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鸦片战争前)英国商人主要向中国输出毛、棉织品,而从中国输入茶、丝等物。但英货在中国市场上销路不大,这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还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发生逆差。在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五年(17811790)间,中国茶叶输英总值是9626万元;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八年(1781—1793)间,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三:英国学者马士说:“由于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禁烟运动,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材料四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一:1901年,辛丑年,中国迎来不平凡的一年。前一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京,慈禧为了生存只能接受和谈,蓬头垢面跑出北京。李鸿章这个大清裱糊匠和慈禧信赖的远房小叔奕劻一起,在风烛之年开始了自己一生最后一次重要而屈辱的谈判。
——摘自《120年前的魔幻辛丑年:义和团与量子力学慈禧太后和爱因斯坦同在一个时空》
材料二: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材料一:孙中山活动大事年表:
时间 |
表现 |
1866年 |
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
1892年 |
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
1894年6月 |
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
1894年11月 |
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
1905年8月 |
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
1911年武昌起义后 |
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1912年1月1日 |
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 |
1912年2月 |
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913年以后 |
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 |
1924年1月 |
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
1925年3月12日 |
在北京逝世 |
材料二:上海《商报》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材料三: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材料四:今年恰逢同盟会成立115周年、孙中山逝世95周年,海峡两岸举行各种活动纪念孙中山。
材料一: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三:以往搞革命的人, 眼睛总是看着上层……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四: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