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B | C | D | |
实验装置 |
硫在氧气中燃烧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排水法收集氢气 |
解释 | 产生的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不会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 实验测得O2的体积分数小于1/5,其原因可能是红磷太少了。 | 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增大与O2的接触面积,充分利用热量。 | 点燃收集的H2发出爆鸣声,可能是收集时集气瓶中的水未灌满。 |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
②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相同。
③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不同。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
25mL |
22mL |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
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臭氧(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25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但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引发中毒性肺气肿。超音速飞机摔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猜想)。
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 |
在试管中加入10mL5%的H2O2溶液,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
常温下H2O2分解速率非常缓慢,放出很少量氧气 |
实验二 |
在装有10mL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CuO,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有较多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
|
实验三:
(实验目的)探究氧化铜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实验步骤)
①准确称量CuO(少量)的质量;
②重复实验二的步骤:待反应结束将试管里的物质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③对比反应前后CuO的质量。
(讨论)如果,则说明CuO能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以说明,还需要再增加一个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