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时代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1-11-19 浏览次数:11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50分,26题8分,27题14分,28题16分,29题12分)
  • 26. (2021九上·福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1. (1) 根据材料,指出文艺复兴运动高举的旗帜。
    2. (2) 下图是两位同学对文艺复兴的不同看法,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 27. (2021九上·福州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文献规定:奴隶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工具和财产,奴隶不属于人的范畴。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材料二:公元前450年颁布的某法律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材料三:妇女有继承遗产的权利……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罗马民法大全》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条文应出自哪部文献?试据材料一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
    2. (2) 材料二应出自哪部法律文献?这些条文内容有何特点?该文献的诞生有何意义?
    3. (3) 材料三中这部法律是谁在位期间编订的?试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罗马法中关于“平等”的认识。
    4. (4) 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上述法典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 28. (2021九上·福州月考) 中古欧洲社会,西欧庄同、城市产生、大学兴起对后世影响极大,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则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如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取。庄园经济的兴盛时期约在9—13世纪。它的形成大约和生产力低下有关。14世纪起西欧经济变化剧烈,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人身自由,劳役制庄园趋向瓦解。

    ——《浅析日本与西欧庄园制产生的异同》

    材料二  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一些商人、工匠,以及从庄园里逃亡出来的农奴,聚集在港湾、城堡、教堂以及交通要道周围,进行生产和交易?这些地方逐渐演变为中世纪的城市。……随着城市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材料三  经济的中心,为大学的兴起提供了经济基础,十字军东征沟通了东西方接触的渠道,扩大了西方对东方奢侈品的需求,萎缩几百年的商品活动又活跃兴旺起来,尤其在交通要充主教驻地,自治城市蓬勃兴起,自治城市作为经济中心,贸易中心积敛了大量财富,复述的城市为创办大学提供了大笔经费,另外,还有不少富豪人家捐资兴办大学或资助贫寒子弟上大学。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

    材料四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他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他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他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材料第1句反映出西欧庄园典型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西欧庄园瓦解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解释中世纪西欧城市形成的原因:市民阶层形成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据材料三,分析大学兴起的原因;联系材料二,指出城市形成和大学兴起的共同前提是什么?
    4. (4) 材料四强调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清解释“它只是保存”“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内涵。
  • 29. (2021九上·福州月考) 日本人历来相信并崇拜强者,习惯无原则地把别人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古代,日本从中国、朝鲜等国“拿来”了包括文字在内的文化、宗教、礼制等等,而且日本人还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消化能力作了大胆的改革,没有一味照搬。比如说,用汉字创造了平、片假名。用片假名记录来自印欧语系的外来语。

    公元7世纪,日本孝德天皇参照起源于日本本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又吸收了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大化改新”,这一次改革使日本社会性质被彻底改变。到了近代,1868年的明治维新,是日本走上工业化道路、富国强兵的关键改革。促成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和魏源的《海国图志》。在书中,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这种直面现实且符合当时国情的呼吁理应对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相反,这本书却引起了日本有识之士的关注。看清现实的日本于是就进行了历史上改变社会性质的第二次改革“明治维新”。

    1. (1) 材料中“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性质被彻底改变”指的是什么变化?
    2. (2)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