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 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
材料一:在甲午战前 ,清政府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就显得很不到位,对遭受侵略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战后反思》
材料二:铁的事实告诉人们,海战决定胜败,海权就是主导权。然而,长期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清朝政府海权观念淡薄,把海权问题矮化为“海防”问题。……买官卖宫,训练荒废,纪律败坏,已是清朝军队中的普遍现象。“南北洋购买外洋枪炮、船只、机器暂停两年”之际,却为慈禧太后修建北海、中海、南海和颐和园。
材料三:那是多么黑暗屈辱的一页。……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割地赔款,一再让步,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正所谓物极必反,惨烈的失败催生了民族觉醒,激起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民族精神。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一:
时间 |
陈独秀的活动 |
1915年 |
创办《青年杂志》 |
1917年 |
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
1919年 |
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
1920年 |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
1921年 |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
材料二:……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 、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一:五月四日下午一时半,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 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学生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以五四运动为起点,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材料三: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 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7月30号晚被法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中国共产 党历史口述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