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秦汉的乡举里选是在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后,乡里民众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秦代是“选贤与能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的新时代的确立”,两汉的察举制“正是新的选举方式的制度化、法典化的结果。这种制度,使得不少的小农都拥有了被选举权,而选举权则掌握在官僚和地方豪强手中”。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至少入仕资格“原则上扩大到整个自由民阶层”。在汉代的社会结构中,只要具备了某种素质或满足国家要求的乡里编户民,理论上都有自由入仕的机会,并无法律的特别歧视。当然,自由入仕并不是没有限制。秦汉国家针对包括乡里民众在内的社会各阶层的仕进途径都有细密的规定。
——摘编自 卜宪群《秦汉乡举里选考辨》
材料二:东汉末期由控制中央开始,外戚宦官的势力也开始向帝国的州郡等地方政府延伸,派他们的亲朋好友或党附他们的人到地方去担任州郡的行政长官。这些人到了地方上,他们不关心地方,仅关心他们所属外戚或宦官集团的利益。地方政治在此类州郡长官治理下,自然不上轨道。特别是选举方面,乡举里选的理想被破坏无遗。历经数百年而摸索出来的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政府与人民的沟通,竟因偶然事件而被轻易破坏。仅仅因为和帝以后皇帝的短命、嗣君幼冲,居然使宦官、外戚混扰了中央、地方的政治。追根究底,仅因帝国政体自始皇以来是所谓的皇帝体制,立于权力顶峰的皇帝,没有其他任何可以制裁他的力量。于是,控制皇帝,假藉其势的一小撮外戚、宦官的倒行逆施,终于令沉默的多数难以容忍,爆发了他们的不满。东汉的清流运动与地方自立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的。
——摘编自 国风《乡举里选理想的破坏和地方自立趋势的兴起》
材料:西方学者提出关于全球治理问题的“陷阱理论”
名称 |
核心内容 |
提出者及著作名称 |
金德尔伯格陷阱 |
如果曾拥有领导地位的霸权国家既无意愿、又无能力提供必要的国际金融体制、贸易体制、安全体制和援助体系等全球公共产品,而新兴大国也无力提供,那么会造成全球治理领域出现领导力的真空,使全球治理体系处于混乱状态,导致全球安全危机。 |
[美]金德尔伯格《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 |
文明冲突陷阱 |
(后冷战时期)世界主要冲突之源不是经济或意识形态上的,而是文明方面的冲突。文明冲突将决定未来的国际政治。 |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
修昔底德陷阱 |
新兴崛起大国和现有守成大国必然产生的彼此猜疑和互不信任,并必然最终走向战争与冲突的宿命。 |
[美]格雷厄姆•艾利森《注定一战: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
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的陷阱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求:可以针对某一种理论或材料整体提出明确的看法,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 1872年8月,明治政府颁布《学制令》,把全国分成8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划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划分为310个小学区。政府强调,凡6岁以上儿童均需读完小学,女子与男子享有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凡拒绝送子女入学的父母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在教学内容方面,仿效法、美等国,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1880年修改后的《教育令》规定,从小学起要实行“尊皇爱国”的思想教育。同时期颁布的《小学教员须知》指出:“教人以善良比教人多识更为重要,故为教员者,更应致力于道德教育,使学生忠皇室,爱国家。”1886年颁布的《学校令》明确规定实行小学四年义务教育制。1900年,明治政府废除小学征收学费的规定,1907年,又把小学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为六年,小学入学率达到了98%。
——摘编自肖兴安、熊家国《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材料 陈季同,字敬如,福建侯官(今属福州)人。他早年肄业于福建船政学堂。1875年初,受朝廷委派随洋员游历英、法、德、奥四国,次年归国,著有《西行日记》四卷。1877年,他以翻译身份随官派留欧生入法国政治学堂学“公法律例”。后任驻德、法参赞,代理驻法公使兼比利时、奥地利、丹麦和荷兰四国参赞。在法国使馆供职期间,参与有关中法越南问题的交涉,多次为清廷购买船舰炮械,折验运回。中日甲午战争期间,陈季同赴台湾任布政使,后积极投身反割台斗争,参与组建台湾民主国。戊戌时期,他积极赞助维新运动,在上海创办《求是报》,译介西学新知,宣传维新思想。1898年秋,他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女学堂——上海中国女学堂。这一时期,陈氏还参与发起成立了当时较有影响的新兴社会组织“戒烟公会”。陈季同还是晚清中国最早正式娶西洋女子为妻的朝廷命官之一,开中西通婚史上的风气之先。
——据黄兴涛《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不应被遗忘的人物——陈季同其人其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