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2-01-05 浏览次数:5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 1. (2021高二上·诸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国人有意识地译介域外文学,不过百余年历史。以何种语言对应域外的作品,是让几代译者费心的事情。

    林纾选择的是古文,他对于汉唐文章的推崇,使翻译多了古朴的元素。但林纾的古文,乃文言文中的杂体,他吸收了笔记小说的句式,也是对的。保持古文特色,大概在学术著作里不是问题,但这个理念用于文学翻译就成为问题。林纾在实践中感到,恪守古文之道并不容易。钱钟书说,林纾虽然是古文家,但在转化外来辞章时,不得不有些变通,文言、俗语也不时出现,也非纯正的古文了。恪守旧的思路,不易打通文本间的隔膜,要表明真意,不得不放开手脚。于是古文章的套路就渐渐松懈,雅中有俗也不可避免。

    周氏兄弟的翻译,走的是另一条道路。他们最初的翻译,受章太炎的影响,用的是六朝之前的古文,因为佶屈聱牙,读懂其意者甚少。过分看重古文与文言,其实破坏了审美的流动性和多样性,他们不久就意识到文体的选择,也关乎作品的成败,后来逐渐杂以口语和俗语,所译的小说也渐渐被世人接受了。

    文言与俗语,看似势不两立,实则也有结合的可能。用文言写作与翻译,能提高读者的智性,续写文学的美质。而俗语则更接近大众,使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不少翻译家对于文言与俗语的关系,有深厚的理解。比如钱稻孙翻译但丁《神曲》,就意识到那文字如何引入意大利的俗语,与拉丁语这种“雅言”有了区别。但丁的写作丰富了母语,他从“雅言”那里出来,以俗语调适着词章,变为后来的新雅言。

    翻译的过程,乃是与异质的时空对话的过程,词语的陌生化表达,才是一种功力。信达雅固然甚好,但硬译能改变阅读的习惯,对于思维的突围性的培养多有帮助。周氏兄弟后来的翻译就发生了变化。他们以直译的方式,撕裂了母语的表达,给汉语注入新鲜的血液。在周氏兄弟那里,因为意识到中外文法不同,必须选择克服汉语局限的办法,于是注重的是句子与句子间的呼应,在词语的轻重、急缓里增加修辞的内涵,这给表达带来了生机。新一代学人除了流布思想的愿望深埋其间,还有创造新语言的冲动。刘半农在《译者导言》里承认,自己翻译的诗歌参考了佛经翻译的经验,直译中形成了新的文体。严家炎称这是“被翻译逼出来的新文体”,其中雅俗之间的关系得以调适。“新文体”后来被人们称为“语体文”。

    由翻译引起的文言与俗语之辨,以及“语体文”的确立,使汉语书写在磨合里走了一条新路。但后来的变化出人意料,三十年代后,关于大众化、通俗化的讨论,文言的元素无声地淡出,“语体文”的表现不免失衡。我们看蒋光慈、胡也频等人的写作,苏联译本的影子深深,那些辞章里多了意识形态的影子。这时候,在流行的文学里,词语背后的历史感弱化,“语体文”开始有了翻译腔,未能保持古老汉语的质感。翻译文体脱离母语的根,导致了表达的平庸。直到八十年代,翻译腔依然在文坛盛行,当代许多走红的作家,都是在翻译腔中长大的,作品的辞章之美颇为稀少。王小波曾感叹傅雷、穆旦的译文之美,其实是对于当时流行的翻译文体的揶揄。翻译也是创造,有时乃是写作风气的引领者。从鸠摩罗什、玄奘到鲁迅、穆旦,已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劳作使汉语多了流动性和暗示性,智性也得以生长。不过遗憾的是,今天的翻译家与小说家,对于译介之道中的文之道,大多不太注意了。

    (摘编自孙郁《译介之道与文之道》)

    材料二:

    鲁迅曾把翻译比作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为人间窃火;那么,当年那些为西学东渐推波助澜的翻译家便是名副其实的“窃火者”。1931年,在上海文化界为鲁迅举行的五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美国小说家兼新闻记者史沫特莱女士问秋斯,中国文化人为什么把精力和时间用于翻译外国作品,不多从事自己的创作呢?秋斯回答:“中国的文学传统与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中间有一段很远的距离,不多介绍先进国家的名著,供中国青年作家取法,中国的新文学不会凭空产生出来。”后来秋斯在《鲁迅先生对我的影响》一文中又做说明:“诚然,世间没有哪一种名著是模仿得来的,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治是模仿成功的。不过这是论结果,不是论过程”;“落后国家要想追上先进国家,不能不先之以模仿,追到一定的程度,然后才能清算这个模仿阶段,从一般性到特殊性”。秋斯比喻说,这就像“供模仿的仿影和字帖,在初学时期显然是不可少的”。

    秋斯说:“一个负责的译者,不但要通晓语文,还要具有与原作者同等的或详尽的想象力或表达力。就这一点来说,翻译就是创作。因为生活经验或文学修养因人不同,尽管两个作家写完全相同的事物,写出来的东西也会很不相同。”

    (摘编自凌山《“窃火者”的路——董秋斯与翻译》)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林纾推崇汉唐时代的文章,选择古文翻译域外的作品,但也有些变通,俗语也不时出现,并非纯正的古文。 B . 周氏兄弟译介域外文学作品时,以六朝古文对应外来思想与审美,后来他们意识到文体选择的问题,逐渐杂以口语和俗语,所译的小说也渐渐被世人接受。 C . 用文言写作与翻译,可弥补俗语在提高读者智性、增强文学表达美感方面的不足。 D . 翻译亦是创作,对优秀的译者来说,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良好的文学修养是必备的。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钱稻孙翻译但丁《神曲》,使之成为新雅言,丰富了自己的母语,这也积极影响到了中国翻译家的努力。 B . 直译的方式,不但能克服汉语的局限,丰富文学语言,还帮助读者改变阅读习惯,对其思维的突围性的培养也有益。 C . 王小波感叹傅雷、穆旦的译文之美,其实是对当时文坛的当红作家创作中表达平庸,作品缺乏辞章之美的强烈不满。 D . 近代以来翻译家作为“窃火者”的重要作用,不是对西学东渐的促进,而是对语言创新发展的推动。
    3. (3) 下列有关材料一中的论据不能用来论证“调试雅俗之间关系”的一项是 ( )
      A . 刘半农参考佛经的经验 B . 周氏兄弟克服汉语的局限 C . 钱韬孙翻译《神曲》的意识 D . 钱钟书评价林纾的变通
  • 2. (2021高二上·诸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穷人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一间渔家的小屋里,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屋外,风在呼啸,轰鸣的海浪冲击着岸崖,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但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暖和而舒适。土铺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还燃着余烬,搁板上的碗碟被映得闪闪发光。在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大海风暴的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打鱼的丈夫一早就驾着船出海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听着海浪的轰鸣和风的呼啸,冉娜真感到害怕。

    老旧的木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夫仍然没有回来。丈夫是不顾惜自己的,冒着寒冷和风暴还去打鱼。她自己也是从早到晚地干活。可结果呢,不过是勉勉强强地维持生活。孩子们仍旧没有鞋穿,无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也不是白面包——黑麦面包够吃就不错了,下饭的菜也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倒都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想着,又倾听起风暴声来。“他现在在哪儿呢?保佑他吧,上帝啊,发发慈悲吧!”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

    睡觉还早。冉娜站起来,往头上披了一条厚围巾,点上提灯就到外面去了,她想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些了,天是不是快亮了,灯塔上的灯还亮着吗,能看见丈夫的渔船吗?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了她的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拍打着邻居小屋的门。于是冉娜想起来,打今天傍晚起她就想去看看生病的女邻居。没人照顾她啊!冉娜想,接着便去敲门。听了听,没人回答。

    “寡妇的日子多困难啊!”冉娜站在门前想,“虽然孩子不算多,两个,可是什么事都只有她一个人操心。何况又病着!唉,寡妇的日子困难啊!进去看看吧!”

    冉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还是没人回答。

    “喂,大嫂子!”冉娜喊了一声,心想,别是出了什么事吧,便推开了房门。

    破屋子又潮又冷。冉娜把灯举起来,想看看病人在哪儿。头一眼就看见一张床,正对着房门,女邻居静静地、一动不动地仰面躺在床上——只有死了的人才是这个样子。冉娜把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就是她。头往后仰着,那冰冷、发青的脸上呈现着死亡的安静。就在离死了的母亲不远的地方,睡着两个卷发、胖脸蛋的孩子,他们盖着一件破衣服,蜷曲着身子,两个淡黄色的头紧紧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前,还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孩子们的脚,又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盖上。孩子们睡得又甜又香,呼吸均匀而平静。

    冉娜抱起睡着的孩子们的小摇篮,用头巾围上,带回了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把孩子带回家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可能不这样做。

    回到家,她把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急忙把帐子撂下来。她很激动,脸都变白了,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丈夫会说什么呢?”她独自默默地想,“自己已有五个孩子了,闹著玩儿的吗?……他会揍我一顿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他会这样?不会!唉,这样倒更好!……上帝啊,我干嘛做这件事呢?……现在,我怎么当面对他说呢?……”冉娜沉思着,久久地默坐在床前。

    突然屋门大开,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里。“冉娜,我回来了!”一个身材高大,面孔黝黑的渔夫,身后拖着一张湿漉漉的撕破了的渔网,边说边进了屋。

    “啊,是你!”冉娜说了一句话就停住了,不敢抬头看丈夫。

    “瞧这一个晚上,真可怕!”

    “是呀,天气真坏!鱼打得怎样?”

    “糟透了,简直糟透了!什么也没打着,还把网给撕破了。嗨,真倒霉!告诉你说,像这样的夜晚我大概从来没有碰到过。还打鱼呢?活着回来就谢天谢地了!天气真够呛,可有什么办法呢!”

    夫妇俩都不做声了。

    “你知道吗,”冉娜说,“女邻居西蒙死了。”

    “是吗?”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可能昨天就死了。唉,死得真痛苦。一定放心不下孩子,不知心里多难受啊!两个孩子,都还是小不点儿,一个还不会说话,一个刚会爬……”冉娜不做声了。渔夫皱起了眉头,神情变得认真而忧虑。

    “嗯,是个问题!”渔夫说着搔了搔后脑勺。“你看怎么办?我看抱过来吧,要不然孩子醒来看到死去的母亲会是什么情景?对,就这样,想个法子抱过来!快点去呀!”

    可是,冉娜一动也不动。

    “你怎么,不愿意吗?你怎么啦,冉娜?”

    “他们已经在这儿了!”冉娜说着掀开了帐子。

    1. (1) 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这是大作家的小作品,是不可多得的短篇佳作,它以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鲜明可感的人物形象,打动着读者的心。 B . 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写女主人公将孩子抱回家中后激烈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真实。 C . 渔夫也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收养邻居孩子问题上他跟妻子不谋而合,这一情节强化了小说的主旨。 D . 小说十分讲究情节构思,开头以平常的生活场景起笔,结尾则陡起波澜,出人意料,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 (2) 概括冉娜的形象特征。
    3. (3) 小说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4. (4) 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探究作者以“穷人”为小说题目的用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 3. (2021高二上·诸暨期中) 课内文言文阅读

    五石之瓠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1. (1) 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 之成而实五石树:种植 B . 夫子固拙于用矣大:大的功用 C . 裂地封之而:表修饰,不译 D . 能不龟手也一:一样,相同
    2. (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道家是由老子在春秋末年创办的一个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等,和现在人们所说的道教不属于一个体系,但对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B .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学术界尊称为“老庄哲学”。 C . 道家又称“道德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道家所说的“道”与儒家的“道”不同,道家的“道”旨在说明宇宙万物本源,主张道法自然,提倡清静无为。 D .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今传《庄子》为庄子所著,又被称为《南华经》。
  • 4. (2021高二上·诸暨期中)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 , 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炮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自古极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仁杰尚歌发我,余当鼓缶而和焉。

    【注释】①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②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炮:此处泛指兵器。③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故诸暨兵特甚      被:蒙受 B . 左右      艺:种植 C . 至今郡县屡      之辟:征召 D . 自古极之时     治:治理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 见故     有之以为利,无以为用 B . 邑士方伯修余称    茅屋秋风所破 C . 仁杰尚歌发我     作《师说》贻之 D . 求有竹之家而问    用亡郑以陪邻
    3. (3)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对峙,给百姓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的人都为之伤感。 B . 张仁杰在易代之后,无意出来做官,只是写诗作文,自得其乐,作者有心与之唱和来歌颂太平之世。 C . 作者认为世事可以小喻大,一人一室的兴废,亦可见社会的盛衰。世道安定得益于帝王贤臣拨乱反正之功。 D . 文中歌颂“成周盛时”景象,其实是对本朝不良政治风气的委婉批评,也寄寓了作者渴求政治清明的良好愿望。
    4. (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 B . 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 C . 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 D . 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

      ②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

  • 5. (2021高二上·诸暨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田家三咏(其三)

    【宋】叶绍翁

    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

    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东阳路旁蚕妇

    【宋】翁卷

    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

    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

    1. (1) 两首诗都以作为描写对象,均表达了作者对描写对象的之情。
    2. (2) 分别赏析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
  • 6. (2021高二上·诸暨期中) 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老子〉四章》中,老子认为战胜他人与战胜自己的结果不同的句子是“”。
    2. (2)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通晓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唯利是图的句子是“”。
    3. (3) 《大学之道》中写“。”也就是说只有达到“至善”的境界,志向才能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才能心不妄动。
    4. (4) 《春江花月夜》中,写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的句子是“”。
    5. (5) 《将进酒》中,写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句子是“”。
    6. (6) 苏轼的《江城子》中,在漫长广阔的时空中,又阻隔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苏轼倍增“”的感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1高二上·诸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据分析,南京本轮疫情为同一个传播链且源头已经确定,目前完成的相关病毒基因测序均为德尔塔毒株。不但本轮疫情的传播趋势,而且变异毒株的强传染性,各方都应该高度引起重视 , 避免此前的防控成果。

    抗疫像打仗,唯快不破。(   )。德尔塔毒株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席卷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疫情甚至再现疫情高峰。面对严峻形势,必须以最快速反应、最有力出击,严格采取管控措施,动员全社会共同防疫,防止变异病毒在中国持续扩散。

    应对变异毒株,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以核酸检测为中心扩大预防,坚决做到集中隔离、应隔尽隔,全力救治患者,及时透明发布信息,遏制省内疫情扩散;其他省份和地区要加强相关人员协查,把疫情遏制在萌芽状态。此外,在疫情防控的链条上,无论是从严实施外防输入高风险人员封闭管理,还是强化环境和物品消杀,抑或是有关联人群主动进行核酸检测,人人做好抗疫的战斗员,才能让疫情防控堡垒。

    “我们曾经过的还不是最艰难的,更艰难的是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当疫情防控成为一场持久战,“动态清零”或许是最现实的目标。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 毁于一旦死灰复燃曼延金城汤池    B . 毁于一旦卷土重来蔓延固若金汤 C . 功亏一篑死灰复燃曼延固若金汤 D . 功亏一篑卷土重来蔓延金城汤池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这是我们应对变异病毒的当然之举,也是我们在抗疫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 B . 我们在抗疫斗争中积累了这样的宝贵经验,当然我们也要这样去应对变异病毒 C . 我们应该这样去应对变异病毒,这也是我们在抗疫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 D . 这是我们在抗疫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应对变异病毒的当然之举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不但本轮疫情的传播趋势,而且变异毒株的强传染性,都应该高度引起各方重视 B . 无论就本轮疫情的传播趋势,还是就变异毒株的强传染性,各方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C . 无论本轮疫情的传播趋势,还是变异毒株的强传染性,都应该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D . 不但就本轮疫情的传播趋势,而且就变异毒株的强传染性,各方都应该高度重视
  • 8. (2021高二上·诸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太极拳与其他运动项目最大的区别:绝大部分运动都是消耗能量的运动,。它不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而要求缓慢、自然、柔和;不强行超越生理极限,。这符合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近些年,跆拳道、瑜伽等健身形式的引进,使太极拳逐渐变成了“老人拳”,其实这是误解,。太极拳动作优美,年轻人练起来很有时尚感;同时也能加强对文化、生活的感悟,增强活力,显现出特有的朝气和魅力。

    太极拳几百年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并在海外有着广泛传播和影响。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在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太极拳所蕴含的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丰富着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体运行规律的认知。近日,我国的“太极拳”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请压缩第二段文字,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2021高二上·诸暨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全国人民经历了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初三学生的你,也曾迎来一场特别的考试——绍兴市2020年初三年级线上模拟测试。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以“20年后的你”的身份,给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

    ②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篇议论文。

    ③请你为《绍兴晚报》的“教育众声”栏目写一篇关于这场“线上考试”的评论。

    要求:明确文体;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