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5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2021高二上·桐庐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界已经习惯于从民族国家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是欧洲主导时代遗留下来的重大成果之一。一系列基于民族认同、以民族为行为主体的主权国家建立起来;没有建立民族国家的民族急切渴望步入这一行列。作为国际体系的最主要的单位和行为体,民族国家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中国只是在19 世纪末由于实力的差距不得不加入由西方霸权主导的世界体系,因而才被迫成为一个民族国家。此后的 100 多年来,中国一直将自己描述为民族国家而非文明国家,尽管其首要的身份和主要特征明显如此。现在,中国的身份同时具有民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的双重属性。从历史和建构的角度来看,中国无疑是一个文明国家;而作为积贫积弱的后果,它又被迫成为一个民族国家。或者,正如白鲁恂凭借敏锐的观察力所得出的结论一样:“中国是一个伪装成民族国家的文明帝国。”然而,未来这两种身份将如何演进、互动乃至冲突,至今仍无定论。

    中国学者金观涛说:“(中国)存在的唯一模式就是从历史中重生;除了从历史传统中寻求启迪和力量之外,在中国文化中找不到任何一种可以令中国人接受的机制与现实抗争。”中国学者黄平写道:“中国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几乎今天发生的每件事情都与历史密切相连,如果没有历史背景,我们就无法解释它。不仅仅是学者,公务员、企业家和老百姓都有着强烈的历史感……而不管受教育程度如何,他们都活在历史中,承载着历史,为历史代言。”杜维明评论道:“当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中国人谈论杜甫的诗歌、司马迁的《史记》、孔子的《论语》时,他们言谈中透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人们将杜甫、司马迁、儒家学说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了一起,表明传统思想将永远存在于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文明国家这一概念对于中国而言至关重要。其不仅是理解中国的基础,更是在很多不同的方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中国的身份认同基本上就是从文化因素,如语言、家庭规范、社会关系结构等衍生而来的,而非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物。其次,文明的统一性是中国政治毋庸置疑的第一要务。第三,维护、保持这种文明的统一性,被视为国家的神圣职责,因此国家被赋予了远超传统民族国家的权威和合法性。第四,尽管鲜为人知,但中国作为一个大陆性的文明国家,接受了并且需要一种基于地区多样性的多元化。第五,文明国家这一特征对中国的影响绝非仅限于近现代,而是至少有两千年之久。这的确令人称奇。历史一直在对当下产生重要的影响,成为当下行事的指南和标尺。“文明”一词通常情况下指的就是遥远、间接的影响和消极、被动的存在。然而,在中国,历史和文明均是鲜活地持续至今:中华文明这一理念,并非一个静止的、毫无生气的客观存在,而是一个鲜活的、动态的有机体,为中国人界定国家和自我认知提供了最主要的认同与认知背景。

    摘自英国马丁·雅克《大国雄心——一个永不褪色的大国梦》

    材料二

    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一个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一份最伟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对此要心怀敬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古老文明,虽然古老,但至今根深叶茂,生机勃勃。它今天所展现出来的一切,绝对不是简陋的西方话语所说的所谓“先进”和“落后”、“民主”和“专制”、“高人权”和“低人权”这种过分简约的概念可以概括的。中华文明的内涵要比这些概念远为丰富。凡是能够持续数千年而不断的存在,一定有其独特的地方,乃至伟大的智慧,我们切忌简单地拿西方所谓现代性的标准来随意否定自己的文明,而是要像对待一切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样,认真地呵护,理性地分析,看看它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成就与辉煌,看看它还能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什么特殊的意义。其中很多内容可以通过继承发扬和推陈出新而成为我们超越西方模式的最大精神和智力资源。

    “文明型国家”既是一个国家,又是“百国之和”。作为一个国家,它有世界上最难得的民族凝聚力和宏观整合力;作为“百国之和”,它有世界上最罕见的内部差异性和复杂性。在中国模式的引导下,中国“文明型国家”的人口、土地、历史、文化四大“超级因素”构成了中国崛起的最大优势:中国有世界最充沛的人力资源和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立的思想体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

    反之,如果中国放弃中国模式,转而照搬西方模式,中国自己“文明型国家”的优势恐怕就会消失得无踪无影,中国“文明型国家”的最大优势也可能会变成自己的最大劣势。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更加充分地意识到中国崛起对中国自身,对整个人类,对整个世界的伟大意义。

    摘自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白鲁恂认为中国是一个伪装成“民族国家”的文明帝国;但两种属性未来如何演化,尚未形成定论。 B . 金观涛认为中国的发展要从历史中去寻找方法智慧解决现实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被中国人所接受。 C . 杜维明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谈论现实时常会联系文学、史学等经典,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 D . 发展的、动态有机的中华文明为中国人的自我认知与国家界定,提供了最主要的认同与认知背景。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历史对今天存在着巨大影响,中国人行事,总愿意从历史经验找到方法与理论依据。 B . 中华文明有其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底蕴,不能够用现代西方社会的话语概念来解释。 C . “百国之和”,是指无数个的小国家,不断竞争、冲突、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 D . 坚持现有发展模式,有利于我们建设强大的国家,从而更好地体现文明型国家的优势。
    3. (3) 北大迎新会上,来自东北的小张向大家介绍自己:我18岁了,我是满族人,我也是炎黄子孙与龙的传人。小张的自我介绍,是如何体现作为“百国之和”的文明型国家国民的身份认知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2021高二上·桐庐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私塾先生

    唐凤雄

    先前,桑槐坪唐氏祠堂里有一私塾。私塾先生为村里老学究,长须飘飘,一步三摇,才学渊博。祠堂高大深邃,每日里书声琅琅,给田园平添几分雅趣。

    老学究年逾六旬,面容慈祥,执一铁尺教鞭,“四书五经”堆砌台前,自有几分威仪。而学生中桀骜不驯者有之,顽钝不化者有之,学究大伤脑筋,每言“人之初,性本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脸惋叹状。冷不丁,恍见私塾门口有人驻足,搁书去看,空无一人。天井中几条小鱼儿于清澈见底浅水里钻来钻去。老学究便踱回去,继续授课,未几,又有了那种感觉,复去察看,直到祠外,见空旷田园有一牧童在牧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

    一日,天色阴晦。有人咣当一声将门撞开,身未见声先至:“夫子,土匪来了,土匪来了!”急呼阵阵。老学究定睛一看,竟是那未及弱冠的牧童。老学究慌了,倒是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

    土匪拥进桑槐坪,村人早就躲进山里了。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骂骂咧咧,走了。

    一日,私塾放学后,老学究一个人踱着步走出祠堂,见不远处草坡上那牧童咬着草根心不在焉地牧牛,他径直走上前去:“娃,你随我来,给你一样东西。”老学究柔声说。牧童忐忑地随老学究进了祠堂。老学究掩上门,掏出书“孺子可教也。往后,你就不用偷偷摸摸听课了。”

    “先生!”牧童跪下了。

    牧童唐力做了老学究的关门弟子。

    一晃几年过去,学童又换了一轮,老学究须发皆白,一堆雪似的在祠堂蠕动。在族人会上,他道出告老的念头,族人请问谁可接任,老学究手指一旁肃立的唐力:“他可担当矣。”众人讶然。一试之下,果然不负众望。

    唐力做梦也不曾想到,年纪轻轻就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不敢误人子弟,授业之余,勤学苦练。置身清风涤荡一净的祠堂,思及牧牛求学经历,恍然若梦。

    就在这一年,年轻的私塾先生又遭遇了咄咄怪事。秋凉一日,唐力正教习《三字经》这篇启蒙圣文,耳闻祠外沓沓之声,不经意地透过木窗朝外一觑,顿时大惊失色:一队扛枪的队伍正沿着石板路朝这边来了。少顷,他冷静下来,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过,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童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学童们一听土匪来了,吓得呜呜直哭,但见唐力镇静,也陆续安静下来。

    几个扛枪的已进了祠堂。唐力迎上去,见他们东张西望,就索性说:“长官行行好吧,这里只有学生,没值钱东西。”“嗬,还是个私塾嘛。”扛枪的就想往里走。唐力瞪圆眼睛,大步上前拦阻:“贼有贼路,匪有匪道,你们不能欺负孩子!”

    正在此时,祠外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吵什么!”落音处,又一伙扛枪的拥着一挎驳壳枪头领模样的大汉进来了。

    唐力心一横,想先求求情,万一不行就豁出命去,他于是请求头领手下留情,那头领不待他说完,笑了:“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

    “你们就是红军?”唐力听说过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暗暗松了一口气。

    “我们想借贵地开个会,行吗?”

    “行的,当然行的。”唐力喜出望外。

    这队红军对地方果无骚扰,就在祠里开会休息。大约开了半天会,就生火做饭。那红军长官好歹要唐力和他们吃一顿饭,说:“你是先生,知书达礼,我张猛子是粗人,就是吃了不识字的亏呀。”

    这话唐力很受用。

    临走时,红军走下祠堂台阶,又踅回来,重重地说:“我张猛子看你是个好先生,以后有机会,我张猛子保你上省城,做个官怎样?当然喽,我张猛子这条命那时还在才行哇……”说完,他大笑远去。

    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

    十数年后,县里转来省城信函,正是那张猛子,邀唐力去省城发展。其时桑槐坪也是沧海桑田,祠堂里的私塾已被政府兴办的公立小学取代,唐力便是小学唯一的教师。唐力拿着张猛子的信很是为难:去吧,当时公立小学师资奇缺,他实在不忍心弃下那些学生不管;不去吧,不但拂了张猛子的美意,而且也错失了良机。

    后来唐力依旧那件长衫,在祠堂里进出,把那些前尘旧事的惆怅,付于抑扬顿挫的吟诵之中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牧童唐力非常好学,经常偷偷摸摸在私塾外面听课,老学究也发现了这一点。 B . 老学究收唐力做了关门弟子,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土匪到来前,唐力不但跑到祠堂给他报信,而后“再去缠一缠”土匪。 C . 虽然小说对张猛子着墨不多,但是透过他的言行,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威严直爽、爱护百姓、尊重人才、重诺守信的红军指挥官形象。 D . 唐力接到张猛子的信,很为难,但是他最终谢绝张猛子去省城发展的邀请,继续留在祠堂教书。
    2. (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标题《私塾先生》一语双关,既指先前的老学究,又指后来的唐力。两人虽然时代不同,年龄迥异,但都不失为合格的“先生”。 B . “老学究须发皆白,一堆雪似的在祠堂蠕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老学究年龄之大,“蠕动”一词写出了老学究的老迈之态。 C . “清风涤荡一净的祠堂”既指祠堂干净整洁,也指私塾先生唐力品德高尚,心灵明净。 D . “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明写唐力,暗写红军,借写唐力的肖像描写,衬托出红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3. (3) 小说中的唐力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 (4) 小说中两次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3. (2021高二上·桐庐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 , 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 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 , 激昂大义,蹈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 , 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 B .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 C .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 D .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丁卯,丁为天干第四位,卯为地支第四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年。 B . 缙绅,同“搢绅”,把笏板插在带间。搢,插。绅,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子。“缙绅”在文中引申指士大夫。 C . 赠谥,追封官爵和谥号。赠,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D . 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地神和五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文中“社稷”指国家。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这句话表明为周公伸张正义的由“行为士先者”扩大到大批民众了。“哭”不是示弱,而是公开的支持、声援。 B . 第二段中的细节描写,写出了五义士临难不苟、从容自若的神情,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而“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更突显了他们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可见五义士是“真的猛士”。 C . 古代的墓碑记属于杂体,常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节选的几段既叙且议,不仅记述了五义士壮烈牺牲的事迹,还阐述了它们慷慨捐躯的意义,达到了表彰死者、激励后人的目的。 D . 节选几段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第三段把五人的表现同缙绅的所作所为对比,突出五人之死的意义重大。第四段把五人的死同高爵显位抵罪后的丑行对比,突出五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最后,作者假设五人保其首领与光荣而死后的影响对比,突出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要。反复对比,突出形象,强化主题。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②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文学史上很早就出现了“悼亡诗”。但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艺术手法却独具特色,上下片通过叙述梦境来诉悲怀,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B . 《江城子》是本词的词牌,题中的“乙卯”是用来记录年份的。这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古人在诗文中也会采用皇帝年号纪年法。 C . “尘满面,鬓如霜”,写出了词人政治失意,屡遭贬谪后身心俱疲的形象,也抒发了丧妻后无处话凄凉的哀痛。 D .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是诗人化用了前人诗句,与上片中“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呼应,使人读后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
    2. (2) 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中的“虚实”角度来赏析本首诗词。
五、情景默写
  • 5. (2021高二上·桐庐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要做一个抱负远大、意志坚定的有为青年。这正如《论语》中所说的“”。
    2. (2) 《大学之道》开篇就明确了“大学”的宗旨:“,在亲民,。”
    3. (3) 《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愿同穿战袍的句子是:“ 。”《春江花月夜》中,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异曲同工的一句是“” 。
    4. (4) 《将进酒》中的“”,表现了李白对权贵生活的蔑视态度。
    5. (5)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
六、选择 简答
  • 6. (2022高一下·泰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围棋是一种策略型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之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围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分为四部分,可以视为象征一年的四个季节;361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大致相当;(   )围棋棋形变化无穷,棋理深奥幽玄,充满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斩尽杀绝或把帝后抓走才算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外,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B . 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C . 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D . 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2. (2)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 (3)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 7. (2021高二上·桐庐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身高发育的影响因素中,父母的遗传占到60%~70%,     , 营养、运动、睡眠、心理以及疾病、环境等因素也会使得孩子身高存在差异。所以,父母高,    

    民间有种说法,“二十三,蹿一蹿”,这让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身高的增长采取等待态度,实际上,十八岁以后还能显著长高的现象非常少见,孩子身高迅速增长的时间段比家长们想象的要早,有的甚至七岁就开始了。     , 孩子十八岁时身高已经基本定型。这意味着,如果家长干预过晚,便可能错过孩子身高的快速增长期。

    研究表明,补充营养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增高手段,于是一些家长就一味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其实,光补充营养是不够的,锻炼身体、保证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2. (2) 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
七、材料作文
  • 8. (2021高二上·桐庐月考) 不少经典名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③致知在格物。

    ④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