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8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1高二上·滨海月考) 下列选项中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yì)   子(hǎn)     之事父(ěr)      未成一(kuì) B . 文质彬(bīn)       如(bì)     惕(chù)     隐(cè) C . 子(rú)          户(yǒu)     车(gǔ)            自(jīn) D . 埏埴(shān zhí)    五石之(hù)       然(xiāo)         (yù)
  • 2. (2021高二上·滨海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共二十篇。 B .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优秀典籍。其中,“四书”指的是《大学》《孟子》《论语》《礼记》,“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C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 D . 《〈论语〉十二章》主要阐述了孔子关于贫富、义利、自我要求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孔子重视《诗》的教育作用,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 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可以 , 可以观      兴:激发人的感情 B . 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 . 文胜质则                       史:虚饰,浮夸 D . 君子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知晓,明白
  • 4. (2021高二上·滨海月考)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周礼》《礼书》合称“三礼”。 B .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本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作的。 C . 中国古代礼乐并称,乐其实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用来补充仪文(礼仪形式)的不足,以助教化。 D . 孔子教导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周朝时,礼、乐皆为贵族社会专有。
  • 5. (2021高二上·滨海月考) 下列关于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闻道,死可矣。                朝、夕:形容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B . 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动词作名词,贤者,有才华的人 C . 其家                          齐:使动,使……整齐 D . 大学之道,在明德                明:名词作动词,弘扬
  • 6. (2021高二上·滨海月考) 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B .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C . 若火之始然。 D .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7. (2021高二上·滨海月考) 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 .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D .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 8. (2023高二上·香坊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质胜文野                    于其身也,耻师焉 B . 见贤思齐                    盘盘 , 囷囷焉 C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 D . 大学道,在明明德            若火始然
  • 9. (2022高二上·石家庄月考)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聚族谋之曰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 . 夫子固拙用大矣    不求闻达诸侯 C . 剖之为瓢          作《师说》贻之 D . 所用之异也        入无法家拂士
  • 10.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坚不能自也          举:拿起 B . 吾为其无用而之        掊:击破 C . 宋人有善为不手之药者  龟:同“皲”,皮肤冻裂 D . 越有 , 吴王将之将      难:困难
  • 11. (2021高二上·滨海月考) 下列各项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②治天下可运掌上

    ③千里行,始于足下    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

    ⑤当其无,有室用    ⑥魏王贻我大瓠

    ⑦臣子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⑧迩事父

    A . ①⑦③ B . ③⑤⑥ C . ②④⑤ D . ⑤⑥⑧
  • 12. (2021高二上·滨海月考) 下列选项中“而”字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死而不亡者寿

    A . 不仁,如礼何 B . 任重道远 C . 知止后有定 D . 有是四端自谓不能者
  • 13. (2021高二上·滨海月考) 下列选项中说法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其思想学说主要汇集在《论语》中,《论语》是由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所作。 B .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散文,后来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竭力宣传,并将其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成为“四书”之首。 C . 孟子,名柯,春秋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宗师,有“亚圣”之称。 D . 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名周,宋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并称“老庄”。
二、选择题组
  • 14. (2021高二上·滨海月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在童年的时候,曾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   )。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我的生命会和这些神奇的中草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也从没梦想过有今天这样的隆重时刻,我的研究被国际科学界称颂。

    1955年,我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富有意义的工作,特别是在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   )。那两年半的训练。我发现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在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下,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   ),成功地从青蒿中(   )并提取出青蒿素。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事例    热衷    精粹    发明 B . 示例    热衷    精髓    发现 C . 事例    热衷    精髓    发现 D . 示例    热心    精粹    发明
    2. (2)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那两年半的训练,我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 B . 那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 C . 经过那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庙的精妙思想。 D . 经过那两年半的训练,我发现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
三、文言文阅读
  • 15. (2021高二上·滨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 , 未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节选自《论语·子张》)

    (注)①公孙朝:卫国大夫。 ②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名州仇。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地    坠:毁坏 B . 子服景伯以子贡    告:告诉 C . 叔孙武叔仲尼    毁:毁谤 D . 犹可也    逾:逾越,超越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B . 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C . 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D . 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3.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武之道,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国之道,现泛指宽严相济、张弛有致的治国和处事方法。 B . 宫墙,指王宫的围墙,如王宫之内的柳树就被称为“宫墙柳”。 C . 仞,古代度量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文中用“数仞墙”比喻学问高深。 D . 日月,子贡把孔子比作日月,后世甚至有人称孔子为代天发令的“天铎”,极尽美誉。
四、句子默写
  • 16. 默写。
    1. (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谈及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在《大学之道》中的具体表达是“身修而后家齐,”。
    2. (2) 质胜文则野,,然后君子。
    3. (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4. (4) 《诗》可以兴,可以观,
    5. (5) 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 17. (2021高二上·滨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小题。

    母亲如竹

    黄时田

    母亲八十三岁以后,食量甚少,行走艰难,嘴里常常念叨:我是不是快不行了?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强烈渴求。

    我感到母亲已快走到生命的尽头。因为母亲从来都不曾畏惧艰难困苦,从来不会怀疑自己可以战胜一切,只有当她从心灵深处感受到自己已力不从心时,才会如此诚惶诚恐。

    母亲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三岁就失去娘亲,从小放牛、喂猪、打柴,下到淤泥齐腰的沉塌湖割芦苇,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

    我的父亲是地道的农民,他给母亲带来了情感的温暖,但贫穷的生活和偏远农村的艰苦条件,导致我的两个兄长和一个姐姐相继夭折。母亲从泪水中几死几生。一九七二年,四十三岁的父亲突然去世。那真是晴天霹雳!母亲哭得的声嘶力竭,没有几分钟就不省人事了。十一岁的我和弟弟妹妹只知道哭,完全乱了方寸,根本不知道安慰母亲。倒是母亲强打起精神把父亲安葬了。因为事情来得突然,我们十分害怕,晚上都挤到母亲的床上去,母亲用手摸我们的头,把我们搂在怀里,咬着牙齿说:宁可死做官的伢(方言“父亲”),不可死叫花的娘,有我在,你们不要怕!她强忍着泪水始终不让它流出来。

    有次早晨母亲突然放下了锅铲不炒菜了,我感到奇怪,紧跟到门外,看见母亲在用围裙死劲地擦眼泪。我也止不住抱着母亲大哭了一回。

    但母亲更多的时候是露着笑容,整天忙里忙外,她学会了犁田、耙地、打糨,也兼做杂工。一句话,只要是抓得到“工分”的事她都抢着做。在这样贫穷的家境中,母亲送我们兄妹三人读书,让乡邻们不能理解。母亲有一个非常朴素的认识:人从书里乖。为了供我们读书,她一个人承受三四个人的劳动重荷,特别是在“双抢”时节,她整天在生产队里割谷、插秧,晚上还经常“抢雨”,全队几十号“劳力”,竟然只有她一个女人可以做到每次“抢雨”必到。

    儿女长大成人后,母亲跟着来到城里。她依然勤劳,除了做饭洗衣之外,还到处开荒扩种。她种的菜从不一人享用,邻里谁都可以采摘。母亲出身寒苦,对物质生活只有最低的要求。进到城里,母亲不再为吃穿住行发愁,偶有余钱剩米,都尽力帮助生活拮据的亲友和邻居。而她自己继续保留了节俭的生活习惯。从小儿子家到大儿子家有四公里,母亲为 了节约一块钱的车票宁可步行。八十岁以后,每年过生日,总有些晚辈来看望母亲。母亲把吃的收下和儿孙们一起享用,而衣物一概拒收,说是怕活不了多久,别浪费。

    母亲待人厚道。有次在街上被一个骑自行车的中年人撞倒,人家要送她到医院检查,母亲说:“你忙,不用了。”不久,母亲发现脚已肿大,动弹不得,结果是小脚趾被压断,痛苦不堪。但母亲并不怪人,只是请人告知了在附近工作的小儿子,连大儿子也不告诉,她担心大儿子工作太忙,尽量不要打扰。后来母亲对我说:“只要把工作搞好就可以了。”一句很平常的话,但对儿女的体贴是那么真切!对痛苦的承受是那么大度!

    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位来自山里的目不识丁的老母亲。她今年八十五岁了,吃饭更少,难以入眠,行走吃力。她总嫌自己累赘,老要我们给她多吃点安眠药,说好解脱我们。我们说,您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走了,别人会说我们儿女不孝,她又不再坚持,怕的是她的儿女们被人看不起。她仍顽强地吃点稀饭,坚持洗脸、洗脚、梳头,穿戴整洁,她想以最好的姿态走完自己最后的人生路程。

    看到母亲的情形,回想母亲苦难的一生,我常常眼泪止不住流淌……

    一片竹林,浩瀚无边,母竹渐渐老去,满身斑点,皮色泛黄,而满园新竹欣逢甘露,茁壮成长。

    1. (1) 请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 (2) “母亲”嘴里常常念叨:“我是不是快不行了?”却又“顽强地”吃法,以“最好的姿态”生活,请结合文本分析如何理解这种矛盾的心理。
    3. (3) 请简要分析最后一自然段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4.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 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母亲的晚年写起,欲扬先抑,以母亲对生命的强烈渴求来反映她意志的坚强。 B . “宁可死做官的伢,不可死叫花的娘”,这句俗语强调了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性,母亲在家庭中的支柱作用。 C . 目不识丁的母亲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在家境困难、需要劳力和旁人不理解的情况下,含辛茹苦地供养孩子们读书,从而改变了孩子们的人生轨迹。 D . 母亲受伤,痛苦不堪,却希望作者好好工作,这令作者在感动于母亲体贴的同时,也自责没有尽到孝道。 E . 本文语言质朴,娓娓道来,在一系列典型事例中塑造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意。
六、材料作文
  • 18. (2021高二上·滨海月考) 请从以下句子中,选择二句,写一篇议论文。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中心明确,结构清晰;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