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巴中市巴南两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2-02-23 浏览次数:63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红楼梦》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是否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学术界一直有争议。

    平心而论,《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穿插了“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小振兴,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小说的悲剧性质,不过思想艺术整体上还是无法同前八十回相提并论,但第九十八回写黛玉之死,包括前一回写黛玉焚稿等,还是有前八十回的踪影,打动过不少读者。至于这后四十回是否掺杂有曹雪芹残稿,倒不必纠缠,应该在不预设谁是作者的前提下,就文本本身的客观效果加以分析评价,这也是笔者分析黛玉之死描写的基本立场。

    第九十八回写林黛玉之死,确实比较成功,红学家蒋和森的《林黛玉论》,就是从这里开头的。他写道: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是不寻常的一回,两个世纪以来,不知多少读者的感情,都要在这里突然像一道水流跌入万丈深渊似的激荡、回旋起来。”

    这话不能说没有事实依据。究其原因,一则,林黛玉的命运曾获得不少人的同情,前八十回有关黛玉的出色描写,已为这最后出现的凄婉欲绝一幕,做了充分的蓄势;再则,生命枯竭和心灵绝望的双重打击,更让读者一洒同情之泪。还有,林黛玉临终前挣扎着没有说完的“宝玉,宝玉,你好——”,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种想象,又通过黛玉去世后的一段景物描写强化:

    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的描写,在“惟有”中凸显“没有”,似有《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那种怅然若失的效果,尽管悲伤的程度并不一致,而《红楼梦》这段文字也稍显套语化。

    但令人感到吊诡的是,恰恰这种可被视为艺术成功的描写,又在很大程度上,跟小说没有进入更深层次的艺术境界紧密相关。小说写黛玉之死,同时也写了宝玉与宝钗成亲的大喜事,这是以空间并峙的方式展开的描写。空间把宝玉和黛玉分隔在两个不同的氛围里,宝玉神志不清下无法领略到大喜大悲,而黛玉因对宝玉的误会而产生的绝望情绪虽然强烈,却没有来自宝玉反馈的心灵冲击和碰撞。这样传递的悲喜对照和对峙,主要是停留在他人感觉的表面,回避了表现宝玉和黛玉心灵对撞。

    让黛玉欲言欲止的描写,这一回中,共有两处。一处是黛玉对紫鹃说的话:

    “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处。不想我——”说着,又喘了一会子,闭了眼歇着。

    还有一处,就是她临终前,说的“宝玉,宝玉,你好——”

    可是,这种激发了读者想象力的描写,真的是一种艺术成功,还是作者在逃避描写的难题?这还真值得深入讨论。

    也是在这一回,小说还写到,对于黛玉之死的消息,大家都没有告诉宝玉,只有薛宝钗顶着巨大压力、直接告知宝玉真相,使宝玉惊厥昏倒,后又慢慢恢复理智。这既符合宝钗做事大气的风格,也使故事发展出人意料。但让宝玉清醒的关键却是阴间神秘人的开悟。在表现心灵世界冲击和变化的复杂性上,即便在围绕着黛玉之死而呈现的较为出色的情节艺术描写中,也有着难以弥补的简单化的局限。

    总之,艺术的出色与局限,其两面性就是那么鲜明地依存于黛玉之死的描写中,换句话说,如果艺术仅仅是用来回避表现的困难,那么艺术的策略常常就是一种走向情节表面新奇的套路。在解除一切艺术套路中,让黛玉和宝玉在心智健全的日常生活中直面对方和自己,表现出困难的克服或难以克服,这是《红楼梦》前八十回有关宝黛关系给予读者的反套路的示范。

    (摘编自詹丹《黛玉之死的描写套路与反套路》)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预设作者,从文本本身的客观性出发加以分析评价,是笔者分析黛玉之死描写的基本立场。 B . 黛玉去世前两次欲言欲止的描写,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但是否算一种艺术成功还值得讨论。 C . “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的描写富有想象,凄凉冷淡,虽稍显套语化,但也把小说推入了更深层次的艺术境界。 D . 《红楼梦》中对黛玉之死的艺术描写陷入套路,回避了表现宝玉和黛玉心灵对撞,影响了对复杂的心灵世界的开拓。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简洁明了,从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的争议谈起,直入论题。 B . 文章引用红学家蒋和森在《林黛玉论》中的开头,是为了说明《红楼梦》后四十回精彩之中有套路。 C . 文章用“笔者”“这还真值得深入讨论”“又在很大程度上”“难以”等词句进行表述,表明了作者的审慎态度。 D . 文章结尾总结全文,也是上文内容的深化,为读者提供了解决描写套路问题的思路。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写林黛玉之死能感动读者,主要在于前八十回的描写很出色,蓄势很充分。 B . 宝钗把黛玉去世的消息直接告知宝玉,符合宝钗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宝玉清醒的关键。 C . 《红楼梦》后四十回合乎曹雪芹悲剧基调设置,不过思想艺术整体上还是比不上前八十回。 D . 只要讲究艺术策略,表现出困难的克服或难以克服,就可以解除艺术套路,走向反套路。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的圣洁已经被人们称颂了近千年之久。现在,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荷叶一尘不染的秘密。这一发现不但令人们感叹大自然的精妙构思,还给材料科学家带来启发。一场自清洁材料的革命因此揭开了序幕,有望使人们摆脱污渍的烦恼。

    20世纪90年代,德国波恩大学的植物学家巴斯洛特首次发现并解释了荷叶的自清洁效应。他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植物叶面时,为防止微小灰尘带来的干扰,总是将叶面清洗干净。但是,他发现有些植物几乎总是保持一尘不染,荷叶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他发现荷叶表面分布着许许多多尺寸20~40微米的凸起结构,而整个荷叶,包括这些凸起结构的表面,又被更为微小的纳米尺度的植物蜡的晶体所覆盖。这种独特的结构就像是一片连绵不绝的长满参天大树的丘陵。

    植物表面的蜡本身具有疏水的功能,而表面微小的凸起结构可以吸附空气,这一层薄薄的“气垫”可以托起落在表面上的水滴。由于水滴与荷叶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非常小,因而水滴在荷叶上可以像小球一般自由滚动。同时,微小的凸起结构也使得荷叶表面的灰尘和污物与叶面的接触面积很小,这样就减小了污物与荷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当水滴在叶面上滚动时,污物就很容易黏附在水滴上,随着水滴的滚动被带走,因此荷叶在雨后显得格外清爽洁净。

    荷叶的超疏水性依赖于表面疏水的植物蜡和表面独特的凸起结构。科学家们对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比如芋头叶、紫罗兰等进行探索,发现许多植物叶面都有疏水的功能。水稻的叶子不但有疏水的功能,而且由于其微观凸起平行于叶边缘有序排列,还可以使水滴定向滚动。除此之外,鸭、鹅、部分水鸟的羽毛表面具有微小的条形结构,这样使得水更易于定向排除,自身不容易被沾湿。

    现在,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制造出类似荷叶结构的自清洁表面。金属、塑料、有机物等疏水物质通过构造微米或纳米级别的复合表面结构,就可以拥有自清洁的功能。科学家们以简单的溶液成膜的方法,通过改变成膜物质的组成或成膜条件,十分简便地在普通塑料表面上构筑了荷叶般的凸起结构,赋予了塑料超疏水的功能。瑞士的一家公司则将纳米颗粒黏结到织物纤维上,形成类似荷叶表面的粗糙凸起,可以使织物具有排斥咖啡、红酒等污渍的能力。

    虽然目前投入到市场中的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商品并不多,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自清洁革命的一线曙光。除了自清洁之外,类似荷叶结构的表面还有着更加广泛的用途:把它应用在卫星天线上,可以防止因为积雪而造成信号变差;应用于管道中,可以减少液体运输中造成的损失;作为人体植入材料,可以防止因生物分子的沉积而造成血栓等问题。

    荷叶上的一滴水珠给予的启发已经可以解决这么多的难题,而这还远不及大自然智慧的万分之一。地球上的生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每一种都有其值得让人学习的独到之处。研究生物给人类的启示,逐渐成为新兴的学科,即“仿生学”,也就是通过对生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的科学。

    今后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许大自然早就给我们准备好了答案。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凸起结构能使污物与荷叶之间的作用力减弱,从而使在叶面上流动的水滴更容易带走污物。 B . 荷叶“一尘不染”的秘密被发现,引发了我们身边正在进行的自清洁材料研发的革命。 C . 人类已能在塑料表面和织物上构筑类似荷叶表面的凸起结构,使它们具有自清洁功能。 D . 叶面微观凸起平行于叶边缘有序排列的结构,可使水滴定向滚动,从而使水稻具有了疏水功能。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开头,既点出说明对象,也起到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 . 瑞士一家公司研制的织物具有排斥咖啡、红酒等污溃的能力是受荷叶表面植物蜡的特性启发。 C . 为了体现自清洁革命的光明前景,作者采用了把类似荷叶的结构“作为人体植入材料”的事例。 D . 从经过亿万年进化的地球生物身上学习它们的智慧,可以一一解决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3. (3)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荷叶的自清洁效应进行说明的?请结合材料概括并简要说明。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河的第三条岸

    [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撕·罗萨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

    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它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恰好可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渔夫吗?    父亲什么也没有说。

    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过,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神情。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

    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待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和他一起出去。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

    父亲再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

    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河边的行人和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从没生过火,他没有一丝光亮。他的身体怎样?不停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

    后来,姐姐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伴事责怪父亲。

    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我到底有什么不对?我到底有什么罪过?渐渐地,我因年老而心瘁力竭,生命踌躇不前,同时爱讲疾病和死亡。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终有一天,他会精疲力竭。只好让小船翻掉,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直到船内积水过多而沉入激流之中。哦,天哪!

    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方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地叫着:

    “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下去不可,回来吧。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因为他举起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因为他像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父亲在家里没有地位。在小船上的生活艰苦、孤独,但是他选择了这种生活,完全是源于他对原来没有地位的生活的厌恶,上船之后,至少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可以自主,是自由的。 B . “河的第三条岸”在小说中指的是父亲的小船。小船象征的是一种远离现实自由自在的浪漫生活状态。“河的第三条岸”既隐喻了人生的另一种选择,也暗示了这种选择的理想主义特征。   C . 小说中写道;“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父亲”为什么需要“我”? 一是“父亲”需要“我”每天给他送食物,二是“父亲”渴望“我”能够理解并继承他的追求。 D . “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中的“困境”,指既不能追随父亲去河流上漂荡,也不愿追随母亲去城里生活。既割舍不了难以令人满意的现实生活,也没有勇气尽情追求自主自由的生活。
    2. (2)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3. (3) 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小说中,“我”对“父亲”这种追求的态度发生过哪些变化? 请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林俊,字待用,莆田人。成化十四年进士,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性侃直,上疏请斩妖僧继晓并罪中贵梁芳,帝大怒,下诏狱考讯。太监怀恩力救,俊得姚州判官。寻以正月朔星变,帝感悟,复俊官。调湖广,以雨雪灾异上疏言时政得失,又言德安、安陆建王府,工役浩繁,财费巨万,民不堪命,乞循宁、襄故事,一切省俭,勿用琉璃及白石雕栏,请著为例,不从。新昌民王武为盗,巡抚韩邦问不能靖,命俊巡视。俊身入武巢,武请自效,悉擒贼党。王府征岁禄,率倍取于民,以俊言大减省。宁王宸濠贪暴,俊屡裁抑之。王请易琉璃瓦,俊言宜如旧。王怒,伺其过,无所得。会俊以圣节按部,遂劾奏之,停俸三月,寻以母忧归。

    正德四年起抚四川,眉州人刘烈倡乱,败而逃,俊绘形捕,莫能得。会保宁贼蓝廷瑞、鄢本恕、廖惠等继起,势益张,转寇巴州。猝遇之华垄,独乘舆抵其营,譬晓利害,贼罗拜约降。淫雨失期,复叛去。攻陷通江。俊击败之龙滩河,遣知府张敏等追败之门镇子,遂擒廖惠。本恕、廷瑞为永顺土舍彭世麟所擒。捷闻,玺书奖励。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比贼败尽,俊辞加秩及赏,乞以旧职归田。诏不许辞秩,听其致仕。

    世宗即位,起刑部尚书,改刑部。会暑月经筵辍讲,举祖宗勤学故事以谏。数为帝言亲大臣,勤圣学,辨异端,节财用。朝有大政,必侃侃陈论,中外想望其风采。中官崔文家人李阳凤索匠师宋钰贿不获嗾文杖之几死下刑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抚司俊留不遣力争不纳。俊以耆德起田间,持正不避嫌,既屡见格,遂乞致仕。又明年,疾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明史·林俊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官崔文家人李阳凤索匠师/宋钰贿不获/嗾文杖之几死/下刑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抚司/俊留不遣力争/不纳/ B . 中官崔文家人李阳凤索匠师宋钰贿不获/嗾文杖之几死/下刑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抚司/俊留不遣/力争不纳/ C . 中官崔文家人李阳凤索匠师宋钰贿不获/嗾文杖之几死/下刑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抚司/俊留不遣/力争不纳/ D . 中官崔文家人李阳凤索匠师/宋钰贿不获/嗾文杖之几死/下刑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抚司/俊留不遣力争/不纳/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刑部,六部之一,主要负责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其长官为刑部尚书,副长官为刑部侍郎。 B . 谪,因罪被贬官降职。与它意义相近的还有“黜、废、窜、谴、迁谪、右迁”等。 C . 巡抚,是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主要负责巡视各地的军政和民政。 D . 圣节,最早起源于唐朝,唐玄宗生日时始设,后来历代皇帝生日皆称为圣节。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林俊心系百姓,为民请命。德安、安陆建造王府工程浩大,耗费钱财;林俊上书力争,但没有得到解决。 B . 林俊胆识过人,剿贼有方。新昌百姓王武做了盗贼,巡抚韩邦问不能平定,林俊亲自进入贼营,王武请求为他效力,林俊擒拿了所有贼党。 C . 林俊为官持正,直言敢谏。他多次劝谏皇上亲近大臣,勤于圣学,明辨异端;他坚持正道,不避嫌疑,屡次受到阻挠。 D . 林俊不惧权贵,嫉恶如仇。他上书请求斩杀妖僧继晓,并治罪太监梁芳,惹怒了皇上;宁王更换琉璃的请求被林俊否决,宁王借此弹劾他并罚俸三个月。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猝遇之华垄,独乘舆抵其营,譬晓利害,贼罗拜约降。

      ②比贼败尽,俊辞加秩及赏,乞以旧职归田。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销愁斗几千?

    【注释】①宝剑篇:唐将郭元振,少有大志。武则天曾召见,索其文章,振乃上《宝剑篇》,得到武后赏识。②唐初马周西游长安,宿新丰旅店,悠然独酌。后来唐太宗召与语,授监察御史。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的题目“风雨”一语双关,既是现实中黄叶遭受摧残的自然风雨的写照,也是人世风雨的一种隐喻。 B . 首联以“凄凉”二字开篇,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又用典故表明自己没有郭元振那样的际遇,生活过得穷苦。 C . 颔联对比突出,用字精巧,“仍”和“自”富有神韵。“仍”不仅写出了风雨的无情,更有力地透出内心的痛苦;“自”刻画出青楼豪贵享乐的情态。 D . 尾联以问作结,作者想用温暖的酒来安慰凄凉的心,然而并不能实现,只留下心绪茫然的自己和无法排解的愁绪。
    2. (2) 这首诗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诗词中巧妙运用数字会有奇妙的美学效果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李白《蜀道难》中,“ ”一句运用数字表明蜀国年代久远,“  ”一句运用数字说明蜀道弯多路险。
    2. (2) 白居易《琵琶行》中“ ”一句写出了琵琶女半夜醒来满脸泪痕的凄苦形象;“ ”一句写出诗人听闻琵琶女遭遇后,泪洒衣襟的情状。
    3. (3) 杜甫《登高》中“ , ”两句,写诗人在困苦失意中年华老去,因国难家恨而苦痛于心的悲愤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吴杰是中国首批参与航天训练的航天员。从军30多年,入选航天员队伍20余年,他始终坚守使命,追逐飞天梦想,一次次接受祖国的挑选,却又一次次与飞天梦               。即便如此,他每次都是重新出发,时刻准备着,丝毫不懈怠。以吴杰为代表的航天人还有很多,(           )。中国航天梦想,正是由一个个不断追梦、逐梦的人筑造起来的。要看到,真正担负起航天人这一群体的使命,不仅有那些堪称“英雄”的备份航天员们,还有无数科研人员、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因为有了他们对使命执着的守护,中国速度、中国创造、中国奇迹才能震撼世界。时间见证了一切。中华大地的面貌                  ,国家民族的事业              , 离不开数不清的无名英雄的支撑,少不了默默无闻的人们在背后奋力推动。“中国号”巨轮仍在破浪前行,我们应该向亿万坚守与奋战的人们致敬,应该以更大的热情与激情投身到新时代的奋斗伟业里,让“功成不必在我”的誓言更加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失之交臂  革故鼎新  扶摇直上  掷地有声 B . 失之交臂  焕然一新  蒸蒸日上  掷地有声 C . 坐失良机  焕然一新  扶摇直上  斩钉截铁 D . 坐失良机  革故鼎新  蒸蒸日上  斩钉截铁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虽然他们自己的飞天梦越来越远,但中国离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越来越近 B . 虽然中国离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越来越近,但飞天梦离他们越来越远 C . 虽然飞天梦离他们越来越远,但中国离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越来越近 D . 虽然中国离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越来越近,但他们自己的飞天梦越来越远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真正担负起航天人这一群体的使命的,不仅有那些堪称“英雄”的备份航天员们,还有无数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 B . 真正担负起航天人这一群体的使命,不仅有那些堪称“英雄”的备份航天员们,还有无数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 C . 真正担负起航天人这一群体的使命,不仅有那些堪称“英雄”的备份航天员们,还有无数科研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D . 真正担负起航天人这一群体的使命的,不仅有那些堪称“英雄”的备份航天员们,还有无数科研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几年,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      ①   。虽然如此,但是如何科学地减,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有些人觉得,减盐很简单,炒菜时少放一勺盐就可以了。这一想法很片面。在饮食上,科学“减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做到厨房里科学用盐。可以在厨房准备一把限盐勺,根据家庭成员年龄及身体的具体情况而制定每天的盐摄入量。其次,要对味精、酱料等调味品多加注意。    ②    , 显性盐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烹调用盐,隐性盐包括酱油、酱类等调味品和饼干、咸菜等高盐食品。再次,除了摄入的盐要控制外,     ③   。饮食中要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这些食物含钠元素较少,水分也多,对排盐有一定帮助。为了彻底排盐,吃盐较多的人需要多运动、多喝水,通过汗液、尿液把身体内多余的钠离子排出,进一步清理人体的内环境。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请依据上文,为社区“健康生活”宣传栏拟写宣传语,要求列举科学减盐的三条措施,每条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电视剧《功勋》讲述了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有奋斗报国的于敏、孙家栋、黄旭华;有呕心钻研的袁隆平、屠呦呦;有挥洒热血的申纪兰、李延年、张富清。

    《功勋》深受年轻观众们的喜爱,因为前辈们卓著的功勋激发了困惑中的青年人的斗志,前辈们崇高的品质鼓舞了迷茫中的青年人的士气。作为新时代的创造者,正值高二的你,面对眼前的困惑与迷茫,该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功勋”呢?请谈谈自己的理解,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