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民乐县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诊断考试语文试...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5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1高三上·民乐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人类语言不同于动物语言只传递事实信息,人类语言还传递想象。“虚拟”的语言赋予了人类团结的力量和意义世界。至此,人类走到了食物链的顶端,才与动物彻底分开。语言不易留存,而文字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因为文字的中介,人类远远甩开了其他动物物种。文字的第二次认知革命之后,知识迭代的加快预示着人类实践范式变革的加快。古希腊推崇“哲学王”与中国儒家“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具有同样的理路,即知识是人类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力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引用贝尔纳德·曼德维尔的话“知识会使我们产生更大和更多的愿望,而人的愿望越少,他的需要也就越容易满足”,阐明了人类实践史根本上是知识与愿望的矛盾史。

    科学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第三次认知革命。从此,“知”的领地不断扩大,“不知”的界域不断后退,也在不断扩大。今天,宗教被科学击败表明科学知识在人类生存系统中处于中枢地位,求知目的性与科学精神成为理性的最高原则。随着人类认知速度的加快,自主创造历史的意识增强,未能预见的事就会越少,未能控制的力量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就会越小,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就越加符合。基于世界的物质客观性基础上的可知性愈来愈成为哲学根基。

    检验人类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自我建构意义的能力。人类对死亡和快乐的降临的不确定性是建构自己意义世界的前提。人类在死亡的确定性(必然性)与不确定性(死亡时间)的自由中构建了活动、创造、情感、遗存和不朽的意义世界。人类生存的意义是在现实与想象、同一和差异、联合与斗争等矛盾中展开的,矛盾的终结亦是意义的终结。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依据基因对人的寿命进行预测已经成为可能,把传统不可知的“死亡时间”变为可知。谷歌的一项研究报告称,该公司已开发出一种新人工智能算法,可预测人的死亡时间,且准确率高达95%。谷歌的这项研究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更为普遍的是,随着疾病知识的大众化,个体处于过度宣传、过度问诊、过度检测、过度治疗的环境与对疾病的恐惧之中,患病,特别是患不治之症的焦虑伴随人的一生。对疾病和健康预期的“过度知”和“过度是”,即“知”对“不知”的越位,破坏了人类生活的“自然状态”。人类的认识系统与实践系统具有同构性,实践史亦是认识史。

    人工智能时代让我们意识到,历史总是以另一种形式复归,不求知是不可思议的,一味求知同样也是不可思议的。至今为止,人类知识界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两个知识点——宇宙的起源和结局、人类意识的形成与工作机制——一旦被攻克,人类将很快接近知识的边界。

    从“不可知”向可知、从“不可是”向可是迈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纯粹理性”。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对于“纯粹理性”的批判是因为要给人类实践自由留下地盘。而在大数据时代对于“纯粹理性”的批判就是要给人类留下数据的“真空地带”,给人类留下选择“不可思议”的自由。“认知越多未知越多”将实现历史大反转,未知世界越来越小。知识的终结也是认识论的终结,“不可思议”将会跌入“没有可思”的陷阱。

    (摘编自余乃忠《大数据时代的认识论重塑》)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类与动物彻底分开,走到食物链的顶端,其中一个重要条件是语言赋予了人类团结的力量和意义世界。 B . 第二次认知革命之后,人类实践范式加速变革,古希腊和中国儒学都认为知识是人类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力量。 C . 人类进入第三次认知革命后,认知的领地不断扩大,未知的领域不断缩小,科学精神成为理性的最高原则之一。 D . 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越加符合,说明人类认识上未能预见的事越少,未能控制的力量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越小。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把人类与动物的语言传递性质进行比较,论证文字在人类演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B . 文章转述《资本论》中引用的话语,阐明知识与愿望的矛盾在人类实践史中的地位。 C . 文章列举谷歌的一项研究成果,是为了论证人类在科学知识上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D . 文章把“知”与“不知”等对立概念并举,辩证地阐述了大数据时代认识论的重塑问题。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类建构自己意义世界是以对死亡和快乐的降临的不确定性为前提的,人类在不断消除矛盾的过程中获得意义。 B . 人类对疾病的最佳状态是保持无知,对疾病和健康预期的“过度知”会破坏了人类生活的“自然状态”。 C . “纯粹理性”因为在认识世界上有不足之处,所以遭到德国哲学家康德的批判,在大数据时代也遭到批判。 D . 如果人类能认识宇宙的起源和结局、人类意识的形成与工作机制,这将接近知识的边界,也接近认识论的终结。
  • 2. (2021高三上·民乐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科学家对海洋深处进行测温后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海洋变暖正在促使深海生物快速向两极迁徙。这意味着,尽管深海平原的环境条件远比地表洋流环境更加稳定,但深海生物已经感受到了正在上升的热量影响。众所周知,世界上海洋的面积几乎覆盖了地球总面积的四分之三,而从地表到海底,则是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尽管人们一再关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水域健康状况,但想要精确地计算出地球上海洋温度变化率仍然非常困难。因此有些海洋学家喜欢抱怨,人类对火星和金星表面的探索和了解甚至比海洋深处的地质构造以及沉积物的了解还要多。这或许是真实的状况,但通过科学家们反复的研究已经证实,海洋深处的生态系统具有惊人的多样性以及潜在的风险。

    研究人员通过对20000种深海生物的研究发现,在深度超过1000米的地方,海洋生物在20世纪下半叶的移动速度就已经远远超过它们在海面附近的同胞了。目前来看,由于海洋的巨大面积和深度,已经在海洋表面观察到的温度上升现象将会波及更深的水域之中,这就意味着,无论我们现在做什么,深海海洋生物都将面临直到21世纪末之前不断上升的环境威胁,对人类来讲,需要紧急采取行动,缓解我们对深海生物造成的威胁,这不仅包括了遏止海底采矿和深海捕捞,更多的是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摘编自《全球变暖,生物在向两极方向迁徙》)

    材料二:

    温室气体具有温室效应,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使得地球不断地被“捂热”,这就是全球变暖。同时,因为水相对于空气能够更多地储存能量(水的比热容和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全球变暖增加的能量90%以上都存储在海洋中,使得海水变暖。因而,海洋的能量变化直接反映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热含量成为判断全球是否变暖的最佳指标之一。

    海洋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存在广泛的负面影响。由于热胀冷缩,海洋变暖膨胀推升了全球海平面。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如果叠加上潮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土地沉降等因素,将给包括我国在内的沿岸和小岛屿地区造成极大的经济和社会风险。我国临近的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最多并且最强的地区,因此我国未来将面临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的挑战。同时,由于上层海洋比深海变暖更快,海洋层结也在持续加强。海洋层结的加强会抑制海洋垂向热量交换和溶解氧输送,进一步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并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已有研究表明,过去60年海洋溶解氧已经下降大约3%。受海洋变暖和酸化的影响,近些年珊瑚礁系统屡次出现大规模白化事件。

    未来怎么办呢?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是当务之急,《巴黎协定》目标是努力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为控制在1.5 ℃内付出努力。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然而,由于海洋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缓慢和滞后特性,过去的碳排放导致的海洋变暖等影响将持续至少数十年之久。就算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21世纪海洋变暖也不会得以遏止。这一现象凸显了海洋在全球气侯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成里京《海洋变暖持续将会怎样》)

    材料三:

    2020年以来,海洋“咸变咸,淡变淡”的盐度变化态势加剧,海水垂向层化持续加强。最新IAP数据表明,在2020年,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吸收的热量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2×1022焦耳,这些热量可以使13亿个1.5升的电热水壶里的水同时烧开。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出现小幅下降,但全球海洋温度依旧出现了持续的增温并达到历史新高,这与海洋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缓慢和滞后特性息息相关。因此,过去的碳排放导致的海洋变暖等影响将持续至少数十年之久。

    (摘编自《14家单位联合发布全球海洋变暖报告》)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科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深海生物目前出现了快速向两极迁徙的现象,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海洋变暖。 B . 目前,人类对火星和金星表面的探索和了解很多,甚至远远多于对海洋深处的地质构造以及沉积物的了解。 C . 《巴黎协定》针对全球变暖的事实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但《巴黎协定》的实现仍然不能遏止21世纪海洋变暖。 D . 2020年,虽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让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受过去的碳排放影响,全球海洋温度仍创历史新高。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几乎占了地球总面积的四分之三,这就导致我们想要精确计算地球上海洋温度的变化率非常困难。 B . 海洋温度上升将波及更深水域,这就意味着,无论我们做什么,对深海海洋生物所面临的环境威胁都没有什么帮助。 C . 海洋存储了全球变暖所增加的90%以上的能量,海洋能量变化反映全球气候变化,只有依靠它才能判断全球是否变暖。 D . 为帮助读者理解2020年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吸收的热量相比2019年的增值,文章用这些热量能烧开很多水来生动说明。
    3. (3) 文中画横线句子所说的“负面影响”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
  • 3. (2021高三上·民乐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吴召儿

    孙犁

    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我们不管牛棚马圈全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我们组织民校妇女学习,教她们识字、唱歌、碰球,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被欢笑声浮了起来。

    有一天,我翻着点名册,随便叫了一个名字:“吴召儿!”

    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抬头一看,在人群末尾,靠着一根白杨木柱子,站起一个女孩。她正在背后掩藏一件什么东西,好像是个假手榴弹,坐在一处的女孩子们望着她笑。她红着脸转过身来,笑着问我:“念书吗?”

    “对!你念念头一段,声音大点儿。大家注意!”

    她端正地立起来,两手捧着书,低下头去,就念开了,书念得非常熟快动听。就是她这认真的念书态度和声音,不知怎样一下就印进了我的记忆。下课回来,走过那条小河,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才能听见的那紧张激动的水流的声响,听到在这山草衰白、柿叶霜红的山地,还没有飞走的一只黄鹂的叫唤。

    十一月“反扫荡”。我当了一个小组长,我们的向导老不来。我跑到村长家里去找,村长散披着黑羊皮袄,看见我就笑着说:“男的分配完了,给你找了一个女的!

    “女的就女的吧,在哪里呀?”我说。

    一个女孩子跑出来。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

    “真是,”村长也在抱怨,“这是‘反扫荡’呀,又不是到区里验操,也要换换衣裳!红的目标大呀!”

    “尽是夜间活动,红不红怕什么呀,我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女孩子笑着,“走吧,同志!”说着就跑下坡去。

    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我们先到哪里?”

    “先到神仙山!”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她就是那个吴召儿。

    “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她说,“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

    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

    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的姑家。

    “这都是我们的同志。”吴召儿大声对她姑说,“快给他们点火做饭吧!”老婆子拿了一根麻秸,在灯上取着火,就往锅里添水。

    吴召儿和她姑有说不完的话。

    “你爹给你买的新袄?”姑问。

    “他哪里有钱?是我给军队上纳鞋底换的。”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这一天夜里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

    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一块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

    一清早放晴。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不知她现在怎样了。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历史会在我们这一代生活里放光的。

    1949年11月(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写“我们”组织民校妇女识字、唱歌、碰球,既表现男女平等的思想,更表现出军民的鱼水之情。 B . 写吴召儿掩藏东西,为后文写她勇敢杀敌埋下伏笔,而她认真动听的念书声也给我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C . “村长”和“姑”两个次要人物,虽只用了侧面描写,着墨不多,但却富有个性,表现了老百姓对抗战的支持。 D . 小说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但作者坚信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会被永远铭记。
    2. (2) 小说多次写到“红棉袄”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 (3) 孙犁的“荷花淀派”作品,一般都是内容乐观、风格浪漫,此篇也不例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1高三上·民乐月考) 文言文阅读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父彻,举后唐进士,至左拾遗。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 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太祖受禅 , 拜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迁殿中侍御史。乾德三年 , 知制诰。六年,转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太原,已济河。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即命祐知潞州。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

    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继以用兵岭表,徙知襄州。湖湘平,移知潭州。召还,摄判吏部铨。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⑴,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月余卒,年六十四。

    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   

    (节选自《宋史•王祐传》)

    【注释】⑴注拟:选用的官员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B .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C .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D .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纪年方法大致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文中“乾德三年”应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B . “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太祖被推举而称帝。 C .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长官为侍郎,文中“兵部侍郎”即为兵部长官。 D .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订,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祐很有文才,文章写得很好。桑维翰赞誉他的书信辞藻华丽,使他闻名京城。就连皇上对他的文章也很嘉许。 B . 王祐有政治才能,很受皇上重用。太祖征讨太原时,运粮车辆堵塞道路,后经赵普举荐,皇上将相关事务交由王祐处理,一切变得井然有序。 C . 王祐刚直敢言,劝谏皇上。在为符彦卿一事申辩时,他讽谏太祖不要像五代的国君那样,因为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 D . 王祐有政治远见,劝说卢多逊。卢多逊担任学士,暗中排挤赵普。王祐使用宇文融排挤张说的事来劝卢多逊,多逊不悦,但后来果然身败。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②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

  • 5. (2021高三上·民乐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嘉峪关感赋(其三)

    林则徐

    敦煌旧塞委荒烟,今日阳关古酒泉。

    不比鸿沟分汉地,全收燕碛入遥天。

    威宣贰负陈尸后,疆拓匈奴断臂前。

    西域若非神武定,何时此地罢防边?

    【注释】①林则徐在1840年9月被革职问罪,充军伊犁,1842年10月抵达嘉峪关。嘉峪关为长城西端防守要塞,也是明清以来西北交通要道。②燕碛:代指关外西域之地。③贰负陈尸:贰负是古代神话中大逆不道的神,人面蛇身,因杀了自己的同类,受到黄帝惩罚,变成干尸。④匈奴断臂:汉武帝采用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计划,统一了西域。

    1.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思接古今,直接引出重镇敦煌和已废弃的旧塞阳关,营造了沉郁厚重的历史沧桑感。 B . 颔联叙中带议,嘉峪关绝不能与鸿沟相提并论,早在汉武盛世,西域即已列入华夏版图。 C . 颈联巧用典故,歌颂了华夏民族文治武功 文明气象和汉武帝开疆拓土一统天下的业绩。 D . 作为客中赠别诗,诗人立马嘉峪雄关,追古思今,浮想联翩,悲怨陡生,艺术感染力强。
    2. (2) 本诗题为“出嘉峪关感赋”,诗中表达了哪些“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 6. (2021高三上·民乐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时“”。
    2. (2) 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对人生的感悟达成共识:他们“”,忘记了空间;“”忘记了时间。主客都进入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豁达之境。
    3. (3) 《岳阳楼记》中用“”描写了有风时水面月光浮动的样子,用“”将无风时水中的月影比喻成碧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1高三上·民乐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首先并大规模生产使用丝绸,其制作的丝绸制品更是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

    传说黄帝战胜了凶恶的蚩尤,由小姑娘变成的蚕神便自己亲手捧着两束洁白的丝,前来惠赠给黄帝,向他表示祝贺,黄帝未曾见过如此漂亮而稀罕的东西,现在一见,就对于他爱不释手 , 忙吩咐皇后嫘祖,叫她用这丝来织绢。嫘祖是位的女人,没多久,她就织了一幅又轻又软的绢。随后,她又用绢给黄帝做了一套礼服和一顶礼帽;黄帝则把剩下的绢赐给了大臣伯余,伯余拿它做了一套衣裳。 后来,嫘祖亲自起蚕来,黄帝还下令让他的臣民种植桑树。它又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一直传到现代,可谓“”。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发明     心灵手巧     养殖       经久不衰 B . 发现    心灵手巧     养殖       经久不息  C . 发现     秀外慧中     养育          经久不衰         D . 发明    秀外慧中     养育          经久不息 
    2. (2)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由小姑娘变成的蚕神便自己亲手捧着两束洁白的丝,前来赠送给黄帝,向他表示祝贺,黄帝未曾见过如此漂亮而稀罕的东西,现在一见,就对于他爱不释手。 B . 由小姑娘变成的蚕神便亲自手捧两束洁白的丝,前来赠与给黄帝,向他表示祝贺,黄帝未曾见过如此漂亮而稀罕的东西,现在一见,就对他爱不释手。 C . 由小姑娘变成的蚕神便亲自手捧两束洁白的丝,前来赠送给黄帝,向他表示祝贺,黄帝未曾见过如此漂亮而稀罕的东西,现在一见,就对于他爱不释手。 D . 由小姑娘变成的蚕神便亲手捧着两束洁白的丝,前来敬献给黄帝,向他表示祝贺,黄帝未曾见过如此漂亮而稀罕的东西,现在一见,就对他爱不释手。
    3.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总有一些“聪明人”,打着维护祖国利益的名号,干着损害自己同胞利益的事。 B . 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 C . 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上长了许多野草。 D . 红烛啊,红烛!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 8. (2021高三上·民乐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文是,在高中教育阶段应该有着极高地位。它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语文学科不仅可以帮助同学们提升日常交际能力,,例如,在文学领域,如诗歌、小说、评论等方面的相关素养;而它的人文性则主要体现在,语文学习的目的,还应该帮助学生将这些文章建立起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 9. (2021高三上·民乐月考)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4月2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东道国网站正式上线,旨在提供COP15会议服务和管理、宣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展现云南风土人情。东道国网站,按照大会进程分为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版本。“会前版本”侧重于大会的介绍和宣传,“会中版本”侧重于大会的管理和服务,“会后版本”侧重于大会的总结和成果展示。本次正式上线的是“会前版本”,主要包括网站首页、新闻和媒体、消息和通知、生物多样性等4个以介绍和宣传为主的栏目。

四、写作(60分)
  • 10. (2023高三上·宜春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性格决定命运。

    ——培根

    我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我的手。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毕淑敏

    塞涅卡说: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他忽略了第三种情况:和命运结伴而行。

    ——周国平

    以上观点具有启示意义。请根据以上名言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