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
②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
③内燃机的发明
④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
①南昌起义 ②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③百团大战
材料一: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等东方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这是其他任何地区所没有的。
材料二:14-16世纪的欧洲,充满了新时代到来前夜思想文化变革的蓬勃朝气和人类反对封建神学,向自然挑战的无畏精神,是“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材料三: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
材料四 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巩固和扩大,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遍及欧洲、美洲、亚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材料一:自16世纪以来,世界科学中心从意大利(1540-1616)开始,英国(1640-1730)、法国 (1770-1830),德国(1814-1920)、美国(1920-今),历经四次转移。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过程与形成机制》
材料二:诺贝尔奖的诞生,正好见证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的转移。从1900年到1920年,德国人共斩获19个自然科学奖项,1919年赢得了当年度所有科学奖项。二战后美国人改写了诺贝尔科学奖的游戏规则,仅1941年至1960年就拿下了44个奖差不多占到总数的一半。
——摘编自《诺贝尔科学奖,与世界格局同时而动》
材料三:二战后,日美欧盟和OECD国家的国内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都较为稳定地在高位徘徊。日本的投入力度远超其他发达国家,日本内阁于2001年通过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在政府研究开发经费上预定投入GDP的1 %,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增加了40%的科研投入,这可能是引起其诺贝尔奖井喷现象的一个关键要素。
——摘编自潘龙飞、周程《步入大科学时代的诺贝尔奖》
材料一:他兴起于美洲大陆,是一个没有“童年”、没有母语的国家。……殖民者在此先后颁布了《糖业法》《印花税法》等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矛盾,使他和母邦兵戎相见。
——摘编自《图说天下》
材料二:在北方,反对奴隶制的民众组成了2000多个废奴社;在南方奴隶主势力声称实施奴隶制是南方各州的固有权利,如果受到联邦法律的侵犯,蓄奴州有权退出联邦。
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解决了这一问题,美国变成一个真正具有统一主权、统一政治机制的国家。
——摘编自杨积讯《论美国<联邦宪法>的长久存续》联邦宪法>
材料三:1929—1933年,美国国民经济陷入绝境。……1933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摘编自《图说历史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