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1-12-29 浏览次数:6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2022高一上·内乡县月考) 汉武帝时期,改革地方监察制度,实行刺史出巡制,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工作方式由常驻式改为流动式,刺史要严格遵循“六条问事”,其中第一条针对豪强恶霸,其余五条都是针对两千石太守。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 增强官员责任意识 B . 强化对地方有效控制 C . 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D .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 2. (2024高一上·西昌期末)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几经变革,不断完善。下列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②“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③“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④“郡置中正,平次人才之高下”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③①④② D . ③④②①
  • 3.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西周时期,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亦是天下最大的宗子。在周人的观念里,君统与宗统合而为一,再加上天子头上的天命光环,周天子便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王”之权威。这一权威(   )
    A . 构建了中央集权体制 B . 依托于宗法分封秩序 C . 适应了阶级分化需要 D . 催生了官僚政治雏形
  • 4.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据考古研究发现,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学界长期以来寻踪夏文化的重点考古遗址)出土的资料中,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蚕、敞口瓠、高柄豆等。据此推断,当时两地(   )
    A . 手工制作先进 B . 文化双向互动 C . 经济繁荣发达 D . 礼乐制度完善
  • 5.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汉武帝在皇宫里设一个大司马大将军来辅政,并任命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于是就变成外有宰相、内有大司马大将军的局面。这说明汉代( )
    A . 出现外戚专权现象 B . 改变了秦朝以来的政权结构 C . 以机构改革来加强皇权 D . 大司马大将军成为权力中心
  • 6.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春秋时期,常发生贵族间争田之事,如公元前619年晋国先克夺蒯得田,公元前574年晋国郤锜夺夷羊五田,公元前528年晋国邢侯与雍子争田。这表明当时(   )
    A . 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 . 卿大夫掌握了政权 C . 宗法制度土崩瓦解 D . 自耕农阶层已形成
  • 7. 属国制度是两汉政府对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实行的一种地方民族管理体制,属国居民“因其故俗”,允许保留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等;由政府任命属国都尉领护。这一制度(    )
    A . 是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度的延伸 B . 开创了改土归流政策的先河 C . 使边疆管理与内地趋向一体化 D . 有利于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
  • 8.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从建安八年至二十三年,曹操连续五次下令求贤,指出不论身份贵贱、品德如何,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便可选拔为官。此举(   )
    A . 适应了战争和统一北方需要 B . 表达出“大义灭亲”的决心 C . 消除了门阀制度的不良风气 D . 深受“知行合一”思想影响
  • 9.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由于秦之统一,从前华夏夷狄之分而治之之局面亦随即消融,而成为一个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全国人民生活于同一版图,沐浴于同一文化。这主要说明秦的统一(   )
    A . 使各民族生活习俗趋同 B . 扩大我国疆域并形成基本格局 C . 促使我国人口数量增加 D . 使中华民族遂融凝会合成一体
  • 10. 汉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掌考课、监察、弹劾百官的权力。汉武帝时,设丞相司直,协助丞相纠察百官的不法行为。这说明汉代(   )
    A . 中枢权力结构混乱 B . 行政职责分工合作 C . 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D . 监察体制日趋完善
  • 11.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旧唐书》所载从唐肃宗到唐代末年之间的人物,大约有将近十分之七出自名族和公卿子弟,出身于寒素者不及七分之一,如果以宰辅的家世作比较,两者的比例更加悬殊(80%:7%)《宋史》所载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发生以上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科举制度的完善 B . 君主专制的加强 C . 封建经济的发展 D . 官僚政治的形成
  • 12.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谥法是古代依据某种准则对尊者、高官死后定尊称的一种制度。明代的改谥有恶谥改美谥、初谥与名实不符而改谥、下谥改上谥、为溢美而改谥,这是朝廷利用谥法对前朝蒙冤皇帝、重臣平反昭雪、矫枉过正或者对前朝重臣再次渲染、重塑楷模形象。这说明明代朝廷旨在(   )
    A . 实现稳定有序之治 B . 弘扬儒家传统文化 C . 加强对官员的管理 D . 制造夺权理论依据
  • 13.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据下图变化可知,当时(   )

    A . 西藏被纳入中央直接管辖 B . 南方人口数量有所增加 C . 地方行政区演变为监察区 D . 君主专制制度逐渐加强
  • 14.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到南海、桂林、象三郡戍守,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垦田生产。这些措施(   )
    A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 B . 抵御了匈奴对边疆的侵扰 C . 缓解了中原地区人口压力 D .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15.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柳芳《氏族传》记载,隋代实行分科取士政策之后,时人称此举导致了“士无乡里,里无衣冠,人无廉耻,士族乱而庶人僭矣”。这说明科举制的实施(   )
    A . 扩大了隋朝的统治基础 B . 彻底的打击了士族势力 C . 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 D . 推动了社会生活世俗化
  • 16.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据史料记载,侵略军所到之处,“各街巷大小铺户,货物抢劫一空”。日本兵从户部抢走三百万辆白银。钦天监的古铜仪器,天文台的天球被德、法两国瓜分。明代《永乐大典》被抢去三百零七册……此次浩劫使我国“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国宝珍奇,扫地遂尽。”材料中的“此次”是指(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中日甲午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 17. (2021高三上·西宁开学考) 1930年,针对日本捏造“满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妄说,考古学家梁思永来到黑龙江昂昂溪附近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并初步得出“昂昂溪的新石器文化不过是蒙古热河的新石器文化的东支而已”的结论。昂昂溪的考古发掘及研究(   )
    A .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 . 从文化上否定日本分裂中国的理论 C . 使中国抗战得到国际同情和支持 D . 迫使日本放弃侵略中国东北的计划
  • 18.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其目的是(   )
    A . 维护国家统一 B . 实现团结抗日 C . 推翻北洋军阀 D . 发展统一战线
  • 19.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其历史依据是(   )
    A . 英国军队攻占广州 B .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 . 开放通商口岸增多 D . 关税主权受到破坏
  • 20.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近代西方的战争条约,其固定格式是将战胜者置于战败者之前。而《南京条约》中文原件序言第一句是“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该条约所有涉及中英双方的地方,清政府均把中国排在第一位。这表明清政府(   )
    A . 坚持闭关自守政策 B . 固守天朝上国理念 C . 融入国际条约体系 D . 维护民族国家利益
  • 21.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1943年,蒋介石曾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2015年,习总书记引用了郭沫若1937年诗中的一句“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来纪念抗日战争。材料体现出抗战(   )
    A . 胜利的结果引领了中国政局的走向 B . 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全民族的抗战 C . 逐渐消除了各党派之间固有的矛盾 D . 激发的民主精神超越了时代的限制
  • 22.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图一为《伦敦新闻画报》曾刊登的“一张奇怪的关于英国军舰的中国画”,画中是一位中国画家所画的一艘刚刚抵达香港的英国军舰,当时中国人称之为“火妖怪”,认为“必有邪教善术伏其内”。这表明(   )

    图一

    A . 关注奇闻趣事是报刊选材重点 B . 英国政府较关注中国人的反应 C . 将对手妖魔化便于战争的宣传 D . 华人受战争影响但仍愚昧落后
  • 23.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近代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中规定:“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该规定反映出(   )
    A .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 . 列强在中国攫取领事裁判权 C . 外国人取得可在中国游历的权利 D . 列强侵华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 24.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黄遵宪信中的“新约”(   )
    A . 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局面 B . 使清政府成为了列强的统治工具 C .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D . 反映了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转变
  • 25.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据战犯供词及日方资料,1940年下半年,日军细菌部队所生产的“副伤寒”70公斤“霍乱”50公斤、“鼠疫跳蚤”5公斤,都被运到南京去使用;10月,日军细菌部队在浙江宁波、金华、衢县等地实施细菌攻击,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结合所学,指出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是(   )

    ①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
    ②731部队是日军侵华的细菌部队

    ③日军惨无人道地在中国进行活体试验  
    ④日军所为公然违反国际公法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6.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命令每年5月3日至9日为“雪耻与兵役扩大宣传周”,以“五三济南惨案”、“五四运动”、“五八兵役宣传日”、“五九承认二十一条国耻纪念日”等重要纪念日对士兵、警察、壮丁,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宣传。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 增强广大民众的国防意识 B . 创新征兵宣传的服务机制 C . 满足战时兵员补充的需要 D . 树立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念
  • 27.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所要说明的是(   )
    A . 中国已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 B . 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 D . 抗日战争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
  • 28.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并准备并吞全中国的行动,向着四万万人的中华民族送来亡国灭种的大祸,这个大祸就是把一切不愿当亡国奴,不愿充当汉奸卖国贼的中国人迫得走上一条唯一的道路:向着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卖国贼展开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这一报告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已经成熟 B . 决定联蒋抗日 C .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D . 准备北上抗日
  • 29.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里长的、在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实际上,英国海军中有位军官还拥有“长江海军少将”的头衔。该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
    A . 鸦片战争之后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 30.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最后中日双方签订了《中日台事专条》,中国承认日本对台出兵是正义行为。“该事件真正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它向全世界宣布,富饶的清朝帝国愿意任人宰割,而不愿意用武力抵抗”。这一事件(   )
    A . 致使台湾由日本正式割占 B . 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 . 使清廷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D . 迫使清政府放弃了朝贡体制
二、非选择题(40分):
  • 31.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

    时间

    重大事件

    1840—1842年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1860年

    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

    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

    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年

    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年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年

    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

    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年

    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据《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特点。
    2. (2) 根据杖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筒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 32.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整理自《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1. (1)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共同政治目的。
  • 33.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表3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据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III卷整理

    材料四: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据《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二者的相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反思: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