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事件 | 事件后续 |
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 设置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行省泉州府 | 明初沿袭 |
1384年(明太祖洪武十七年) | 因海禁而废澎湖巡检司 | 1563年,考虑沿海治安等,复设 |
1622年(明熹宗天启二年) | 荷兰人占领澎湖 | 1624年,明军收复澎湖 |
具体报道 | 出处 |
“袁(世凯)是当今中国最令人好奇,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人物”,“他是个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 | 法国《时报》(1911年12月23日) |
“通过建立共和政体从而确保中国秩序的这一做法,远不及我们依靠袁世凯的方案来得更有把握” | 英国《泰晤士报》(1911年12月25日)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 凡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的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群众,不分男女种族宗教,皆为苏维埃共和国公民;享有苏维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除外。 |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 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18周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之区别,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卖国贼除外。 |
1949年 | 暂时不承认 | 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
20世纪50年代初 | 拖延讨论 | 美国操纵联合国否决机器,通过了“延期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决议。整个50年代都遭到美国否决 |
1961年 | “重要问题”提案 | 美国提出:代表……需要2/3多数票通过才可解决。自十六届联大起又继续把中国阻挡在联合国大门之外达十年之久 |
1971年 | 双重代表权 | 美国主张,“在处理中国代表权问题时,联合国应当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都是存在的” |
①方便两岸同胞沟通和语文应用
②进一步推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③对于共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④有助于在台湾落实与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
时间 | 出口茶叶总数 | 出口总金额 |
1867年 | 1314千担 | 31123千两 |
1894年 | 1939千担 | 33197千两 |
增加值 | 47.6% | 6.67% |
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加快路桥和电信建设 |
98372票 |
率先开放肉莱市场,主要副食品坚持放开供应 |
97513票 |
17万“个体大军”活跃在城乡,集市贸易繁荣兴旺 |
92691票 |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
材料二: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與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
——《西方官员问责制》
材料一: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身统治,制定并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以实行有效的管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又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 “ 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 ” ;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 “ 改土归流 ” 。乾隆皇帝表示: “ 蒙古、汉人,同属臣民。 ” 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年班朝觐和联姻等政策。
——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从 古至今,少数民族就是边疆地区安全稳定的重要依托,中国自汉代以来的历代中央王朝都比较重视民族工作 。 稳定边疆可谓是国家治理的关键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加强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中国边疆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边疆的一系列制度体系,包括各领域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
—— 据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等改编
材料一:广州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外贸海港,宋立国后率先在此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宋人赵汝适在其《诸蕃志》中列出了与宋代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名称超过了六十个。宋政府为保障入港商船的-安全及防备走私,开始执行“望舶之制”,专订在广州、泉州等港设置了望检司。两宋海外贸易的规模之大,在市舶司净利收入中可略见一斑。宋初59万缗,徽宗时110万缗,绍兴年间更高达200万缗。宋代海外贸易的范围自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确为汉唐所未有。宋朝借助海外贸易这一个充满巨大经济利益的平台,吸引国内外的经济要素不断进入近海区域,参与到近海市场的经济活动之中,从而为近海市场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呈现总体逆差,逆差累计额达381亿美元;90年代(除93年外)基本为顺差,顺差额为486.5亿美元;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1年,我国对225个关税税率进行下调,减少和取消商品配额和进口限制等非关税壁垒手段,在出口方面实行出口退税制度,确立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以及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为我国成为国际贸易大国奠定了基础。
——孙玉琴《中国对外开放史》
确凿的史料证明,中华民族在很久以前就形成了主张创新、与时俱进这一光辉思想。它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兴旺发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时期,还是处于历史低潮、教亡图存的时期,中华民族都能坚持和发扬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传统。这种传统如黄河长江,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成为中国人民的一种生命基因,一种促进我们民族求存求强的内在力量。当然,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也产生和存在过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主张守旧、反对革新的消极思想,诸如宣扬“天不变,道亦不变”,“祖宗之法不可变”,凡事“法先王”、“恪守祖训”,直到当代还有“两个凡是”的主张,等等。这些消极的东西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中华民族的进步,但它们毕竟不是主流,即便得势也只能是一时,并终将被主张创新、与时俱进的洪流所荡涤。
——摘编自张首映(主张创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某一方面的与时俱进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