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01-27 浏览次数:8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1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使用时不宜混为一谈。我们常说的中国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两部分。

    “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的文化现象。传统文化的内容,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文化”。人类学家对文化一词的解释多种多样。我倾向认为,文化应该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这是广义的用法;狭义的用法,可以指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成果的结晶,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因此广义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文化传统”是指传统文化背后的精神连接链,并不是所有的文化现象都能够连接成传统,有的文化现象只不过是一时的时尚,它不能传之久远,当然不可能成为传统。按照美国社会学家希尔斯的观点,传统的涵义应该指世代相传的东西,即从过去传衍至今的东西。文化传统存在于传统社会的文化现象之中,但它更多的是指这些文化现象所隐含的规则、理念、秩序和所包含的信仰。能够集中地体现具有同一性的规则、理念、秩序和信仰的文化现象,就是“文化典范”。我们面对一尊青铜器、一组编钟、一座古建筑或一个古村落,人们有时也说看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其实这样说并不准确,实际上看到的是传统的遗存物,这些遗存物所涵蕴的规则、理念、秩序和信仰,才是传统。但能够留存至今的遗存物本身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典范,里面藏有该民族文化传统的一系列密码。

    传统也不是一个凝固的概念,在连接和传衍中它会发生变异,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只有后来者不断为既存的传统增添新的内容和新的典范,传统才更充实、更有价值,才有可能不着痕迹地融入现在,成为活着的传统。但新增入的成分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处于边缘状态,而且会遭到固守既存传统人士的反对。除非已经进入传统变异的另一情境,即固有传统和新成分实现高度融合,人们已经无法分清楚传统构成的新与旧,传统就成为既是现在的过去又是现在的一部分了。

    文化传统在传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增添新的内容、新的典范,而且需要对异质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传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对不同质的文化传统的吸收和融合,可以使固有传统因注入新的血液而勃发生机,并变得更健康、更有免疫力。唐代文化气象博大、心胸开阔,就和大胆吸收西域文化、旧传统中融入了异质的新成分有直接关系。其实这一过程就是传统更新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是缓慢的、渐进的、不知不觉的,因此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的濡化过程。这种濡化过程一般不会引发剧烈的冲突,也不破坏既存的文化秩序。但这需要充当异质吸收的文化主体强大、有自信力和包容精神。汉朝和唐朝的时候,中国文化的主体就具备这种条件。而到了晚清,国家处于被东西方列强瓜分的境地,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完全弱化,失去了与西方文化平等对话的条件。这种情况,不可能有中国文化传统对西方异质文化的正常吸收,必然爆发激烈的文化冲突。

    (摘编自刘梦溪《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传统文化从广义角度讲是在传统社会中,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背后体现的价值系统。 B . 留存至今的青铜器是一种文化传统,因为内部蕴含着代表中华民族文化规则、理念和信仰的一系列密码。 C . 文化传统会不断更新,但新增成分很多情况下处于边缘态,也可能成为既是现在的过去又是现在的一部分。 D . 晚清爆发激烈的文化冲突,是因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全盘弱化,无法与外来异质文化进行平等对话。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论证逐层深入,先解释了本文的核心概念“传统文化”后,进一步阐释了“传统”的两个特点。 B . 文章第三段写到了文化传统在传承中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而新增入的成分可能呈现边缘和融合两种状态。 C . 文章列举唐代文化气象博大、心胸开阔,是为了证明文化传统需要对异质文化的吸收与融合。 D . 文章逻辑严密,作者运用道理论证进行概念辨析,同时适当加入举例论证使文章深入浅出,更具说服力。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统文化是文化现象,而文化传统则是隐含的具有传承性的精神连接链,二者互为因果,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 B . 当固有传统与新成分实现高度融合,人们已无法分清传统构成的新与旧时,就有可能将新成分当作固有传统。 C . 如果文化主体强大、有自信力和包容精神,那么它对异质文化传统进行吸收和融合,就不会引发剧烈冲突。 D . 汉唐时期的国家没被东西列强瓜分,所以在旧传统融入异质成分的濡化过程中,既存的文化秩序才不会被破坏。
  • 2. (2021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连日来,印度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恶化,新冠病毒及其新变异毒株在印度国内快速传播。根据印度卫生部5月1日公布的数据,印度累计确诊已超过1916万例,累计新冠死亡病例超过21万例,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在连续9天超过30万例后,5月1日首次超过40万例,创该国疫情暴发以来单日最高纪录。

    更糟糕的是,专家普遍预测印度疫情仍未达峰值,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面对印度严峻的疫情形势和疫苗短缺现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施以援手,但有一些国家却搞起了“疫苗民族主义”,禁止疫苗及其关键原材料出口,人为制造“免疫鸿沟”。这既破坏了全球团结合作抗疫的大局,还不可避免地将会阻碍应对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进程,给全球疫情防控与经济恢复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摘编自丑则静《“疫苗民族主义”毒害全球抗疫大局》)

    材料二:

    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已陷入失控态势,连续多天单日新增病例超过30万例,医疗系统早已不堪重负,一片混乱。当下的印度,亟需国际社会的支持与援助来渡过难关。

    然而,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表现却让人大失所望。2020年4月,美国宣布对疫苗生产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时至今日仍未解除。这是造成印度疫苗短缺的主要原因。被称作是“世界药房"的印度并不缺生产疫苗的技术,缺的是生产疫苗所需的进口原材料,而美国这一纸禁令等于是扼住了印度疫苗生产的“咽喉”。最近,印度官方向美国求援,希望美国放开原材料的出口管制。对此,美国的回应却极其冷漠。4月22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表示,目前美国把重点放到控制国内疫情上,会优先给美国民众接种疫苗,等到国内疫情有所缓解后才可能会“做得更多”。讽刺的是,美国国内当前囤积着大量疫苗。根据杜克大学全球健康创新中心研究人员估计,到今年夏天,美国可能会富余出超过3亿剂新冠疫苗。

    美国的行为揭下了“美印友好”的面纱,暴露出的依然是“美国优先”那一套玩意儿。“美国优先”四字,如今已成为美国擅自发放给自己的“通行证”,用以无视国际规则专行自私自利之事。

    (摘编自郭言《“美国优先"戳破“美印友好”谎言》)

    材料三:

    疫苗是人类战胜疫情的有力式器。当前,全球疫苗面临“产能赤字”和“分配赤字”,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囤积疫苗和出口管制,人为制造“免疫鸿沟”,许多发展中国家正面临严重疫苗短缺。国际社会普遍呼吁,共同抵制“疫苗民族主义”,促进疫苗公平合理分配,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取疫苗,为战胜疫情筑牢共同防线。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中低收入国家无法公平获得新冠疫苗是一种违背道德的现象。“新冠病毒危机凸显我们社会的不平等”,在与贫困、不利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社会歧视抗争的人群和社区中,新冠肺炎患病率和病亡率更高。他强调,各国在执行政策以及分配资源的过程中,都应着眼于让所有人获得同样的健康保障。

    中方反对将疫苗政治化或搞“疫苗民族主义”,主张加强疫苗研发、生产、分配国际合作,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全面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赞誉。

    中国一直积极参与疫苗研发国际合作,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受到国际社会赞誉。中国政府和企业正与其他国家积极合作,推动疫苗公平分配。研究表明,中国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国为全球抗疫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吴刚等《筑牢全球抗疫防线》)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美国对疫苗生产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导致印度疫苗短缺→结果印度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恶化 B . 印度希望美国放开原材料的出口管制→然而美国回应冷漠→此举揭下了“美印友好”的面纱 C . 美国国内目前囤积着大量的疫苗→优先本国民众接种→但是仍然囤积大量疫苗 D . 中方政府坚决反对“疫苗民族主义”→主张国际合作抗疫→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赞誉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根据印度卫生部5月1日公布的数据,该国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率远远超过1%,可见新冠病毒致死率依然很高,并未因一年多的大流行降低毒性。 B . 新冠病毒及其新变异毒株的快速传播,加上疫苗短缺,导致印度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恶化,5月1日感染人数首超40万例,但是仍然未达到峰值。 C . 美国限制疫苗生产原材料出口,主要目的在于打击印度这一新兴大国,使其“世界药房”的美誉不再,从而在药物研发、生产上无法与自己抗衡。 D . 某些发达国家囤积疫苗,管制出口,见死不救,这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而且破坏了全球团结合作抗疫大局,导致病毒继续肆虐,危害人间。
    3. (3) 中国在全球抗疫行动中是如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思想的?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
  • 3. (2021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路遥

    除夕之夜,欢乐的气氛笼罩着我们的村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八碗”。说是八碗,实际上主要是把各种形状和式样的肥肉块子装在八个碗中。农村人虽然富了,他们的肠胃仍需要油水。好,那就尽情地吃吧。拣肥的吃,放开肚量吃吧,而今这样好的年头,又是自己喂的猪,不吃做什么!

    父亲吃了一老碗肥肉,然后就心满意足地拿起旱烟锅,舒服地吐纳着烟雾。我突然冒出了一个新鲜的念头:我为什么不用收录机录下父亲的一段声音呢?父亲显然对这事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跃跃欲试,但又有点不好意思。我忍不住笑了,对他说:“你随便说什么都行。比如说你这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哈呀,这怎说哩……好,叫我想一想,噢,对了,那天,也正像今天一样,过年哩……”

    “提起那年头,真叫人没法说。冬天的时候,公社把各大队抽来的民工都集中到寺佛村,白天大干,晚上夜战,连轴转到了年底。那天早上我回家时,你们母子几个围坐在炕上哭鼻子哩。哭什么哩?那年头,大家都穷得叮当响,过年要甚没甚。旁人家歪好都还割了几斤肉,咱们家我没回来,连一点肉皮皮都没有。当时,我折转身就往县城跑。我恨我。一个男人,就这么无能啊!我当时想,我今天出去就是抢也要抢回几斤肉来。”

    “进了县城,我赶忙跑到了肉食门市部,一看,门关得死死的。我来到后门上,门也关着,不过听见里面有人咳嗽。我站着,不敢捣门,为甚?怕。怕什么?当时也说不清。过了一会,我突然冒出了个好主意,哼,别看你老子是个笨老百姓,到紧火时,脑瓜子还聪敏着哩。我想,如果我说我是县委书记的亲戚,他们还敢不卖给我肉吗?”

    “就这样,我硬着头皮敲开了肉食门市部的后门。门先是开了一条缝,露出一颗胖头。还没等胖头开口,我就忙开口说是县上冯书记的亲戚,冯书记让你们割几斤肉。这胖干部问我割几斤,我慌忙从怀里掏出了全部的钱——共四块。我问他一斤多少价钱?他说一斤八毛钱。我说,那就割五斤吧。不过,我当时心里暗暗叫苦:我原来只想割上二斤肉,余下两块多钱,给你妈买一块羊肚子毛巾——她头上那块毛巾已经包了两年,又脏又烂;再给你们几个娃娃买些鞭炮。吃肉放炮,这才算过年呀。可眼下我想,一个县委书记的亲戚走一回后门,怎能只割二斤肉呢?我就只好咬咬牙把四块钱都破费了。但不管怎样,我总算割到了肉,而且是一块多么肥的刀口肉啊!”

    “我正在街上走,一个叫化子拦住了我的路。我一看,这不是叫化子,是和我一块当民工的高五,他老婆有病,他本人已经熬得只剩下一把干骨头。高五挡住我,问我在什么地方割了这么一块好肉?我没敢给他实说,就撒谎说,我的肉是从一个外地人手里买的。高五忙问我,那个外地人现在在什么地方?我说人家早走了。高五一脸哭相对我说,直到今早上才向别人央告着借了几个钱,可现在又连一点肉也买不到了。他瞅了一眼我手里提的这块肉,可怜巴巴地说,能不能给他分一点呢?我舍不得这么肥的肉给他分,就对他说是这肉是高价买的。他忙问多少钱一斤?我随口说一块六一斤。不料高五说一块六就一块六,你给我分上二斤!我迟疑了一下,对他说,那好,咱两个一劈两半。就这样,高五拿了二斤半肉,把四块钱塞到我手里,笑呵呵地走了,倒好像是他占了我的便宜。好,我来时拿四块钱,现在还是四块钱,可手里却提了二斤半的一条子肥肉。这肉等于是我在路上白捡的。好运气!”

    “我马上到铺子里给你妈买了一条新毛巾,给你们几个娃娃买几串鞭炮。还剩了七毛钱,又买了几颗洋糖…… 这辈子没有哪一天比这一天再高兴不过了。”

    我“啪”一下关住了收录机,什么话也没说,丢下父亲,心情沉重地一个人来到了院子里。村庄正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远远近近的爆竹声此起彼伏,空气里弥漫着和平的硝烟。此刻这一切给我的心灵带来无限温馨和慰藉……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倒叙的方式,通过我想用收录机录下父亲声音的这一新鲜念头,引出父亲对于“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的回忆。 B . 文本通过收录机、肉食门市部、公社等,描写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为情节展开提供社会环境,使故事更真实可感。 C . 父亲自认为脑子聪敏,谎称是冯书记亲戚买到五斤肥肉,并为了给老婆孩子买羊肚毛巾和鞭炮,故意提高价钱把肉卖给了高五。 D . 文本语言富有地域色彩,用“到紧火时”“脑瓜子还聪敏着哩”“要甚没甚”“歪好”等方言,富有乡土气息,通俗亲切。
    2. (2) “我‘啪’一下关住了收录机,什么话也没说,丢下父亲,心情沉重地一个人来到了院子里。”,请结合文本分析“我”心情沉重的原因。
    3. (3) 路遥在创作时常常先确立故事发生的“大环境”,又善于抓住人物所处的“小环境”。请据此对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
  • 4. (2021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理宗淳祐三年二月,以馀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尝作长短句,谒淮东制置使赵葵。葵壮之,留置幕府,俾帅舟师,溯淮,入河,抵汴,所向有功,累推淮东制置副使。入对,言:“方今世胄之彦场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即指之为粗人斥之为哙伍愿陛下视文武之士为一勿令偏有所重。偏则必至于激,文、武交激,非国之福。”帝曰:“卿人物议论,皆不寻常,可独当一面。”乃授四川宣谕使。至是,加制置使,知重庆府。

    玠至,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士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所在州郡,以礼遣之,高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才而任。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播州冉琎冉璞兄弟,有文武才,隐居中,前后阃帅辟召,皆不至。闻玠贤,兄弟相率诣谒。玠宾礼之,馆谷加厚。居数月,无所言,玠乃更辟别馆以处之,且常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馀,请见玠,屏人曰:“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胜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玠大喜,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诏以琎为承事郎,权发遣合州,璞为承务郎,通判州事,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命下,一府皆喧然同辞以为不可。玠怒曰:“城成则蜀赖以安。不成,玠独坐之,诸君无预也。”

    秋七月,馀玠卒。蜀人莫不悲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馀玠守蜀》)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方今世胄之彦/场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即指之为粗人/斥之为哙伍/愿陛下视文武之士为一/勿令偏有所重 B . 方今世胄之彦/场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即指之为粗人/斥之为哙伍/愿陛下视文武之士为一/勿令偏有所重 C . 方今世胄之彦/场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即指之 粗人/斥之为哙伍/愿陛下视文武之士为一/勿令偏/有所重 D . 方今世胄之彦/场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即指之为粗人/斥之为哙伍/愿陛下视文武之士为一/勿令偏/有所重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爵,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 . 蛮,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狄,西部被称为戎,东部被称为夷。 C . 阃帅,指中央最高军事统帅。《清史稿·礼志九》中提到:“至直省讲武,则以督、抚、提、镇为阃帅,岁季秋霜降日,校阅演武场。 D . 权,暂时代理官职。古代表示兼、代官职的还有领、摄、判、行、守、署等。其中领是本官兼低职;摄是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馀玠拜见赵葵,得到赵葵认可,被赵葵留下指挥军队,建立功绩,做了赵葵的副手。 B . 馀玠镇守蜀中,吸取诸葛亮的经验,广开言路,重用人才,贤名远播,收到了成效。 C . 在馀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D . 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馀玠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玠大喜,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

      ②城成则蜀赖以安。不成,玠独坐之,诸君无预也。

  • 5. (2021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房春事二首

    岑参

    其一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①,一片山花落笔床。

    其二

    梁园②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释】①衣桁(héng):衣架,挂衣服的横木。 ②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中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一的语言清新明快,风格迥异于我们学过的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 . 其一的三、四两句借柳枝与山花来写风,彰显出诗人观察的细微与笔力的不凡。 C . 其二的一、二句,诗人在乌鸦的一片聒噪声中,进入萧条荒凉的人家,极自然。 D . 其二的最后一句,诗人在萧条的主画面背景上添上几笔艳丽的色彩,构思精巧。
    2. (2) 两首诗均写了山房春光,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试简要分析。
  • 6. (2021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论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2. (2) 屈原的《离骚》中,“”一句与“不忘初心”表达的情怀相同,“”一句点明作者坚信自己纯洁的品质并没有亏损。
    3. (3) 《陋室铭》中写陋室往来客人之高雅的语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
  • 7. (2021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众所周知,西汉时期形成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商品贸易之路,东起汉代都城长安(今西安),西至古罗马,全程六千四百四十公里,是一条______的商道。在过去的一千多年里,人们用脚力、驮马运送着沿途各地的商品用以交换,以此来满足彼此的生活需求;与此同时,沿途各国各族的人们也交流着彼此的生活文化信仰和思想。因此,(    )。

    在这条路上,商品______是最主要的角色。在那时,发达的丝织业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在很多地方一度达到家家养蚕、户户纺织的地步。这些______的原料或成品,曾是罗马人、埃及人______的奢侈品。在这条丝路上,商人们把美丽的中国丝绸远往西方的同时,将西方国家特产的名贵香料运到中国,比如郁金香、迷迭香、安息、乳香等。一切令这个东方大国所迷醉的芳香,通过漫长的旅途,逐渐走入中国人的生活。这些便是魏文帝曹丕在《迷迭赋》中所感叹的“越万里而来征”的异城芬芳。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名副其实    的确    美轮美奂    钟爱 B . 名不虚传    诚然    美轮美奂    喜欢 C . 名副其实    诚然    琳琅满目    钟爱 D . 名不虚传    的确    琳琅满目    喜欢
    2. (2)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越万里而来征”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李白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写出了蜀道之“难”。 B . 有几个“慈样”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烂菜叶,这就是长工们难得的佳肴。 C . 《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两首叙事诗被称为“乐府双璧”。 D . 学习《氓》要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条路在那个时期便让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也担起了东西方文化与商品交流的重任 B . 那个时期的这条路便担起了改变世界格局的重任,让东西方文化与商品相互交流起来 C . 那个时期的这条路便让东西方文化与商品相互交流起来,担起了改变世界格局的重任 D . 这条路在那个时期便担起了东西方文化与商品交流的重任,让世界格局也发生了改变
  • 8. (2021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有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恐怕要算猩猩了,所以       ①      。经过长期研究之后,科学家在一些媒体上称,红毛猩猩竟然具有与人类接近的一些文明行为。过去30多年来,一些科学家认为红毛猩猩行动缓慢,而且喜欢独来独往,所以他们社交能力低下,       ②        。现在,一些科学家却发现了红毛猩猩的文明行为。         ③       , 比如它们会挑选一些有汁液的小树枝,将树枝捅进树洞中钓蚂蚁吃;由于热带雨林雨水很多,红毛猩猩就特别重视居住环境,它们费尽心思去建造可以避雨的顶棚。红毛猩猩十分惹人喜爱,它那温顺的表情、鲜红的长毛和壮实的身材,总让人想去拥抱一番,在现实世界中,它们也很乐意和其它动物拥抱,还能共享食物。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请概括红毛猩猩惹人喜爱的5点原因。

      要求:①用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并且分句主语不一致。②不超过45个字。

四、写作
  • 9. (2021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王充

    一个人一辈子只读那一类书,范围很窄很窄,思想也永远不能开禁。

    ----周谷城

    边缘科学诞生以后,要求学者们具有更广泛的学识。

    ----贝弗里奇

    综合以上材料触发了你对“学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