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

更新时间:2021-11-30 浏览次数:14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调整“墨子号”量子实验卫星的运行姿态时,可以将卫星看做质点 B . 学校操场的的跑道周长400 米,小明同学参加 200 米赛跑比赛,他的位移大小是 200 米 C . 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所以温度是矢量 D . “第 5s 末”指的是时刻
  • 2.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和速度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若加速度不变,则速度增大 B .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若加速度减小,则速度减小 C .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若加速度增大,则速度增大 D .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若加速度减小,则速度增大
  • 3. 关于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向下的 B .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小球,靠在一起但并不相互挤压,两球之间不存在弹力 C . 两物体间如果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就一定存在摩擦力 D . 根据公式μ= 可知,动摩擦因数µ跟滑动摩擦力Ff成正比,跟支持力FN成反比
  • 4. 疫情期间,网络学习离不开手机。为了解放双手,商家设计了这款小巧便利的磁性手机支架。支架 上的强磁铁与粘在手机背面的引磁片紧紧吸附在一起,使手机处于倾斜状态而保持静止。该支架置于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手机受到重力,磁力两个力的作用 B . 支架受到的支持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C . 手机对支架的的作用力和支架对手机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磁性手机支架对手机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 5. 一物体在光滑的斜面上(斜面足够长),从静止开始下滑,第1s内位移是5m,则(  )
    A . 物体的加速度是5m/s2 B . 物体在第2s内位移是10m C . 物体在前2s内位移是20m D . 物体在第2s内平均速度是10m/s
  • 6. a、b 两个小球重力之比为 1:2,高度之比为 9:1,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
    A . 落地时速度之比 3:2 B . 下落过程重力加速度之比 1:2 C . 下落过程中平均速度之比 9:1 D . 下落时间之比 3:1
  • 7. 如图所示,木块在水平 F=10N 的水平作用力作用下,向右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10m/s,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时(  )

    A . 当向右水平拉力变为 F1=12N 时,木块的摩擦力为 12N B . 当向右水平拉力变为 F1=12N 时,木块的摩擦力为 10N C . 若速度变为 20m/s,木块的摩擦力为 20N D . 当水平拉力撤去后,木块做减速运动过程中,摩擦力越来越小
二、多选题
  • 8.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初速度大小为 ,经过时间t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  )
    A . B . C . D .
  • 9. 明朝谢肇淛的《五杂组》中记载:“明姑苏虎丘寺塔倾侧,议欲正之,非万缗不可。一游僧见之曰: 无烦也,我能正之。”游僧每天将木楔从塔身倾斜一侧的砖缝间敲进去,经月余扶正了塔身。假设所用的木楔为等腰三角形,木楔的顶角60°,现在木楔背上加一力 F,方向如图所示,木楔两侧产生 推力 FN , 则(  )

    A . 若 F=100N 时,FN=100N B . 若 F=100N 时, FN =100 N C . θ一定,若 F 增大,FN也随之增大 D . 若 F 大小一定,要使 FN增大,应该增大θ
  • 10.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两车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直线 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 0-20s 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 t=10s 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B . 乙的加速度为-0.5m/s2 C . 在 0-20s 内,两车的位移相同 D . 在 0-10s 内,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 11. 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物块 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 Q 相连,从滑轮到 P 到 Q 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物块Q与物块P之间动摩擦因数为µ,Q 物块的质量为 m1=2kg,P 物块质量为 m2=3kg,滑 轮轴上的摩擦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 F=10N 作用于 P,且 P,Q 都静止不动,物块 P、Q 间的最大 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µ可能的值为(  )

    A . 0.2 B . 0.3 C . 0.4 D . 0.5
三、实验题
  • 12.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 50Hz, 得到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从 A 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 为第一个点), s1=7.05cm ,s2=7.68cm ,s3=8.33cm ,s 4=8.95cm ,s5=9.61cm , s6=10.26cm

    1. (1) 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s;
    2. (2) 推测小车的运动是(填“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
    3. (3) 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 vB=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 (4) 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小车的加速度a的表达式为 (用字母 T,sn 表示,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
  • 13. 在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时:
    1. (1) 本实验采用科学方法是
    2. (2) 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________)
      A . 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 B . 每次把橡皮条拉直 C . 每次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 . 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
    3. (3) 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绳套结点的位置.图中 与 F1 , F2效果相同的实验值是(填 F 或 F′)

    4. (4) 观察比较 F 或 F′,得出结论:
四、解答题
  • 14. 如图所示,两物体 A、B 系在一根跨过光滑定滑轮(质量忽略不计)的轻绳两端,且处于静 止状态,A 质量为 6kg,B 质量为4kg,连接 B 的绳与水平方向夹角θ=30°,取 g=10N/kg.。求:

    1. (1) 绳的拉力大小;
    2. (2) B对地面的作用力大小(结果可保留根号)。
  • 15. 以 36km/h 速度行驶的汽车开始下坡,在坡路上的加速度等于 0.2m/s2经过 40s 到达坡底,到达在水平面上立即制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制动后的前 3s 前进了 36m.。求:

    1. (1) 坡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
    2. (2)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 (3) 制动后 5s 发生的位移大小。
  • 16. 如图所示,离地面足够高处有一竖直空管,管长为 L=0.5m,M、N 为空管的上、下两端, 以恒定的速度 v0=3m/s 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在空管 N 点下端距离 d=0.5m 处有一小球做 v1=1m/s,a1=2m/s 的加速下落,求:

    1. (1) 画出空管和小球的 v-t 图像;
    2. (2) 当小球第一次与 N 等高时,求空管下落的时间 t1
    3. (3) 小球第一次穿越空管所需要的时间△t(结果均可保留根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