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什么叫典?
②因为语言太复杂了。
③话虽如此,但是要每本字典、词典做到处处符合规范,实在是不容易的事。
④就是国家制定规范和标准也难以面面俱到。
⑤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规范、标准的意思。
⑥古人说,“典”者法也,范也,常也。
⑦字典、词典之所以为“典”,是因为它们能为社会提供规范字词写法、解释和用法等。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又一次“非常战役”,在这场公共卫生的大事件后,分餐制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公筷公勺再次进入大家讨论的议题。
材料一:合餐制时,筷子、勺子相互接触食物,很可能使某些人的唾液、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传染给他人,这种病菌是造成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的主要原因。分餐制可以减少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分餐制各取所需,根据自己的饭量和需要进食,能有效地避免浪费。
材料二:分餐制的推行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面是一部分人们不支持分餐制的理由。
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A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上面语段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语段中的A指的是,小说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示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①其力以脱于虎豹②之秦。嗟乎!盂尝君特③鸡鸣狗盗之雄④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⑤,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释】①赖:依仗,依靠。②虎豹:像虎豹一样。③特:只、仅仅。④雄:首领。⑤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
①以头抢地耳抢:
②寡人谕矣谕:
③徒以有先生也徒:
④士以故归之归: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②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海燕(节选)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油菜花开
祁云枝
①迎春花在节气中醒来,苏醒在尚未展叶的枝条上,开始用黄色的小喇叭,一一唤醒草木邻居。玉兰率先脱掉茸毛外套,踮脚、侧腰,那甜丝丝的花香,便一缕缕氤氲在空气里,把我、蜜蜂和四周的廊亭花柱,全都笼罩在它的香味里。桃花接力,未曾开口,已粉面含羞,夭夭倾城;连翘、金钟、棣棠,对镜贴花黄;樱花、海棠、紫荆、丁香、姚黄、魏紫,都以最美的姿态,登上了春的舞台。
②和这些千娇百媚的春花不同,油菜花的出现,像一大群年轻人兴高采烈地一起涌来,肩并肩,手挽手,每位成员,都自带光芒。大地透亮,如片片黄绿色的海。江西婺源、云南罗平、陕西汉中等地,因为油菜花,成为这个季节里令人向往的地方。
③阳光和煦,微风轻摇。当我把目光定格在一朵小花时,我发现了油菜花的秘密,看到了动植物之间互惠共赢的亲密关系。
④指甲盖大小的四枚花瓣,十字形两两相对,围绕在花蕊身旁,如一首精妙的绝句。无数朵十字小花,绽开一嘟噜,连成一大片。说花瓣如诗,只是我的看法,在蜜蜂眼里,这花瓣,是它进食的餐桌。无以计数的花瓣餐桌,每一桌,都铺好了明黄的桌布,等待贵客蜜蜂来访。
⑤尊贵的客人来了。一只蜜蜂,翅膀似晃动着一团雾,在我的眼前盘旋了一小圈后,停在一朵油菜花上。蜜蜂身体浑圆,穿着黑黄相间的条纹衣裳,阳光下,泛出金属的色泽,看起来结实有力。它对我视而不见,急慌慌落座花瓣餐桌,享用起油菜花捧出的花蜜。少顷,为了吸食更多的蜜汁,蜜蜂把整个头部都没入花心,身体弯成了弓形,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吃相。它那毛茸茸的背部,很快,就沾满了花朵用雄蕊抖落的花粉。
⑥享用完这朵花里的蜜汁后,小家伙搓搓手,又抹了抹嘴巴,急匆匆飞走。这一次,甚至没来得及遛弯,就降落到另一朵油菜花上。它太忙了,马不停蹄地赶赴花儿的宴席,从这朵到那朵,一刻也不停歇。看过一篇文章,说一只蜜蜂,一天要造访几千朵花采蜜。几千朵花哦,是个劳模呢!
⑦此刻,天地间明艳安详,只有我忙着给蜜蜂和花儿拍照。眼前的油菜花,一门心思开花。蜜蜂,也一门心思采蜜。
⑧我站在油菜花丛中,感受它扑面而来的光芒,久久不愿离开。
⑨记忆,在一朵朵油菜花上流转。
⑩在我的家乡渭北旱塬,每年春天,绿色的麦苗间,油菜花盛开的样子,真叫人欢喜。仿佛有人用太阳光沾了金粉和露水,一笔一画在乡亲们的责任田里画出一个个金色的太阳。那时,年少的我们,在田埂边,尽情演绎“儿童急走追黄蝶”的游戏。
⑪我幼年的记忆里,与油菜花一起出现的,还有油花卷。油菜籽入仓后,一部分置换成我们的衣服和书本费,剩下的,拿到油坊里去榨油。即便是自家地里产的菜籽油,留给我们吃的也不多。那时候我家六口人,一年最多吃十斤菜籽油,盛在一个四四方方白色的油桶里。炒菜油是按勺下锅的,那年月,母亲若认为什么东西稀缺且有价值时,就会说它“金贵如油”。蒸油花卷的面粉,是自家地里产的麦子磨的,花卷里的清油,也是自家的油菜籽压榨的。麦子和油菜,都携带着大地的温暖。一层面饼抹一层油,撒入盐、五香粉和其他食用调料,折叠,卷起,切成小剂子,一扭一拧,便呈现出美丽的花纹和形状。记忆中的油花卷,还没有出锅,香味就充盈着整个屋子。
⑫母亲心灵手巧。她蒸的油花卷,层层叠叠如盛开的鲜花,貌美,暄软,油香。一层面饼,若是抹上辣椒面和菜籽油,便蒸出一屉红白相间的康乃馨。若是抹上紫甘蓝,就绽开紫玫瑰,加了韭菜葱花,又开出绿雏菊……面皮薄厚,菜籽油是否抹匀,食用调料如何加工搭配等,母亲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⑬艺术品一样的油花卷上,有母亲的手纹,有她的想象力和对于子女的爱。工作以后,我在西安的餐馆里多次吃到油花卷,面粉更白,外形更美,有的甚至加了巧克力。但怎么吃,都没有记忆中母亲做的油花卷醇香。
⑭又一只蜜蜂飞来,在它忙碌的嘤嗡声中,我的思绪,再次回到油菜花。我伸出手指,轻轻触摸蜜蜂采过蜜的那朵小花,忽然间明白,油菜花金黄的“绝句”,只有忙碌的蜜蜂,才能真正吟咏出甜蜜的味道。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4月27日,有删节)
①这花瓣,是它进食的餐桌。无以计数的花瓣餐桌,每一桌,都铺好了明黄的桌布,等待贵客蜜蜂来访。
②享用完这朵花里的蜜汁后,小家伙搓搓手,又抹了抹嘴巴,急匆匆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