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 |
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尊号 |
康熙 |
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尊号 |
雍正 |
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
乾隆 |
确立金瓶掣签制度。清政府规定达赖、班禅去世后再选的转世灵童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掣签仪式来确认,报朝廷批准。 |
材料一:中国服饰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北京周ロ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骨针,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直至清代,中国这个“衣冠之国”的服怖表現出以款式、色彩、面料等的不同体现不同等级身份的特色。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编自《中国服饰鉴赏》
材料二:礼乐制度较西周其它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视化。《周礼》规定了周王和贵族在各种场合的服饰要求,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周礼》中关于服怖的规定,紧紧国绕了周人的治国思想,是穿在身上的政治。
——改编自谢红《中国历代服怖赏析》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且这种变化是双向的。一方面,汉族发现胡服短小紧身、便于活动。南方出现的新服佛之一是裤,即上身穿齐膝长衣,下身穿裤。这是汉族服受少敏民族文化影响最直接的特征。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鲜卑族北朝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推行华化政策,改拓跋姓氏,率“群臣皆服汉衣冠”。使秦汉以来冠服制得以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
——改编自谢红《中国历代服饰赏析》
材料一:如图为唐朝长安城东市、西市示意图。
(注:市署为政府管理商业的机构,常平仓、平准署是隶属中央的派驻机构,邸店是专供商人存货、交易和居住的地方。)
材料二:北宋时期商业空前繁荣。都城东京自州桥“出朱崔门(内城正南门)直至龙津桥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城内著名的酒楼丰乐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营业。内城的“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钱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至千万。以东街北日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各种货物皆有。
——改编自白寿界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纱入市,马木棉花以机籽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一:
②《南京条约》签字页
③《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④《马关条约》签署场景
材料二:春愁难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清。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