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平壤》(节选) 一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鸭绿水。 一将囚拘一将诛,万五千人作降奴。 |
时间 | 名称 | 主张 |
1895年4月 | 《上清帝第二书》 | 帝迁都、练兵,变通新法拒外夷,保疆土..... |
1895年5月 | 《上清帝第三书》 | 乞及时变法,富国养民.....同下情而图自强而保疆土。 |
1895年6月 | 《上清帝第四书》 | 为变通善后,讲求体要,乞速行乾断;以图自强。 |
1897年12月 | 《上清帝第五书》 | 及时发愤,革旧图新,以少(稍)存国祚。 |
刷本名称: | 第一幕:武昌首义 |
第二幕:清朝告终 | |
第三幕:民国建立 | |
第四幕:约法颁布 |
年代 | 1915 | 1916 | 1917 | 1918 |
篇数 | 70 | 66 | 50 | 37 |
材料一:从 1862 年设立京师同文馆开始,清政府在 30 余年的时间里,举办了外国语、军事、技术实业等类型的洋务学堂约 30 所,教学内容以“西文”、“西艺”为主,教学方法和形式均不同于传统封建学校。与此同时,清政府还组织实施了几次较大规模的留学教育计划,其中不少留学生成为清末民初活跃在诸多领域的风云人物。洋务教育将魏源等人“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使中国教育由以民族文化为中心的封闭型向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开放型转变。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从 1872 年到 1875 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 120 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材料三:20 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简表(部分)
时间 | 翻译书籍类型 | 书量和所占比例 |
20 世纪以前 | 自然科学 | 437 部,占 75.3% |
社会科学 | 80 部,占 13.9% | |
20 世纪初 | 自然科学 | 164 部,占 19.6% |
社会科学 | 327 部,占 60.9% |
——据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整理
材料四: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晚清维新变法运动中,在酝酿筹办期间,广采他国,特别是日
本的教育制度,勾勒出近代中国的国家教育蓝图,并以政权力量推行各项教育措施。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开启了中国近代大学之门,其开风气之先,树立了全国学堂之表率。
——陈滔娜、沈洁《京师大学堂开启中国近代大学之路探寻》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三则信息,围绕中国近代史的特点,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结论正确。
材料一:下面是某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表
城市 | 票数 | 比例 |
武汉 | 7779 | 52% |
广州 | 5603 | 37.4% |
南京 | 837 | 5.6% |
北京 | 428 | 2.9% |
上海 | 114 | 0.8% |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三: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怎么会发生?它是由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而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有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说初期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在这方面的补课。《青年杂志》创刊后,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思想文化领域内。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