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分散了商朝遗民的力量 ②说明天子对鲁卫的垂直管理
③利于文化共同体的发展 ④体现了诸侯权利义务的统一
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②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③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④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材料: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大战时日本攫取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等要求。尽管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然而在1919年4月30日,英、法、美以所谓维护“条约的神圣”为理由,在《凡尔赛和约》的第156、157、158三款中,作出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议。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传到中国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最终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为协调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1921年在美国倡议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向大会提出“山东问题”。中国代表经过两个多月30多轮艰苦的谈判,加上美英为反对日本独霸中国而对日本施加压力,1922年2月4日,中日两国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其附约。6月2日,中日双方在北京交换批准书,条约生效。条约规定日本将胶州租借地归还中国,日本军队撤出山东,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等。中国对山东的主权基本得以恢复。
——摘编自李春山《“山东问题的”的来龙去脉》
材料一:明朝中叶的汤显祖对李贽的“异端”思想极为赞赏,反对程朱理学。他在戏曲创作中把至情提高到前所未有的位置。他在创作实践中,以“奇”为理想的方法,认为“奇物足拓人胸臆,起人精神”。汤显祖浪漫主义戏曲创作的代表作是《牡丹亭》,表达了作者对真挚的爱情可以超越生死、时间界限的美好希望。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奇幻情节,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梦想、魂游的臆想境界中,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争得了自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而生动,在反衬和正衬中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文辞或典雅,或通俗,因不同人物形象而异,恰到好处。汤显祖的作品对明代社会做了有力的艺术性的批判,其社会价值是同时代其他传奇剧作所难以企及的。
——摘编自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在莎士比亚早期的抒情诗和喜剧中,古希腊式的爱情冲动与个性自由、基督教式的节制 忍耐与仁慈博爱水乳交融,基督教文化在剔除了极端的禁欲主义成分后显示出自然人性的活泼与亮丽。早期历史剧在肯定人的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人间的帝王。中期的悲剧一方面描绘了“恶欲 践踏仁厚”的现实,另一方面又以宽厚、仁慈、博爱作为映照是非善恶之明镜,在道义上鞭挞邪恶。晚期的传奇剧更是在仁慈、宽厚、节制、博爱等基督式的宽广与深沉中表现了对人类的理想与希望。莎士比亚是在对现实及其发展趋势、对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的现实表演做 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反观基督教文化的,因而他是从世俗观照人生的,是从现实中人的生命存 在的价值与意义出发接纳与观照基督教文化的,并把中世纪的“旧人”和文艺复兴早期的“新人”融为一体。
——摘编自蒋承勇《“旧人”与“新人”的融合》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回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