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1-12-09 浏览次数:6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 1.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用陈平之计,制造范增背叛项羽的假象,不久,范增被项羽猜疑,忧愤而终。韩信破坏了刘邦与齐国的和谈,还写信给刘邦表示由自己出任代理齐王,刘邦答复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代理)为?”由此可见,刘邦取得楚汉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 . 将士用命,指挥得当 B . 废秦苛法,深得民心 C . 经略巴蜀,根基稳固 D . 重视人才,善于应变
  • 2.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四大发明(   )
    A . 是民族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B . 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C . 领先西方时间长,中华民族骄傲 D . 发明的过程比较艰难
  • 3.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至今,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其中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是(   )
    A . 大汶口文化 B . 仰韶文化 C . 红山文化 D . 良渚文化
  • 4.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汉武帝初年成书的《淮南子》一书提出,在行政实践中应当“除苛削之法,去烦苛之事”,进而达到“上无苛令,官无烦治”的目的。与这种政治理念接近的是(   )
    A .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 .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D . “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淡然无治而无不治也”
  • 5.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下图为某一时期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据图判断,这一“时期”是(   )

    A . 西汉 B . 西晋 C . 隋朝 D . 唐朝
  • 6. (2021高一上·定远月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要让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下列表述中属于秦始皇当时的“中国梦”是(    )
    A . 希望皇权至高无上,强化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 B . 准备开创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 . 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君权专制 D . 废除丞相制,取消中央及地方官员世袭制,选贤任能
  • 7.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下表所示为古代文学作品常用一些人物典故及其简介。这些典故反映出东晋(   )

    典故

    涉及人物

    简介

    “王右军”

    王羲之

    王羲之系琅琊王氏子弟,凭借王氏在东晋王朝的影响力,曾出任右军将军

    “寄奴(小儿)”

    刘裕

    刘裕出身寒微,幼年丧母后,寄居在舅家,小名唤“寄奴”,东晋末年为将时,曾被同朝为官的幸相蔑称为"寄奴小儿”

    A . 士族政治影响深远 B . 军功集团左右朝政 C . 阶层流动相对顺畅 D . 文学艺术较为繁荣
  • 8.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考古学者从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整理出二十多种《秦律》的单行条例,并将其汇编成《秦律十八种》。其中不仅有《田律》《厩苑律》《仓律》等农牧业专门法令,还有多次出现“市”“市肆”“南街”等名词的《司空律》《金布律》。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
    A . 经济立法得到政府的重视 B . 严刑峻法加重了百姓负担 C . 商品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 D . 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调整
  • 9.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唐朝,朝廷仍规定“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至宋朝淳化年间,“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杂类中的“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应举,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这一变化( )
    A . 提升了士人的社会地位 B . 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C .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 . 完善了科举考试程序
  • 10.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北魏时期,仅471年到481年的十年间,就爆发了十八次人民的反抗斗争。下表的史料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人民起义繁多的原因在于(   )

    来源

    史料

    《魏书·高祖纪二》

    “诸州刺史牧民之官,自顷以来,遂各怠慢。纵奸纳贿,背公缘私。致令贼盗并兴,侵劫滋甚奸宄之声屡闻”

    《宋书·谢灵运传》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摩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A . 民族矛盾激化 B . 土地兼并严重 C . 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 D . 官僚集团横征暴敛
  • 11.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清廷表面上严禁百姓移居蒙古,但实际上并未严格执行,仅乾隆前期,古北口外,内地民人前往耕种者,就不下数十万户,这主要反映清朝(   )
    A . 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B . 思想控制严格 C . 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 D . 人地矛盾突出
  • 12.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19世纪末,郑观应指出:“盖国之强弱相等,则借(国际)公法相维持,若太强太弱,公法未必能 行也。”对于中国,“如一国有得,各国均沾之语,何例也?……中国所征各国商货关税甚轻,各 国所征中国货税皆务从重,何也纳之吝也?”郑观应意在说明此时中国(   )
    A . 司法主权亟须重构 B . 变法图强迫在眉睫 C . 外交体制必须变革 D . 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 13.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指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对于“贤君”、“明君”及其仁政予以充分肯定;王夫之主张天子、宰相、谏官“环相为治”的权力“制衡"机制,天子受谏官监督并接受其批评。这反映了(   )
    A . 君主权威的下降 B . 儒学力图突破传统束缚 C . 近代意义的民主意识 D . 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 14.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记载了各州田地的肥沃程度,分为九等,这表明,当时(   )

    雍州

    厥田惟上上

    豫州

    厥田惟中上

    梁州

    厥田惟下上

    徐州

    厥田惟上中

    冀州

    厥田惟中中

    荆州

    厥田惟下中

    青州

    厥田惟上下

    兖州

    厥田惟中下

    扬州

    厥田惟下下

    A . 农业技术革新速度快 B . 南北文化差异明显 C . 南方经济开发程度低 D . 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二、材料分析题(非选择题,共58分)
  • 15.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演变简表

    朝代

    时间

    主要制度

    西周到春秋

    约公元前1046—公元前476

    世官制

    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一公元前221、

    举荐、军功授爵

    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代

    公元前202—一公元220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220—581

    九品中正制

    隋——清

    581—1912

    科举制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后,英、美等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西方各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官考试录用制度。

    ——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1. (1)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美国家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简要说明中西方官员选拔制度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
  • 16.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时期,商业管理已经成为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西周城市总体上为前朝后市的格局,据《周礼匠人》记载,西周城的后边部分往往设有市场,并规定凡是官办的商业市场,均设置有专职官员负责商业管理事宜。市场管理的总负责人머司市,全面负责所辖市场的刑、政、教、治、量度及禁令,司市只要在市场入口处悬挂旌旗就表明可以开市,参市交易者从规定的入口进入市场,入ロ处由胥手持长鞭把守,其他管理官员则各司其职。开市后,首先要检查货物是否以假冒真,货物价格制订是否合规,贾师还要根据官府的需要制订商品价格,调节商品流通。西周政府对商业的千预使其商业发展状况逐步顺应了农业社会自然经济的发展水平。

    ——摘编自李佩等《探源西周时期的商业管理》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百エ、商贾反抗官府,“百工叛”的现象不断出现,“百工之丧职秩者”的现象较为突出。据记载,春秋时期,齐国致力于“通工商之业,使鱼盐之利”,郑国规定只要商人对国家忠诚,国家就不千涉,卫文公制定的“务财、训农、通商、忠工”的政策,也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战国策魏一》载魏国“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管子八观》也称当时有“粟行于五百里”者,战国时期,横贯东西和纵贯南北的水陆交通线业已形成。《国语周语》记载,当时“黄金为上币,铜铁为下币”,“商贾可以富家,技艺足以糊ロ”,而“用贫求富,农不如エ,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人们纷纷通财鬻货,自此,谋利之风席卷整个社会。

    ——摘编自李生《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商业管理的具体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 17.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

    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1. (1) 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2. (2) 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 18. (2021高一上·喀什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须知科举考试,必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的,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 (1)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
    3. (3)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