 农谚曰:“寒露一到百草枯,”表明气温已经降到限制农作物生长的极限。 D . 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曾翻译近代第一部社会科学著作——维科的《新科学》。
  • 6. (2021九上·永州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______ ,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象万马奔腾﹑______的壮丽景象。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______,投入大自然的 ______。

    A . 光芒   一碧万顷   心曲   怀抱 B . 辉煌   一泻千里   心扉    怀抱 C . 光芒   一往无前   心扉    情怀 D . 辉煌    一望无际  心曲   情怀
  • 7. (2021九上·永州月考) 名著阅读

        你看那些道童害怕,丢了皮鞭,报道:“师父啊,为头打的是大唐和尚,这一会打的都是柳树之根!”大仙闻言,呵呵冷笑,夸不尽道:“孙行者,真是一个好猴王!曾闻他大闹天宫,布地网天罗,拿他不住,果有此理。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决莫饶他,赶去来!”那大仙说声赶,纵起云头,往西一望,只见那和尚挑包策马,正然走路……

    1. (1) 选文中“大唐和尚”因什么原因被打?
    2. (2) 大仙道:“……曾闻他大闹天宫,……”请概括孙悟空大闹天宫故事中的典型情节(至少写出两个),并指出大闹天宫的故事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
  • 8. (2021九上·永州月考) 仿照例句,写出你对“青春”的感悟。

    例:青春,是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瑰丽的光芒映照着我们灿烂的面庞。

    青春,是。青春,是

  • 9. (2021九上·永州月考)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商女不知亡国恨,(《泊秦淮》杜牧)
    2. (2) ,往来无白丁。(《陋室铭》刘禹锡)
    3. (3) 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 (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5. (5) 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光明前景的诗句是
    6. (6)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二、阅读理解(52分)
  • 10. (2021九上·永州月考) 古诗阅读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1) 赏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妙处
    2. (2) 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用对比手法来抒发感情的?
  • 11. (2021九上·永州月考) 古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的《陋室铭》)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丏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王欢守志》)

    【注释】耽学:专心研究学问。耽:沉迷。丏:乞求。

    1. (1) 解释加点的词

      ①可以调素琴)②不产业(

      ③无案牍之形()④其妻之(

    2. (2)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意怡如也   意暇甚 B . 何陋之有    欢笑而谓之     C . 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D . 时闻者多哂之  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4. (4) 甲文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请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5. (5) 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中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 12. (2021九上·永州月考) 说明文阅读

    细菌环保塑料

    两名年轻的美国企业家研制出了一种绿色材料,这种材料以农业废物和菌类为原料,并且可以生物降解为一种天然肥料。发明者之一埃本.拜尔说,这种被称为“生态摇篮”的产品还能用于隔热,而且,它是生长而不是制造出来的。这种材料能完美地取代在包装中使用的聚苯乙烯,而且它还能够生物降解,在生长过程中几乎不消耗能源,不排放二氧化碳。 拜尔说:“与相同单位或数量的聚苯乙烯相比,我们使用的能源只有十分之一,在该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理的整个周期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只有八分之一。”他说:“事实上,我们的长期设想是,取代所有塑料和泡沫,减轻这些材料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发现或者说发明的这种天然材料将使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目前,聚苯乙烯这种塑料材料在包装行业中的使用是如此广泛,甚至在美国的垃圾填埋场中,30%的垃圾都是聚苯乙烯。

    “生态摇篮”在接触到水或潮气时会自然降解,而且作为植物的天然肥料,对环境有积极影响。这一新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将棉籽壳、荞麦壳和稻谷壳等农业副产品与一种发挥粘结剂作用的丝状真菌——茵丝体——相混合,放入模子,任其生长。茵丝体分泌出一种作用强大的酶,能分解这些有机废物。在室温和黑暗条件下放置7天后,会产生一种质地紧密、具有可塑性并且能抗800摄氏度高温的超轻材料。

    “生态摇篮”的生产成本与聚苯乙烯差不多。拜尔计划对年产值200亿美元的聚苯乙烯行业发起挑战。他说:“我们的设想是,在未来3年内,逐步向美国中西部、欧洲以及亚洲发展。”他说,开办工厂需要的投资不多,大约数百万美元。这是一种低科技生物技术……更接近于种植或烹饪蔬菜,而不是基因控制。

    1. (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生态摇篮是能够完美取代包装中使用的所有的聚苯乙烯,并能用于隔热的绿色材料。 B . 生态摇篮是一种质地紧密、具有可塑性并能抗800摄氏度高温的超轻天然绿色材料。 C . 生产生态摇篮消耗的能源只是聚苯乙烯的十分之一,排放的二氧化碳只有八分之一。 D . 生态摇篮接触到水或潮气会自然降解成为植物的天然肥料,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2. (2)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生态摇篮的研制成功,为农业副产品有机废物的利用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B . 生态摇篮的生产不是高科技的基因控制,因而为低科技手段利用废物降低成本寻找到了商机。 C . 生态摇篮能自然降解,是对造成白色污染的聚苯乙烯行业发起的革命性的挑战。 D . 生产生态摇篮投资不多,因此,在未来三年内生态摇篮将向欧美及亚洲发展并取代聚苯乙烯
  • 13. (2021九上·永州月考) 议论文阅读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呆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呆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呆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1. (1) 请写出本文的论述思路
    2. (2) 下面不能证明第④段分论点的一项是(  )
      A . “板凳要坐十年冷”,“十年磨一剑”,克服浮躁,终能有所收获。 B . 达摩面壁,静坐九年,影嵌入壁,终悟大道,开少林寺一脉,传千年而不衰。 C . 李时珍翻山越岭,遍尝百草,历时27 年,终于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D . “定能生智,静能生慧”。沉下心来做一件事,心无杂念、持久专注,定会赢得喝彩。
  • 14. (2021九上·永州月考) 记叙文阅读

    从心所欲不逾矩

    莫言

    ①少时,父亲就经常教育我们兄弟:一定要把字写好!人生来相貌丑陋,或出身贫困,那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字写不好,则完全是个人的原因。我父亲认为,只要肯下功夫,肯勤学苦练,就一定能把字写好。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我父亲的话不一定正确。因为,一个没有艺术天分的人,无论如何努力,也成不了书法家。但即便是没有任何艺术天分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会把字写得好看一些。而只要字写得好看,即便不名一文,亦可走遍天下。

    ②为了说服我们,父亲还举过很多例子。其中一例说我们的一位先祖,去参加县太爷举办的社饮,因衣衫破旧,被那些身着绫罗绸缎的乡绅慢待。酒过数巡之后,县太爷令众乡绅赋诗写字。乡绅们先是相互推让,继而踊跃献技。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有人注意到了,便向县太爷汇报。最后的场面是,我那位先祖将身上的破棉袄甩掉,赤膊捉笔,饱蘸墨水,不是往纸上,而是往那白粉壁上,尽情地挥洒。一时龙飞凤舞,满壁生辉。不但字好,词也好。于是众人刮目相看。我那先祖也被县太爷请坐上席。

    ③我这先祖,有一年,去为青州某大户人家写匾。因东家招待不周,心中郁闷。只写了三字,尚余一字未写,即呼手腕病发,不能握笔,然后买驴回乡。东家心中大恼,但看看已经写出的那三个字,的确是好得不得了,只好忍气吞声,备厚礼来请。我那先祖却礼数次,终于答应将那剩下的一个字写完。东家请我先祖上车,我先祖道:“上什么车?”东家道:“去写那个字啊。”我先祖笑道:“写一个字,何必跑那么远?”言毕,从炕席下抽出一片纸,用一块破瓦片磨了一点墨,从墙角捡来一支秃笔,蘸墨挥毫,顷刻便成。见东家面有狐疑之色,我那先祖道:“拿回去贴上吧,若有丝毫差错,我从今往后就不写字了。”

    ④时隔多日,远隔数百里,只写一个字,如何能保持与那三个字的风韵、气势、大小的统一性?对此疑问,我父亲的解答是:“他已经把手‘靠’死了!”“靠”字是我故乡土语,大意是经过长期训练,手上已经有了感觉。也就是孔夫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很可惜现在已找不到我先祖所写的字,因而也就无法领略他写得到底有多么好。尽管我没能在书法方面下功夫,但通过我父亲这种讲故事式的教育,还是使我从小就对书法多了一些兴趣,对能写出一手好字的人自然也格外地尊敬和羡慕。

    1. (1) 阅读全文,请概括文中与先祖相关两件事。
    2. (2) 第②段写道:“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请用第一人称描述当时先祖冷笑的心理活动。
    3. (3) 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4. (4) 请从先祖写字和做人两方面解释“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内涵。
    5. (5) 结合文章,谈谈中华毛笔字的魅力所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