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2-03-29 浏览次数:78 类型:期中考试
一、文言文(36分)
  • 1. (2021九上·上海期中) 默写与运用
    1. (1)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2. (2)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3) 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
    4. (4) ,边秋一雁声。(《月夜忆舍弟》)
    5. (5) 《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花初放、芳草新生的诗句是:
  • 2. (2021九上·上海期中) 阅读以下古诗文,完成(1)-(5)题

    【选文一】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选文二】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文三】游沙湖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城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仍故乡水()②欣然起)③往相田得疾(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二画线句。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 (3) 用“/”给选文三画线句断句(限两处)

      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4.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三篇选文都与“游”有关。 B . 三篇选文都与“友”有关。 C . 三篇选文都将写景与叙事相结合。 D . 三篇选文都饱含作者受挫后的复杂况味。
    5. (5)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选文一和选文二都用比喻写月色。选文一作者把水中月影比作镜子,写出了江水的,苏轼则把月色比喻为“”。

      ②选文二和选文三都是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白居易有诗云“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借“”叹年华易逝,而苏轼在文中却反用其意。这让我们看到苏轼的人生态度。

      ③选文三中苏轼戏称自己为“以手为口”的“异人”。古往今来,类似的“异人”还有很多。如范仲淹借(《作品名》),表达自己“”的广阔胸襟。

二、现代文(34分)
  • 3. (2021九上·上海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如果杜甫有手机

    ①前段时间,有几位学者探讨人文与科技的关系,其中一位抛出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杜甫有手机,他的经典诗作起码少写四分之一。”

    ②这位先生列举了许多实例,论证这一结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以及20多首思念李白的名篇,等等。杜甫许多的哀思和惆怅是因地理阻隔而上升为精神上的文字表达。倘若他有了手机,有了视频通话、语音连线呢?想来感情倒是第一时间抒发了,却无法催生出如此多金句。其他作家恐怕也是这样。

    ③这个文化假设很是有趣,但折射的问题却很难让人一笑了之。互联网时代,即时社交遍地开花,沟通交流一键可达,但这种高效究竟是激活了更多灵感火花、促进不同群体彼此理解,还是令人失去了审视内心情感、打磨细腻文字的耐心?恐怕诸君心中都免打个问号。以此反观现如今的文学生态,未来的人们要打捞今天的文辞篇章进行研究,是不是只能去翻查旧手机上的聊天记录、朋友圈截屏?

    ④“技术流”已成为当下的对髦主题,各行各业似乎都在追风口。可人文价值呢?淹没在科技概念、视频图片中,存在感愈来愈弱。一些缺乏音乐美和绘画美的荒腔走板的诗,引发巨大争议,被嘲为“键盘一回车,便成了一行诗”;电影为了票房追风技术,大场面、大制作比比皆是,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但观照世相、反思生活的佳作难觅。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说,语言是心灵里生长的东西。我们的现实却是,高科技制造语言,网络制造流行语。

    ⑤科技进步的好处,大家都是知道的。我们需要科技,也必须大力推动技术改变生活,但我们应该谋求的,是科技和文化、精神的平衡发展。就像有文化学者所说,科技一往无前,人文应当“醒着”同步前进,否则,它们会扼杀我们的文化冲动,禁锢我们的激情,消泯我们的理性,使我们的精神世界萎缩,不再具有丰富的、自由的和创造性的灵感。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

    ⑥令人欣慰的是,今天我们能热议这些话题,其实代表了社会一定层面的觉醒。希望一百年、两百年后,地球上的人再开文化研讨会,不会探讨这样的主题:如果21世纪的人类,没有手机……

    1. (1) 第③段划线句中“打捞”的意思是
    2. (2) 第④段共六句。第一句到第三句提出本段观点: ,第四句概述“靠键盘回车创作的荒腔走板的诗歌引发巨大争议”和“”的事例论证观点。第五句和第六句对这个观点进行(论证方法)。
    3. (3) 下列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互联网时代,便捷的社交往往令人失去了审视内心情感、打磨细腻文字的耐心。 B . 当今社会,我们应该谋求的,是科技和文化、精神的平衡发展。 C . 科技使我们的精神世界萎缩,不再具有丰富的、自由的和创造性的灵感。 D . 诗人许多的哀思和惆怅,都是因地理阻隔而上升为精神上的文字表达。
    4. (4) 以下这段话应该放入原文的第段,理由是: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世界最大的一座文学博物馆,其中收藏着现代以来大量的作家信函。馆长李敬泽研读这些作品多年,他认为通信的这两个人,他们被空间所“隔”,他们以书写克服这种阻隔,于是由“隔”而生的珍重,温暖就此在作品中产生。

  • 4. (2021九上·上海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蜡炬成灰泪始干

    宗璞

    ①父亲最后的日子,是艰辛的,也是辉煌的。他逃脱了政治旋涡的泥沼,虽然被折磨得体无完肤,却幸而头在颈上。他可以相当自由地思想了。1980年,他开始从头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大书。当时他已是八十五岁高龄。除短暂的社会活动,他每天上午都在书房度过。他的头脑便是一个图书馆,他的视力很可怜,眼前的人也看不清,可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在他头脑里十分清楚,哲学是他一生的依据。

    ②有的朋友来看望,感到老人很累,好意地对我说:“能不能不要写了。”我转达这好意,父亲微叹道:“我确实很累,可是我并不以为苦,我是欲罢不能。这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吧!”

    ③是的,他并不以写这部书为苦,他形容自己像老牛反刍一样,细细咀嚼储存的草料。他也在细细咀嚼原有的知识储备,用来创造。这里面自有一种乐趣。父亲著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做卡片,曾有外国朋友问,“在昆明时,各种设备差,图书难得,你到哪里找资料?”父亲回答:“我写书,不需要很多资料,一切都在我的头脑中。”这是他成为准盲人后,能完成大书的一个重要条件。

    ④更重要的是他的顽强,他的执著,他的不可更改的深情。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中不能行走,不能站立,起居需人帮助,甚至咀嚼困难,进餐需人喂,有时要用一两个小时。不能行走也罢,不能进食也罢,都阻挡不了他的哲学思考。一次,因心脏病发作,我们用急救车送他去医院,他躺在病床上,断断续续地说:“现在有病要治,是因为书没有写完,等书写完了,有病就不必治了。”

    ⑤当时,我为这句话大恸不已,现在想来,如丝已尽,泪已干,即使勉强治疗也是支撑不下去的。而丝未尽,泪未干,最后的著作没有完成,那生命的灵气绝不肯离去。他最后的遗言“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就是用他整个生命说出来的。

    ⑥父亲久病后,偶然chàn wēi wēi地站立,总让人想到风烛残年这几个字,烛火在风中摇曳,可以随时熄灭,但父亲的精神之火却是不会熄灭的。他是那样顽强,坚韧,那样丰富,他不烧干自己决不甘心。

    ⑦父亲那一代人责任感太强了。他们无暇逍遥。其实父亲心底是赞成孔子“吾与点也”那一句话。曾点说,他的愿望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父亲是欣赏这种境界的。

    ⑧四十年代,常有人请父亲写字,父亲最喜写唐李翱的诗                “练得身形似鹤形,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父亲执著顽强,那春蚕到死,蜡炬成灰,薪尽火传的精神,后面有着极飘逸、极空明的另一面。一方面是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得起,一方面是佛、道、禅的“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看得破。有这样的互补,中国知识分子才能在极严酷的环境中活下去。

    ⑨多年以前,父亲为我和外子做过一首诗,“七字堪为座右铭,莫抛心力贸才名。乐章奏到休止符,此时无声胜有声。”父亲深知任何事都要用心血做成,谆谆教诲,不要为一点轻易取得的浮名得意,在寂静中也许会有更好的音乐。想到这些常觉得是父亲坐在那里,以手向上一指向下一指,在沉寂中,让人想到“云在青天水在瓶”的诗句。

    选自《宗璞散文集》有删改

    注:宗璞,当代作家,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之女。

    1. (1) 看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chàn wēi wēi:(
    2. (2) 请根据第③④段内容,说说父亲能完成《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条件。

      第一:

      第二:

    3. (3) 第①段画线句颇有语言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
    4. (4) 下列对文中相关信息阐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第②段父亲“微叹”的原因是对旁人不支持他写作的无奈。 B . 第⑥段画线句用双重否定强调了父亲将毕生精力献给中国哲学事业的愿望。 C . 第⑧段横线上可以填入的标点符号是破折号,作用是解释说明。 D . 第⑧⑨段三次引用“云在青天水在瓶”,表现了父亲的甘于寂寞、淡泊名利。
    5. (5) 有人认为文章标题改为“我的父亲冯友兰”更好。你认为呢?请简述理由。
三、综合运用(20分)《艾青诗选》的阅读激发了同学们对艾青其人其诗的浓厚兴趣,为此晓风和晓华的班级举行“艾青诗歌”专题研讨会,请你参与并完成小题。
  • 5. (2021九上·上海期中) 活动一:我是推荐者

    下面是晓风为《艾青诗选》写的一段推荐语,请你帮助完善。

    艾青,以诗为画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真实的历史画卷。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下雪的早上,他在狱中写下《(1)》,抒发了对养育他长大的“乳母”的怀念和赞美之情。《我爱这土地》中,诗人以鸟自喻,用饱含激情的诗句传达出鸟儿对土地的痴情,其中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2)……”起一代代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人的情感共鸣。我相信《艾青诗选》一定会带给你独特的感受!

    1. (1) 《
    2. (2) 根据原作,补写下句(  )
      A . 我爱着这土地 B . 我对这土地深深热爱 C . 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D . 我深爱着这片土地
  • 6. (2021九上·上海期中) 活动二:我是组织者:

    你要为活动制作背景ppt。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结合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说明理由。

  • 7. (2021九上·上海期中) 活动三:我是朗诵者

    晓华决定在这次研讨会中朗诵艾青的《太阳》,在准备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向你求助。

    它以难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1. (1) 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使  河 流  带  着  狂  歌  奔  向  它  去

    2. (2) 朗诵这节诗应采用的语调是(  )。
      A . 舒缓 B . 轻快 C . 激昂 D . 深沉
    3. (3) 请你结合诗歌具体内容,从语速的角度给晓华提出一条朗诵指导建议。
  • 8. (2021九上·上海期中) 活动四:我是反思者

    晓风在参加完这次活动后想到了老舍。他认为“老舍与艾青虽然写作时选择的体裁不同,一个以小说为主体,一个热衷于诗歌的形式,但他们聚焦下层劳动者的目光永远是温暖的。”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老舍的《骆驼祥子》说说你的理由。

四、写作(6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