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行业 | 种类 | |
农业 | 粮食作物 | 麦、粟、黍、粳稻、大豆 |
经济作物 | 胡麻、牡麻、蓝靛 | |
手工业 | 食用 | 酿醋、酿酒、制糖 |
服饰 | 纺织各种麻布和丝织物 | |
冶铁 | 制造各种农具、兵器 |
举措 | 史实 |
设立都护府 | 唐朝从太宗至武后,建立了安东、安西、北庭、安南等九个都护府。 |
联姻和亲 |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睿宗时金山公主嫁突厥可汗,中宗时金城公主嫁吐蕃,玄宗时永乐公主和静乐公主嫁契丹首领。 |
交换质子 | 贞观以来,边裔诸国率以子弟入质于唐,诸国人流寓长安者亦不一而足。 |
册封首领 | 唐朝时期,周边少数民族,如契丹、突厥、吐蕃、高昌等都受到唐王朝册封。 |
材料一: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始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一点也是不错的。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一: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在战国时期的儒法之争中,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孟之辈周游列国,竭力宣传“礼治”“仁政”,但是他们的学说过于忽视刑政的现实作用,显得迂阔而不切实际,没有被诸侯采用。相反,法家的治国思想却受到各诸侯国的欢迎。
——刘长江《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关系辨析》
材料一:选官标准“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二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宰相的独白
中国古代的中枢权力机构指的是官僚机构中奉君主旨意议策、决策、总领政务的机构,它的主体即宰相机构及其制度配置。小乙同学为宋太祖时期的宰相(丞相)写了如下独白:
宰相(宋太祖时期):我太苦恼了!中书门下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朝政了,好像我这个同平章事的权力很大,但实际上我只有行政权,且行政权还分出一部分给了参知政事,军事权分给了枢密院,财政权分给了三司,这就导致相权分割破碎,相互制约。皇上大权在握,但是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作为臣子的我们想办成一件事太难了。
请根据所学和范例,为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撰写一段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