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 |
扶持产业 |
内容 |
1972~1979年 |
重工业 |
确定了钢铁、造船、汽车、纤维等十大战略产业,产业结构从轻纺工业向重工业过渡 |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 |
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
家电、手机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研发制造 |
21世纪开始至今 |
信息技术产业 |
半导体、液晶显示器、移动通信终端机已成为韩国的主力出口商品 |
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初期 | 唐宋 | 元朝 | 明清 |
层级 | 郡、县 二级制 | 州、郡、县三级别 | 州、县二级别 | 道(路)、州、县三级别 | 省、路、府、州、县多级别 | 省、府、县三级别 |
届次 | 第一届 | 第二届 | 第三届 | 第四届 | 第五届 | 第六届 | 第七届 |
时间 | 1905年 | 1906年 | 1907年 | 1908年 | 1909年 | 1910年 | 1911年 |
录取总数 | 14 | 32 | 38 | 107 | 255 | 450 | 494 |
材料一
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最伟大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以理性的利剑刺向封建制度的心脏一专 制制度和宗教神学。启蒙运动者不仅攻击的目标十分明确,而且宣扬的中心也非常清楚,唯物主义成为启蒙思想的精髓,自然神论或无神论成为他们的最高信仰,科学及其运用成为行动的指南,自由、民主、博爱是他们政治的憧憬。卢梭代表小资产阶级思想,提倡“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和民主共和制。伏尔泰提倡理性和“理性王国”,主张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或开明君主制。恩格斯指出,启蒙运动“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了国人们的头脑”。它为法国大革命这次“壮丽的日出”拨开了迷雾,提供了理论武器,清理了场地,设计了蓝图。启蒙运动是思想文化上的一次资产阶级大革命。
——摘编自陈紫华《启蒙运动——思想文化上的一次资产阶级大革命》
材料二
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大事记
年代 |
事件 |
1830年 |
法国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
1832年 |
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
1848年 |
法国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
1861年 |
撒丁王朝基本统一意大利,实行君主立宪制 |
1871年 |
德意志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
1875年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男性公民均获得选举权,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
材料一
秦朝正式确立了宰相制度,丞相地位高,权力大。汉武帝时,鉴于宰相职权过重,就开始重用内朝近臣,到东汉时,在宫中主管收发文书的尚书,开始掌管机要,侵夺外朝相权。曹魏时,尚书台脱离少府,将办事机构迁到宫外,成为独立的中央政务机构。唐高祖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为宰相机构,且三省分工明确。宋朝前期实行二府三司制,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均直接对皇帝负责。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置4个宰相官职:中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明朝罢中书省,废宰相,设内阁,因明朝宦官专权,内阁权力受到牵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多由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四品以上的官员担任,成为辅助皇帝的主要机构。
——摘编自李荣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分析》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政党政治蓬勃兴起的景象。但民初的政党,不仅不能改变革命后混乱的社会状况,反而使政局变得更加纷乱。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经济面貌,当时的中国仍停留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清末民初的政党也不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成熟的产物。以袁世凯为首的官僚军阀集团操纵着中央政权,地方上的州县多为兵政兼行政,且都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他们当然不可能去推进资产阶级的政党统治。政党之间,党争多于联合,个人恩怨超越党见,党派倾轧,内阁的频繁更迭,使民众产生了厌烦心理,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绝大部分党员对于政党政治的知识性认识往往只是一鳞半爪,只知一些名词而不明其真正含义。
——摘编自李爱峰 苏全有《发轫、争斗与失败:中国近代政党历程的反思》
材料三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模式的建立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建立了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健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划清党组织与政府的职权范围,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伴随经济改革的深化,中央逐步向地方下放了一系列权力;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我国在大力拓展基层民主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加强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制建设。
——摘编自何苑《试析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历史经验》
材料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民主的范围和民主权利的真实性是民主制度的两个要素,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人民争取和发展民主的道路以及实行的制度是不同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民主政治”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合理。)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从政治.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1855 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作出的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的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令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英国)文官职责是执行政府的政策。他们是“非政治分子”,不参加党派斗争,不参加政党政治活动,不得竞选议员,保持政治中立。在内阁时常更迭的情况下,他们不与内阁共进退,无过错不被免职。还经常受大臣们的咨询,向其提供情报、知识、经验。这些职能的行使,使文官成为统治阶级“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