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8-25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2021高三上·济宁期末) 近年来,南方许多地方出土了西周的青铜器(图1).这意味着西周(   )

    图1

    A . 文化的影响波及到长江流域 B . 对江南开发做出突出贡献 C . 在南方建立了严密政治统治 D . 注重对南方进行文化渗透
  • 2. (2021高三上·济宁期末) 在汉代的政治语汇中,常可看到“拨乱反正”的说法,表1为中的某些叙述。表1中的信息表明拨乱反正的核心是(   )

    内容

    出处

    (刘邦去世后,群臣赞美他)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

    《史记·高祖本纪》

    高皇帝拨乱世反诸正

    《史记·三王世家》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辛践帝祚,成于汉家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

    《汉书·礼乐志》

    A . 结束农民战争 B . 否定秦代暴政 C . 推行郡国并行制 D . 消除地方割据
  • 3. (2021高三上·济宁期末) 据《后汉书·章帝纪》,章帝曾在诏书中说:“前世举人贡士,或起叫亩,不系阀阅。”李贤的注称:“言前代举人,务取贤才,不拘门地。”由此可以判定当时(   )
    A . 科举制度已初具雏形 B . 阀阅之家享有一定选举特权 C . 政治环境较为黑暗 D . 世家大族垄断官员的任命
  • 4. (2021高三上·济宁期末) 与唐前期相比,9世纪之后长安城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开始了从“象法天地”政治之都向世俗生活之都的转变。推动转变的根本因素是(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经济重心的南移 C . 世界交流的加强 D . 坊市界线的淡化
  • 5. (2022高二下·安陆开学考)  1370年,明政府设立惠民药局,在各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同时,明政府还下令设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存之人。明政府的这些举措旨在(   )
    A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B . 加强基层社会管理 C . 维持社会秩序稳定 D . 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 6. (2021高三上·济宁期末)  1884年,清政府宣布设立新疆行省,正式废除了从1760年统治新疆以来一直实行的间接统治方式和传统的民族隔离政策,使新疆地区脱离了藩部体制。这一举措体现出清政府(   )
    A . 重视边疆地区开发 B . 力图加强对地方政府控制 C . 关注民族地区发展 D . 尝试建设近代多民族国家
  • 7. (2021高三上·济宁期末) 图2为《赵元成笔记》1912年所记内容的摘抄。这反映出他(   )

    图2

    A . 对新式传媒的重视 B . 对共和政体的追求 C . 对当时政局的忧虑 D . 对北洋军阀的不满
  • 8. (2021高三上·济宁期末) 图3为1937年8月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发布的《迁移须知》部分内容。其“迁移”是为了(   )

    图3

    A . 改善工业部门 B . 以沿海带动内地发展 C . 保护民族工业 D . 奠定持久抗战的基础
  • 9. (2021高三上·济宁期末) 与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相比,新中国对土改政策进行了调整(表2),调整主要基于(   )

    表2

    文件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

    对富衣

    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

    保存富农经济

    对中农

    彻底平分中农的土

    中农的土地完全不动

    对地主

    没收地主财产

    除没收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乡村多余的房屋外,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A . 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需要 B .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实际需要 C . 减少改革阻力稳定社会的需要 D .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需要
  • 10. (2021高三上·济宁期末)  1980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计委等部门《关于实行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的报告》规定,从1981年起,凡具有还款能力的企业都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简称“拨改贷”。1985年起所有预算内基建投资全部实行拨改贷。“拨改贷”的实施(   )
    A . 扩大了地方权限 B . 活跃了市场经济 C . 明确了经济责任和利益 D .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 11. (2021高三上·济宁期末)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明确规定:“若一个人典当东西,处理手续完成前,必须订立一份有见证人签名的契约。”该规定旨在(   )
    A . 规范经济行为 B . 完善法律体系 C . 解决商业纠纷 D . 促进对外交流
  • 12. (2021高三上·济宁期末) 公元前4世纪后期,亚历山大的军队每征服一地就建造城镇,然后从家乡招募希腊人来统治管理,并鼓励希腊人同当地人通婚。这一做法产生的影响是(   )
    A . 稳固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 B . 造成了不同文化交织的混合文化产生 C . 导致了西亚文明特色的消亡 D . 开启了东西文明交流融合历史的序幕
  • 13. (2021高三上·济宁期末)  1789年8月,法国议会发布的《人权宣言》宣称,“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人民可以参与立法,但也有绝对守法的责任。其规定体现了(   )
    A . 伏尔泰“开明”君主制的主张 B . 孟德斯鸠司法独立的追求 C . 康德“人非工具”的内涵 D . 卢梭社会契约论的理念
  • 14. (2024高一下·齐齐哈尔期中)  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关怀处于弱势的工人阶级,提出了种种改造社会的设想,马克思认为他们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社会主义”。马克思的论断主要是基于空想社会主义者(   )
    A . 没有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 . 反对开展暴力斗争 C . 缺乏社会实践意识 D . 提不出合理的社会改造方案
  • 15. (2021高三上·济宁期末)  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同意印巴分治。其主观动机是(   )
    A . 力求最大限度保持在印度地区的影响力 B . 缓和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情绪 C . 顺应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的历史潮流 D . 调整战略以加强同苏联的对抗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 16. (2021高三上·济宁期末) 大运河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举世瞩目的工程。图4、图5分别为隋朝和元朝的大运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比较图4和图5,指出两条运河的异同并分别说明其成因。

  • 17. (2021高三上·济宁期末) 近代中国对外称词的演变是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对外称词的嬗变

    1860年前

    1860年后

    红毛,红毛番,红毛番种,西夷,洋夷,西洋夷,番人,他国夷,外夷

    西洋人,西国人,欧人,洋人,西人,西土,洋妇,洋客,外国人

    西夷,各夷,诸番﹐杂番,外夷

    泰西,西洋,西方﹐各国,诸国,列国,外邦,外洋,外国,外域

    海外诸番

    西洋各国,欧美各国,西洋国,泰西诸邦

    英夷,法夷,米夷

    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

    夷船,夷舶,夷炮

    洋船,洋舶,洋炮

    夷学,夷技

    西学,西法,洋技

    夷政,夷俗

    西政,西俗

    夷情,夷务,夷事

    西情,西事,洋务,外务

    华夷,夷夏

    中外,中西

    ——据方维规《概念的历史分量》

    概括指出1860年后中国对外称词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该变化产生的历史影响。

  • 18. (2021高三上·济宁期末)  20世纪初期曾一度出现了“黄帝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黄帝热”

    “黄帝热”始兴于1903年的东京。具体来说,“黄帝热”的兴起表现在如下各方面:采用黄帝纪年的刊物的出现;黄帝肖像画的制作及流传;有关黄帝事迹论说的出版等。首揭黄帝纪年刊物的是留日江苏同乡会于东京发行的《江苏》月刊杂志。创刊于1903年4月的《江苏》,未经任何解释,从第3期(同年6月)起,就将其底页发行日期,从此前的“光绪二十九年”变更为“黄帝纪年四千三百九十四年”。第3期的卷头,同时还登出了黄帝的写实画像。印有黄帝像页的背面,更附有赞辞:“帝作五兵,挥斥百姓,时维我祖,我膺是服,亿兆子孙,皇祖贰兹,我疆我里,誓死复之。”这幅相貌堂堂的黄帝像,似乎远比其他黄帝像更受当时中国人的青睐,不仅迅速为《黄帝魂》(1904年1月)、《国粹学报》(第3期,1905年4月)等所复制及转载,更被原样袭用于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的创刊号(1905年11月)。

    《江苏》中的黄帝画像

    ——据[日]石川祯浩《中国近代历史的表与里》

    提取材料信息,对“黄帝热”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19. (2021高三上·济宁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谁更有效?

    国联和联合国都是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而建立的国际组织。二者在履行这一职能时,哪一个更有效呢?

    材料一:国联和联合国的相关规定

    第十六条
    (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盟约……所定之规约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即视为对于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担任立即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一国,不论为联盟会员国或非联盟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二)遇此情形,行政院应负向关系各政府建议之责,俾联盟各会员国各出陆、海、空之实力组成军队,以维护联盟盟约之实行。……
    (四)联盟任何会员国违犯联盟盟约内之一项者,经出席行政院之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之代表投票表决,即可宣告令其出会。
    ——《国际联盟盟约》
    第二十四条
    (一)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
    第二十七条
    (一)安全理事会每一理事国应有一个投票权。
    (二)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
    (三)安全理事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但对于第六章及第五十二条第三项内各事项之决议,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
    ——《联合国宪章》

    材料二:国联与中国问题
    李顿调查团在满洲

    1932年1月21 日,国联成立以英国人李顿为首的调查团,就日本侵华问题进行调查。1932年9月4日调查团完成调查报告书,各委会签字。10 月2曰《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东京、南京和日内瓦同时发表。        试将报告书略加浏览,即觉有最显明呈现之两点,一为九一八当日及九一八以后之一切日本军事动作均无正当之理由,不能认为自卫之手段。一为所谓满洲国者,并非真正及自然之独立运动所产生,而为日本军队及日本文武官吏操纵造作之结果。
    ——中华民国外交部长罗文干
           今次满洲新兴,帝国尊重其独立,促其健全发展以为东亚之祸根,保世界和平之基础,然不幸(国际)联盟所见与此背驰,朕乃令政府慎重审议,终于采取脱离联盟之措施。
    ——日本昭和天皇

     

    材料三:联合国与朝鲜问题

          实际上,美国是为了一项原则——击退侵略,并通过联合国落实文一原则。美国之所以能够得到联合国的批准,是因为苏联驻联合国代表不断抗议联合国将共产党中国排除在外,因而缺席了安理会的关键投票。
    ——[美]亨利·基辛格《世界秩序》
          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纠集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组织“联合国军”,武装入侵朝鲜。10 月7 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19日占领平壤,进而把战火引向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在这紧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在反复权衡利弊后,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据李捷《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1. (1) 材料一中的史料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何价值?
    2. (2)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联合国取代国联是否有其必然性。
    3. (3) 材料三中的两则史料对联合国作用的认识是否矛盾,为什么? 
    4. (4) 进一步认识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探讨?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5. (5) 上述材料,在历史研究中选择史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