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86 类型:期末考试
一、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2007年,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重见天日,在高等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象征王权的玉器及信仰用品,发现的巨大水坝需要至少一万人施工数年,测定年代(距今约5100年)甚至比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还要早得多。这表明(   )
    A . 良渚文化居世界领先地位 B . 国家组织形态在当时已出现 C . 中华文明起源于长江流域 D . 早期王权借助神权强化统治
  • 2.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下列关于内外服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西周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

    ②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

    ③形成森严的等级关系

    ④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轰动全国的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的第一句解说词。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
    A . 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 . 为了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C . 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 D . 方便帝王游山玩水
  • 4.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 . 江南地区政局相对安定 C . 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 . 江南农产品商品化明显
  • 5.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下列关于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唐玄宗被草原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 B . 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唐朝中央政府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安北都护府 C .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D . 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会后基本停止了纷争
  • 6. (2022高一下·湖州月考) 《资治通鉴》记载:“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该材料描述的是(   )
    A . 均田制 B . 租调制 C . 两税法 D . 租庸调制
  • 7.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如图材料是史书记载的时人对于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

    A . 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 . 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 C . 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 D . 导致了北宋的迅速灭亡
  • 8. (2024高一上·广州开学考)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婿,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了宋代(   )
    A . 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 B . 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 C . 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 . 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
  • 9.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 . 《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B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体现出其工商皆本的思想 C . 天文学家僧一行主持了全国规模的天文测量 D . 指南针的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 10.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別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 )
    A .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 . 儒学的普及化和世俗化 C . 先秦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D . 宋代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
  • 11.  1324年,元泰定帝元年八月,“绘帝师八思巴像十一,颁各行省,俾塑祀之”。关于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理解正确的是(   )
    A . 八思巴受成吉思汗委托创制而成 B . 为拼写蒙古语所专用 C . 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D . 为畏兀体蒙古文的形成奠定基础
  • 12.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朱元璋于1382年仿照宋朝的制度建立了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秩五品,备顾问,却又无与机要,命令“不得平章军国事”,“帝方自操柄,学士鲜所参决”。这一举措说明(   )
    A .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 中枢决策发生异变 C . 制衡机制得到完善 D . 内阁决策权被削弱
  • 13. (2024高一上·腾冲期末) 明代中后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杭嘉湖、苏松太等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而积 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出现了要从区域外的湖北、江西、安徽等产粮区输入大 米的现象。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江南地区(   )
    A .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 .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C . 新的生产关系出现 D . 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14.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曾国藩和洋务派把他们的做法称为“隐图自强”,意即对洋人的侵略隐忍退让,示人以弱,使其难于发觉,而暗地里则奋发图强,待其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赶上洋人,再与之一决雌雄,争回主权。“隐图自强”的做法(    )
    A . 体现了洋务派处理洋务的策略 B . 反映了洋务派的内政外交主张 C . 成为实施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 . 阐释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 15.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之一是(   )
    A . 打击帝国主义势力 B .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C . 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D . 推动社会移风易俗
  • 16.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1913年和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织布机数量统计图”,这组图反映了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

    A . 停滞不前 B . 发展迅速 C . 分布在沿海地区 D . 轻重比例失调
  • 17.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1924年8月,孙中山在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训词中指出:“农民是我们中国人民之中的最大多数,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如果这种基础不能巩固,我们的革命便要失败。”这表明当时孙中山(   )
    A . 积极贯彻“扶助农工”政策 B . 支持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C . 认识到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D . 重视依靠农民进行革命
  • 18.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下图中(    )

    A . B . C . D .
  • 19. (2024高三下·浙江模拟)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 . 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 . 转嫁战争负担 C . 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 . 强化物资管制
  • 20.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会议上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表明(    )
    A . 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B . 中共工作重心即将转移 C . 毛泽东思想正走向成熟 D . 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突出
  • 21.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五四宪法虽然肯定了社会主义的原则,但仍然承认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经济格局,承认各民主阶级,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结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格局。在法律上保护资本家所有权和个体劳动者的私有权。”这反映出五四宪法(   )
    A . 确保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方向 B . 具有过渡时期的历史特点 C . 仿效了当时苏联宪法的内容 D . 确立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 22.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毅然舍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仅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春,归国人数就达到3000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外留学生和学者总数的一半。这说明新中国(        )
    A . 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B . 文化工作报酬优渥 C . 淡化科学领域意识形态 D . 建设人才资源充足
  • 23.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1953—1956年,我国农村开展了农民土地个体所有向合作社集体所有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78-1983年,我国农村实行了由人民公社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生产组织形式由集体转向家庭个体。这些变化(   )
    A . 显示了国家的决定性作用 B . 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 没有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 D . 说明了历史周期律的道理
  • 24.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1979~1990年,我国已批准举办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及海洋石油合作开发项目共29049项,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89.81亿美元。截至1989年年底,我国已在88个国家开办645个海外合资或独资、合作企业,双方投资额为22.23亿美元,我方投资额占42.7%。这表明我国(   )
    A . 改革开放是正确选择 B . 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投资 C . 对外开放具有双向性 D . 建立市场经济是必然选择
  • 2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呼呼,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主张(   )
    A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 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C .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 .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二、材料题(50分)
  • 26. (2022高一上·惠阳期末) 海外贸易的变化可以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前期中国皇帝认为“富足的中华上国无需外来货物,仁慈的皇帝允许通商乃是一种对洋人赐恩的标志及使其感恩戴德的手段”。(清朝)广州贸易的特征,是朝廷授权“十三家”称为行的商号,作为惟一的对外贸易代理人。

    ——选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明清时期中国国力昌盛,经济对外依赖较小,因此可使政府实施大量对外贸易政策也无法显著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虽然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当时对外贸易有一定影响,但其出发点却并非发展本国经济,朝贡贸易所得商品大多为奢侈品,不利于市面流通。西方国家发生工业革命时最主要的原材料为铁、煤炭等物品,由于海上运输局限性,上述商品无法大量输入中国,因此我国错失大力发展综合实力的最佳时机。

    ——摘编自张恋绮《明清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特殊浅析》

    1. (1) 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促使南宋海外贸易发展的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前期的海外贸易具体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与南宋相比,清代前期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简述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4. (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错失大力发展综合实力的最佳时机”的原因。
  • 27. (2021高一上·魏县期末) 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

    ——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材料二: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党内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支撑各自观点的主要依据。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 28. (2021高一上·甘谷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农村

    城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很大改变。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据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整理

    材料三: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从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3. (3)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