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6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5题,共70分)
  • 1.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封建”领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
    A . 官僚政治的弊端 B .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 中央集权的削弱 D . 割据势力的膨胀
  • 2.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学者王绝非指出,由于1832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增加到3.3%。这一变化(   )
    A . 体现了两党制的相互制衡 B . 促进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完善 C . 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发展 D . 扩大了代议制民主的基础
  • 3.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张根为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岁漕米百二十万石给中都。”《宋文鉴》载,元丰前“天下之财,下自郡县而至于转运”,转运以总财赋运输中都。这说明北宋转运使的设置(   )
    A . 有效防止了官员贪污 B . 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 .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D . 适应了向外输纳岁币的需要.
  • 4. 唐朝的门下省负有驳正违失、审议签发的重要职责,具有特殊意义。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理说:国家设置中书、门下省,就是为了互相稽查,如果中书省的诏救有错误,门下省就应进行驳正。唐朝强化门下省封驳职能的主要目的是(   )
    A . 提高统治效能 B . 缓和君主和宰相之间的矛盾 C . 促进吏治清明 D . 促使行政权力向门下省集中
  • 5.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建国后,毛泽东曾向福建军区专电嘉勉:“剿匪成绩极大,甚慰!望继续不懈,坚持到底,务于3月底之前,肃清福建一切股匪…”该电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 十年探索建设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 6.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刚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之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 . 总统制是时代发展趋势国 B . 新旧势力交锋十分激烈 C . 专制传统已被完全根除 D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7.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元朝时,路、府、州县在行省督办下征集赋税,由行省汇总并将其中七成解运京师,留三成供地方支用;行省严格管束地方的经费,有权批准金额在一千锭以内的开量销。行省的这些规定(   )
    A . 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 B . 体现集权与分权的结合 C . 造成了地方积贫积弱 D . 因权力过大易滋生腐败
  • 8.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战国时期,或由匹夫而为将相,或朝贫形而暮公侯,或起自刑余,或出于盗薮(强盗聚集的地方),不论新旧,不问亲疏。这种现象表明(   )
    A . 士农工商结构趋于瓦解 B . 礼崩乐坏加速王室衰微 C . 世卿世禄制度遭受冲击 D .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 9.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B . 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 C .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D . 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
  • 10.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礼记》载:“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尚不能劝其努力,罪亦不能戒其怠情。”这反映了(   )
    A . 世家大族把持的人才选拔制度 B . 不论贵贱、选贤用德的人才观 C . 注重血缘和门第的世卿世禄制 D . 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考试制度
  • 11.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南宋学者郑樵曾说:“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了(   )
    A .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 . 社会改革引起观念变化 C . 贵族政治开始瓦解 D . 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12.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   )
    A . 都是自上而下进行选官 B . 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 C . 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 D . 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
  • 13.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身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身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这一数据反映出(   )
    A . 科技教育成为私学的主要内容 B . 官员选拔标准制约官学教育内容 C . 理学成为官学主要教育内容 D . 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
  • 14. (2024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
    A . 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 . 监察体系的改进 C . 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 . 察举制度的实施
  • 15.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据统计,元代共举行乡试17次,会试、殿试各16次,共取状元32人,进士1139人。会试、殿试中,最多的一次录取了100人,最少的一次只录取了35人。这一状况(  )
    A . 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B . 阻碍了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C . 说明知识分子相对匮乏  D . 体现了人才选拔的多样性
  • 16. (2023高二上·河池月考) 1981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提出,要“大力培养一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这表明党中央(   )
    A . 把民族地区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之一 B . 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备 C . 重视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 D . 强调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 17.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隶属于中央散骑省。该职具有位高职闲的特点,且无人员限制,受到高门士族与皇室子弟的青睐。南朝将该职位大量授予军功起家的庶族,员外散骑侍郎数量扩大,品级和社会地位不断降低。这一变化(   )
    A . 助推军功授爵趋向常态化 B . 使皇权呈现弱化态势 C . 弥补了九品中正制的不足 D . 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 18.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子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形成。东汉末年出现了刑礼之争,对此曹操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按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反映出当时( )
    A .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 . 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C . 儒学哲学化倾向较明显 D . 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
  • 19.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同州人房强,弟弟因为谋反伏诛,依律房强当被处死。太宗得知此案,对大臣们说:“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治之咎。愚人何罪,而肆重刑乎?更彰朕之不德也...何有不察其本而一概加诛,非所以恤刑重人命也。”这反映了唐太宗( )
    A . 德主刑辅,礼法结合 B . 废除旧法,创立新法 C . 减轻刑罚,轻罪轻罚 D . 关注民生,以民为本
  • 20.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宋仁宗之后,民间“好讼”之风兴起,一种专门教人打官司的学问与职业,即“讼学”与“讼师”出现。据此可知(   )。
    A . 现代律师制度源于中国 B . 学法用法意识深入民心 C . 政府司法权渐被剥离 D . 法律文化适时而变化
  • 21.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南宋时期社会上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物,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反映出南宋时期( )
    A . 社会动荡人心败坏 B . 书院教育非常发达 C . 商业发达影响农业 D . 儒家伦理的普及化
  • 22.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在古希腊,智者开始把正义作为伦理问题来研究,并与法律联系在一起进行探讨。此后,这-基本观念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里得到进一步发挥。查士丁尼在位时编撰的《法学总论》规定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各得其所”。这说明西方古代法律思想(   )
    A . 注重探讨伦理道德 B . 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C . 源自社会习俗规定 D . 注重公平正义原则
  • 23.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受传唤者若无正当理由必须到庭,如因生病或年迈行动不便,原告应为当事人提供车辆,但除自愿外,不必用有篷盖的车辆。这说明罗马法( )
    A . 深受自然法精神影响 B . 推动帝国经济繁荣 C . 缺乏变通和务实精神 D . 注重保证程序公正
  • 24.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当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起初在意大利随后在其他国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私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罗马法推动生产方式的改变 B . 罗马法未能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罗马法在近代西方受到重视 D . 罗马法与近代西方法律本质-致
  • 25.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王夫之指出,为民为公,乃是千古法的精义所在,君主虽位尊权重,其个人意志仅是一一人之义,属于“私”。盂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暴虐地执行法律。由此可知,两人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
    A . 体现鲜明的民主共和精神 B . 勾画未来社会发展蓝图 C . 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 D . 都有新阶级力量的推动
  • 26.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美国国会于1791年通过十条宪法修正案,包括民众信仰、出版、集会、示威的自由,携带武器的自由,免于不合理搜查与扣押,正当审判程序、一-罪不再理、无罪推定、征用私产需赔偿,禁止过度严厉的刑罚和罚款,宪法未赋子联邦政府的权力属于各州和人民,等等。1791年宪法修正案的突出特点是(   )
    A . 厘清了联邦政府与各州的权力关系 B . 美国宪法的民主共和性质得以加强 C . 以明确的条文对公共权力进行限制 D . 保障了民众权利和免于恐惧的自由
  • 27.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在德国宪法学的语境下,宪法是关于政治统一体的类型和形式的总体决断。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制定了一部名为《基本法》的宪法性法律,并在序言中明确宣称该法不是正式宪法。这反映了联邦德国(   )
    A . 分裂局面形成 B . 追求国家统一 C . 法律体系缺失 D . 民主制度确立
  • 28.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法制建设的总任务是通过立法建立国家政权组织,司法机关的重要任务是开展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以维护政权和社会秩序。1953 年开始,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保障经济建设。这说明(   )
    A . 我国法制建设开始走向制度化 B . 法制建设服务于国家中心工作 C . 依法治国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D . 社会主义改造推动法制完善
  • 29.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2009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图木舒克市北面的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等。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 . 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路畅通 B . 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人西域 C . 西域与中原的交往源远流长 D . 西汉政府苦心经营西域治理
  • 30.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言论的事例是( )
    A . 设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者 B . 发动“玄武门之变” C . 在洛阳亲自召见玄奘 D . 派文成公主人藏和亲
  • 31.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土司制度是元朝开始在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地方管理制度,其长官土司既是由中央政府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又拥有辖区土地的世装所有权及对附着在土地上的农民的世袭统治权。土司制度的实施(   )
    A . 吸引了周边国家归顺元朝 B . 是对行省制度的灵活运用 C . 必然会威胁中央集权制度 D . 促进了各民族的和谐共生
  • 32.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古代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羁索”11政策,即对其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以经济物质利益抚慰。道光、同治、咸丰三朝,羁縻”一词在上谕和奏折中经常出现;光绪以后,这个词不多见了庚子之后更为罕闻。这一变化表明( )
    A . 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 B . 传统华夷观念逐渐退出 C . 列强完全控制清政府 D . 近代民族国家意识觉醒
  • 33.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隆庆元年( 1567年) ,明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当地民众“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殆天子之南库也”。据此可知( )
    A . 明朝奉行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 B . 对外贸易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 C . 月港是明朝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D . 私人海上贸易使贫富分化加剧
  • 34.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研究表明,西周晚期, 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即使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之间,在青铜等器物的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同一性。这表明西周晚期( )
    A . 中央集权的趋势明显 B . 青铜铸造技术已成熟 C . 中华文化认同感增强 D . 形成家国一体的格局
  • 35.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1215年,因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署《大宪章》。《大宪章》规定:不经臣民同意,国王不得在规定的贡款之外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监督《大宪章》的执行;国王若违反规定,可对其进行制裁。这段材料主要说明《大宪章》( )
    A . 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 . 保护了贵族和教会权益 C . 体现了王权有限的原则 D . 体现了自由平等的精神
二、材料分析题(2题,共30分)
  • 36.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选官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创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则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指有权势的大族)。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欺君欺世),实为乱源。

    ——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至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注:无需官员举荐),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四:科举选官制度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为中小地主和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政治通道,特别是科举制度将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上层官员队伍的知识水平,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张岂之《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看中华文化前景》

    1.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察举制度创立的背景和积极作用。
    2. (2) 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该制度的弊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隋朝创立科举制的背景,归纳科举制的特点。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 37. (2021高二上·定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皇是鲜卑族的后裔,含有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质,唐王朝亲眼看到农民起义的巨大威力,制定了一系列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政策,如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而赵宋则是吸取了二百多年间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而制定相关政策的。唐的立国者,对外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而宋的执政者,基本上采取“守内虚外”的对策。唐宋既然有诸多如此之别,唐宋文化也因之不同。唐型文化是胡汉文化的大交流,而宋型文化的基因是理学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兼杂其他文化的高度凝练和提升,其特质是封闭、自主、内敛。

    ——摘编自王宏武《略论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唐朝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方面,说明“唐型文化是胡汉文化的大交流”。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风气、民族交往、主流思想方面分析说明宋型文化的特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