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两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1-11-11 浏览次数:13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2021七上·揭东月考) “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是祖国境内最早人类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这则新闻中的“这块土地”是在(   )
    A . 陕西西安 B . 浙江余姚 C . 山东大汶口 D . 云南元谋
  • 2. (2021七上·揭东月考) 古人类学研究的热点一度转移到非洲,但周口店遗址在国际古人类学研究上的地位始终未变。据材料可以判断 (   )
    A . 北京人是世界公认最早的直立人 B . 北京人遗址对古人类学研究意义重大 C . 非洲缺乏研究古人类的相关条件 D . 北京人遗址是研究直立人的唯一依据
  • 3. (2021七上·揭东月考) 文物、遗址、遗迹是研究古人类活动的重要证据。下列图片可用于研究(    )

    A . 北京人的群居生活 B . 半坡人的生产生活 C . 河姆渡人的农业 D . 炎黄部落的农业
  • 4. (2021七上·揭东月考) 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  )

    A .    打制石器 B . 磨制石器   C .      铁农具 D .       曲辕犁
  • 5. (2021七上·揭东月考) 传说炎帝教人们制作陶器,螺祖擅长纺织。如今考古学者在河南等地发掘出陶壶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说明了(   )
    A . 远古传说是完全可信的 B . 陶器和纺织一定是炎帝和螺祖发明的 C . 远古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 D . 远古传说中蕴藏着一些可靠的历史信息
  • 6. (2021七上·揭东月考)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的(    )
    A . B . 炎帝 C . D . 黄帝
  • 7. 儒家文化占据了我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在儒家的政治理想中,天下“有德者居之”。下列制度体现了“有德者居之”的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世袭制 D . 科举制
  • 8. (2021七上·揭东月考) 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国历史上他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他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这个“他”是(   )
    A . B . 周武王 C . 商汤 D .
  • 9. (2021七上·揭东月考)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 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 .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 . 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 . 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 10. (2021七上·揭东月考) 对研究商朝的历史而言,以下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 甲骨文、《史记》 B . 甲骨文、殷墟遗址 C . 《封神演义》、青铜器 D . 青铜器、《史记》
  • 11. (2021七上·揭东月考) 如下图所示西周大盂鼎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鼎内铭文记述周康王册命贵族盂之事。文中记述文王、武王的立国经验,告诚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从历史研究的角 度来看,该文物不能用于研究(   )

    A . 西周手工业的发展 B . 西周的饮食文化 C . 先秦文字发展概况 D . 西周的分封制度
  • 12. (2022七上·新会期中) “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

    A . 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 B . 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 C . 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 D . 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
  • 13. (2021七上·揭东月考) 周幽王当政时,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竟在没有敌寇的情况下,命令城防举烽火。结果, 诸侯以为自己的天子遇到了大敌,纷纷率兵救难勤王。即使到了春秋中叶,还出现过“诸 侯城周”的勤王举动。这反映了分封制使(    )
    A . 周王拥有绝对权力 B . 周朝有效控制边疆 C . 宗法等级秩序森严 D . 权力中心意识明确
  • 14. (2023七上·上高期中) 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指的是(   )
    A . 商鞅 B . 管仲 C . 李冰 D .
  • 15. (2021七上·揭东月考) 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变革时期 B . 分裂混战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C . 兼并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D . 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 16. (2021七上·孝南)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三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 .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 . 天子依附于诸侯 C . 鲁国主动与齐晋交好 D . 周王室地位衰微
  • 17. (2021七上·揭东月考) 春秋时期,晋国在与楚国争霸的过程中,不断经营西面和北面的腹地,取得战马、铜料、食盐和兵源,将原来是山戎、赤狄、白狄等的族群都吸纳为晋人。这反映出当时(   )
    A . 大国争霸推动了民族交融 B . 晋与周边地区民族矛盾尖锐 C . 诸侯纷争拉大了经济差距 D . 晋在与楚国争霸中占据优势
  • 18. (2021七上·揭东月考)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
    A . 奴隶制度开始形成 B . 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C . 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D . 生产力飞速发展
  • 19. (2021七上·揭东月考) 战国时期,社会风云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
    A . 秦国 B . 魏国 C . 齐国 D . 楚国
  • 20. (2023七上·楚雄期中) 《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 . 齐桓公、齐国 B . 晋文公、齐国 C . 齐桓公、秦国 D . 楚庄王、秦国
  • 21. (2021七上·揭东月考)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材料意在说明商鞅(   )
    A . 取信于民 B . 加强集权 C . 严明法度 D . 奖励军功
  • 22. (2021七上·揭东月考) 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有很多墓主人摘录的法律条文,如记载了秦代关于农田耕作和山林保护的《田律》,记载谷物入仓、发放登记及管理的《仓律》,这些律令都是商鞅变法以后逐渐形成的。这说明了商鞅变法(   )
    A . 提高了秦人环境保护意识 B . 形成以皇权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C . 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 奠定秦朝以法治国的法律基础
  • 23. (2021七上·揭东月考) 《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一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 实行分封制 B . 建立县制 C . 确立禅让制 D . 推行郡国并行制
  • 24. (2024九下·长春模拟) 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
    A . 无为而治 B . 重农抑商 C . 儒道一家 D . 以民为本
  • 25. (2023七上·余江期中) 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 . 分封制的崩溃 B . 商鞅变法的作用 C . 兼并战争的后果 D . 百家争鸣的原因
  • 2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 . 因材施教 B . 温故知新 C . 有教无类 D . 仁者爱人
  • 27. 学习“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物理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英语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④ D . ①③④
  • 28. (2024九下·翁牛特旗模拟)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    )
    A . 法家的“法治”思想 B . 儒家的“仁政”思想 C . 道家的“无为”思想 D . 墨家的“非攻”思想
  • 29. (2021七上·揭东月考)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 . 社会转型 B . 文明起源 C . 政权分立 D . 国家产生
  • 30. (2021七上·揭东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下列选项中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A . 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B . 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 . 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 . 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1七上·揭东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吕氏春秋》中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这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

    1. (1) 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 (2) 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的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 32. (2021七上·揭东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王室衰弱,一些实力较为强大的诸侯趁机割据一方,并以武力控制周边的中小诸侯,形成了自己的霸业。诸侯国内部权力下移,以臣弑君的事件也屡见不鲜。战国时期,诸侯纷称王,兼并战争愈演烈。

    春秋后期,周王室更加衰落,无力维护“学在官府”的体制,私人讲学兴起。进入战国,各国统治者纷纷招揽人才,一些大贵族还以养士竞争高下。

    ——摘编自杨共乐《从历史印中走来的世界(中国篇)

    材料二:稷下学宫整体上是齐国官学,但前往讲学的学者大都办有私学,带其弟子同入稷下学宫。众人推举学界名流来担任学宫的祭酒,国君不直接干预教学与学术研究。学宫中容纳“百家之学”,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沙龙。

    ——张秉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材料三: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候外庐《中国思想史钢》。

    1. (1) 后人以“礼崩乐坏”来描述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一,概括“礼崩乐坏”的表现。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三中的百家争鸣有什么内在联系。
    3. (3) 根据材料二,概括齐国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
    4. (4)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
  • 33. (2021七上·揭东月考)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 (1) 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二提到的相关的主要措施,除此之外,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回答还有哪些相关措施?
    3. (3) 请你谈一谈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 (4) 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