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澧县城关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

更新时间:2021-11-25 浏览次数:8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48分)。
  • 1. (2024八下·兴隆期末)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 . 虎门销烟 B . 炮轰广州城 C . 鸦片战争 D . 三元里抗英
  • 2.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 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 .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 .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3. (2021八上·澧县月考) 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 . 获取大量赔款 B . 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 . 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 . 允许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
  • 4. (2021八上·澧县月考)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是(    )
    A .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 .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 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 5. (2024八上·惠城期末)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 .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C . 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 . 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6. (2021八上·澧县月考)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立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是(    )
    A . 关天培 B . 林则徐 C . 左宗棠 D . 邓世昌
  • 7. (2021八上·澧县月考) 某小组确定学习主题是“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与该主题直接相关的有(    )

    ①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      ②废除科举制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        ④建成了北洋舰队等近代海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8. (2021八上·澧县月考) 一幅为《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源于(    )
    A . 《南京条约》 B . 《瑷珲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9. (2021八上·澧县月考)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下属于三个条约对中国的共同影响的(    )
    A . 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B .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 . 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 . 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10. (2021八上·澧县月考)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示,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B . 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 .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 11. (2021八上·澧县月考)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一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洋务运动 D . 新文化运动
  • 12. (2021八上·澧县月考)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撤,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 . 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 . 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 . 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 . 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 13. 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

    A . 鸦片战争的炮声 B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 甲午战争的惨败 D . 中华民国的成立
  • 14. (2021八上·澧县月考)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这场改革积极作用是(    )
    A .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 思想启蒙 C . 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 D . 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 15. (2021八上·澧县月考) 圈画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请根据小明同学圈画的“起山东”“扶清灭洋”“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等关键词判断他所学习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太平天国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
  • 16. (2021八上·澧县月考) 太平天国的都城开放为通商口岸和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分别是(    )
    A .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B .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C . 《天津条约》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D . 《北京条约》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二、材料解析题:(52分)
  • 17. (2021八上·澧县月考) 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从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就成了反侵略反封建。

    材料一: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材料二:

    材料三: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材料四: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海权与近代史中国的历史命运》

    材料五:下图所示为《扯线的木偶》,它寓意着20世纪初清政府签订的某一条约使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1. (1) “在炮口的逼迫下”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它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二图所示为圆明园被焚毁后的一处残迹,该残迹是哪场战争中哪些国家造成的?
    3. (3) 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说明“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4. (4) 材料四反映了中国近代有海无防。1840年,英国第一次从“海上侵略中国”并“得手”的战争是什么?为了捍卫中国的海上主权,在黄海战役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5. (5) 20世纪初的条约指什么?此条约中的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条约的签订产生了什么影响?
  • 18. (2021八上·澧县月考) 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中国人不断探索的历史,阅读“近代化的起步”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西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克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三: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以发愤痛心者也。然辱国之事小,外国皆觊觎,则瓜分之患大……神稷之危未有若今日者。”

    ——康有为上光绪帝书

    1. (1)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学习器物层次的①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学习制度层次的②是政治近代化的开始,他们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
    2. (2) 材料中李鸿章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为实现“自强”,洋务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请举出两个具体事例。
    3. (3) 康有为所说“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指什么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产生的什么影响?
    4. (4) 为避免“瓜分之患”摆脱“社稷之危”,在维新派推动下,光绪帝实行了什么变法?该变法的序幕是什么?这次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