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课同...

更新时间:2021-11-16 浏览次数:8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19高三上·汕头期中) 商代早期的卜辞中,“帝”是掌管风雨、年成及十的祸福的灭神,到商朝末期,祖先神逐渐成为晚商社会的最高神,并由此出现了帝祖崇拜合一的趋势,进而促进了现实中王权的发展。这种人神关系的发展反映出( )
    A . 宗法制确立 B . 政治的理性化 C . 小农经济发展 D . 专制王权加强
  • 2. (2020高二下·郑州月考)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于葵丘会盟,盟约中提出: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该盟约反映了各诸侯国(    )

    A . 积极拥戴周天子 B . 维护宗法统治秩序 C . 互相协作促进统一 D . 走上了和平共处之路
  • 3. (2020高一下·哈尔滨期中) 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 (    )
    A . 新石器时代 B . 商周时期 C . 秦汉时期 D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4. (2019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殷人尊神事鬼、崇尚巫术,周人则敬天保民、崇尚礼乐教化。这反映出商周时期( )
    A . 政权和神权结合越来越紧密 B . 从神本到民本的文明发展轨迹 C .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趋于严密 D . 已经出现人民主权的思想倾向
  • 5. 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田,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   )

    A . 地缘政治关系得到空前加强 B . 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C . 郡县制度在法律上得到确立 D . 王权进一步得到强化
  • 6. (2020高二下·绥德月考) 《国语•鲁语上》记载:“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元候作师,卿帅之,以承天予……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慝。”这表明西周分封制下(  )
    A . 天子与渚侯关系融洽 B . 诸侯国与王室有明显的隶属关系 C . 中央集权制度已建立 D . 诸侯国有义务定期向周天子述职
  • 7. (2016高一上·赣州月考)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B . 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C . 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 . 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 8. (2019高二下·黑龙江期中) 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对周天子有交纳贡赋的义务。贡赋可以是马匹、粮食,也可以贡献地方特产、珍鸟奇兽。材料说明西周(    )

    A . 贡赋的标准并不统一 B . 具备贵族政治的典型特征 C . 用血缘解决继承问题 D . 用经济手段控制地方
  • 9. (2017高一上·静海月考)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段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 )
    A . 同姓亲族 B . 异姓功臣 C . 殷商降族 D . 先代贵族
  • 10. (2019高一下·天长月考)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A . 农耕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B .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 . 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 .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 11. 2012年1月18日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1月17日,记者从省文化厅了解到,河南省大遗址保护展示工作居全国前列,该省的二里头遗址前四期分别代表了二里头文化的前四期。对其性质的看法有(  )
    A . 一种 B . 二种 C . 三种 D . 四种
  • 12. (2020高一上·咸阳月考) “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这描述的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宗法制 D . 礼乐制
  • 13. (2017高一上·福泉月考) 2009年4月4日是两岸“三通”基本实现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回大陆祭祖和扫墓的台湾同胞明显增多,这种祭祖习俗和情结源于古代的(    )
    A . 郡县制 B . 宗法制 C . 分封制 D . 科举制
  • 14. (2018高一上·承德月考) 《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材料表明(    )
    A . 周天子与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 B . “礼崩乐坏”的局面开始出现 C . 诸侯之间通过盟约来维系和平 D . 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已经确立
  • 15. (2017·中原模拟) 战国时期,秦国就表现出与其他国家的不同,如他国都是卿大夫当官,而秦国则有庶长(俗称“庶人”之头)。这种“不同”反映出秦国(   )

    A . 宗族势力的弱小 B . 官僚体制的探索 C . 庶民政治的建设 D . 等级秩序的破除
  • 16. (2020·广东模拟) “母弟”在先秦文献中一般指的是国君或宗子的同母弟。在《春秋》《左传》《公羊传》等文献记载中,周朝时期,只有诸侯的“母弟”才称“弟”,异母弟则称之为“公子”。这主要是为了(   )
    A . 体现礼乐教化 B . 强化宗法观念 C . 维护母系权威 D . 突出分封差别
  • 17. (2021·曲靖模拟) 古代“射礼”起源于“借用狩猎来进行的军事训练”。商周时代,射礼发展成为一套选拔制度, “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周礼提倡以射观德、以射育人,“射礼”成为一种具 有高度审美的礼仪文化。这一演变反映出(   )
    A . 传统礼乐文化瓦解 B . 祭祀礼仪走向制度化 C . 宗法等级教育强化 D . 传统教育思想的产生
  • 18. (2021高三上·浙江月考) “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 . “皇位世袭” C . 嫡长子继承制 D . “封土建国”
  • 19. (2020高三上·陕西月考) 据史料记截:“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
    A . 生产方式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B . 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 . 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 . 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 20. (2020高三下·濮阳开学考) “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义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kwel字根,有翻动土地、运转与耕作之意。由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    )
    A . 一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 B .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时代 C . 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时期 D . 传说中的尧舜禹和炎黄时期
二、材料分析题
  • 21. 分封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在政治上基本继承了西周分封体制。但同时也应看到,周天子对分封制体制已失去完全的控制权,再加之分封过程已基本终止,因此分封制实际上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中。分封制作为一种即将过时的旧制度,已开始解体的过程,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则在孕育滋生的过程中。

    ——摘编自葛志毅《周代分封制度研究》

    材料二  西周的分封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虽说汉初封建的基础仍然是郡县制,但在理论上各诸侯王与皇帝一样,都是“有土之爵”,因而他们有自行任命官员及收取人头税与田租的两大特权。“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汉景帝收夺了各王国的支郡,使每个王国仅有一郡之地,并取消了诸侯王享有的前文提及的两大特权,使王国的地位等同汉郡,诸侯王只衣食租税而已。此后,封建已名存实亡,郡与国并称,作为汉代的第一级行政区划。

    ——摘编自李晓杰《九州郡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分封制名存实亡的原因,并指出“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出现的意义。
    2. (2) 据材料二,概括汉初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和汉景帝后分封制发生的变化。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到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
  • 22. 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碳十四测年数据(选样)

    考古文化遗存

    标本编号

    标本年代(公元前)

    龙山文化晚期

    SA98122

    2030~1965

    二里头文化第一期

    XSZ104

    1880~1840

    二里头文化第二期

    ZK5253

    1685~1610

    二里头文化第三期

    ZK5249

    1610~1555

    二里头文化第四期

    ZK5255

    1560~1529

    ——(资料来源:《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材料二:二里头早期文化层直接叠压新砦期的地层。……新砦遗址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有外濠、城墙和内濠三重防御措施,中心区的高地上发现一座东西长92.6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浅穴式建筑遗址,其性质……是祭台,此处出土了铜器残片……等高规格遗物。

    ——赵青春《新砦考古的回顾与展望》

    1. (1)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据此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些考古文化遗存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
    2. (2) 据材料二指出,新砦遗址已经出现了哪些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砦遗址的发现对于破解夏文化之谜的价值。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中心区在哪里?鉴于有关夏代文献记载极其简单,因此探索夏文化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里头文化三期陶器纹饰拓本

    1. (1) 材料反映了二里头文化三期陶器上的哪些纹饰?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里头文化出土陶器的特征。
  • 24. (2017·浙江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

    1.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 (2) 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神农时,民方食谷。

    ——《礼记》

    材料三:“彩陶形制美……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材料四:

              

                       图一                             图二

    1. (1) 材料一中讲述的是哪一经济部门的情况?
    2. (2) 材料二中的 “谷”在我国远古时期长江流域的代表是什么?黄河流域的代表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彩陶”应当是什么原始居民的制品?
    4. (4) 材料四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什么房屋类型?为什么他们的房屋建筑不同?
  • 26. (2021·广东模拟) 自古以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广为流传,但相关历史记载多有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宠爱)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给予),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

    ——《清华简·系年》

    周宅丰、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祷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悦而笑,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周避犬戎难,(平王)东迁洛邑。

    ——《吕氏春秋》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注:《清华简》是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中晚期竹简

    1. (1) 综合甲乙丙三则史料,简述从中我们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