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威海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02-27 浏览次数:5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 1. (2021高二上·乳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夫子其人,大概是数千年中国历史上,记载最丰富、细节最生动、面目最清晰、气象最宜人的伟大圣哲,也是华夏文明之学统和道统的重要奠基者,他不唯是“千古一圣”的不二之选,更是中国文化的最大恩人!

    ②《论语》其书,几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私家著述,其取法之高、化人之深、流传之广,影响之大,绝非一般经典之可比,即便称其为“中国人的圣经”,亦毫不为过。窃以为,凡有血气、通文墨、思进取、求良知、明善道的中国人,皆应在有生之年阅读此一“圣经”,而且,起始年龄越早越好,阅读次数多多益善!

    ③其实,只要是读书人,都应该寻找这个缘,把握这个缘,扩充这个缘。我素所敬仰的史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诚哉是言也!

    ④我因读《论语》而受益,久而久之,不免技痒心动,必欲加入“劝人读《论语》”的行列而后快。本书之撰写,盖缘于此。

    ⑤前辈学者徐梵澄先生在《孔学古微·序》中说:“过往的历史显示出中国人非常保守,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说,中国人之所以能够战胜所有内乱和外侵,主要是因为在2500年的历史中我们一直坚守着儒家的道路。公元6世纪上半叶,曾经有人试图用佛教统治一个大帝国,但是失败了。除此之外,道家是这个民族思想中的巨大暗流,但从未显著地浮上过表面。”又说:“流行的观念认为儒学在本质上是世俗的,或以为儒学仅为一堆严格的道德训诫或枯燥的哲学原则。事实却恰恰相反,儒学在本质上是极具精神性的,亦有难以逾越的高度和不可测量的深度,有极微妙精细处乃至无限的宽广性和灵活性,甚或遍在之整全性。”

    (摘编自刘强《每个中国人都是儒家——<论语新识>自序》)

    材料二:

    ①同西方文化传统强调个体,尊重个性发展相反,中国伦理传统却重家族轻个人,重群体轻个体。在宗法观念下,个人是被重重包围在群体之中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层层统属,各有责任和义务,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类。而需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则是所谓“五常”:仁、义、礼、智、信,由此而达到“群体和谐”、“四海一家”的儒家理想社会状态。这里反复强调的是群体意识和稳定状态,至于个人的权利和意志则显得无足轻重。这种伦理道德标准的形成,同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不无关系。农业社会一般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社会成员在长期的共同地域生活中,彼此互相交往、互相帮助的机会较多,所以比较容易形成集体活动的群体或有某种血缘关系的较大的家族。比较浓厚的群体观念也正是在这种静态、稳定的社会中形成的。“群体和谐”的伦理追求,既有其优长,也有其不足。从优长的一面看,在这种伦理观念制约下,社会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国家、民族乃至家族,很容易形成“命运共同体”,在该共同体内所有成员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往往是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能够比较团结、和谐一致。

    ②同时,在群体生活中,一般而言,有较高的道德水准,能同舟共济,比较具有人情味。但过分强调群体观念和一致性,像孔子所说的那样,“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必然会压抑个性的发展,限制个人的创造力,也会使集体缺乏必要的生机与活力,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钱穆批评儒家伦理道德的缺陷时,指出:“他们太看重现实政治,容易使他们偏向社会上层而忽略了社会下层;常偏向于大群体制而忽略了小我自由。”这是很有见地的见解。的确,如何维持在群体与个体之间,大我与小我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的适当平衡,不因强调集体意识而忽略个体自由,最终阻碍民族创造力的发展,是今天中国文化建设无法回避的大问题。

    (摘编自《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特色》)

    材料三:

    ①这些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使我对孟子的“四端之说”有了更深的理解。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孟子·公孙丑上》)。

    ②作为“礼”的起始点,这种“辞让之心”就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善意,是人作为社会动物的“乐群”的一面。而在中国的儒释道三教以及基督教等宗教里,都倡导“谦逊”的价值观。这个“谦逊”,“谦”即谦卑、谦和、谦虚;加“逊”,即逊让、辞让、忍让的意思。总的来说,就是“克制自己,以礼待人”,也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克己复礼”。

    ③对人有礼貌,本当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善意,是对社会环境的一种友爱之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部分四个词,其一是“友善”。提倡并践行“友善”太重要了!传统的乡土社会,“友善”是对周围熟悉人的。如今工业化、城市化了,我们每天要接触很多陌生人,可是我们并没有与时俱进,还只是对亲友才“友善”。同一个社区同一栋大楼的人,如果不是熟悉的,就舍不得给一个笑脸。这就是一些有海外旅行经验的人感叹的,出境到了发达国家和地区,才知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互相对待。现在这样子,我们实在不好意思声称自己来自“礼义(仪)之邦”!

    ④“礼”是形式,是手段,它的基础和旨归是“仁爱”。孔子又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可见,在孔子的学说中“仁爱”才是目的。

    ⑤请看,那些在机舱里为座椅打群架的人们,那个争执中拿开水泼向空姐的女子,最要害的不是懂不懂礼,而是心中对别人有无仁爱之心——但凡有点爱心,都不会那么横那么狠吧。

    ⑥孔子尊敬的政治家管子,是个务实主义者。《管子》“国颂”篇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牧民”篇解释“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为什么必须“礼不逾节”?因为“不逾节则上位安”。在社会伦理层面,关于“礼”的学说,不论儒释道,“三家”或者说“三教”,都有可取之处;而且,即便在今天看来,可取之处仍然是主要的。

    ⑦总而言之,我认为“礼”的核心是“仁爱”与“谦逊”。道理其实很简单。试以乘公交车为例:等车、上车要有“逊让”之心,不要挤,不要抢。如果要好人一味逊让,可能他就不能按时上班了,这不公平。所以,要按先来后到排队,不许插队,这就是“秩序”,也就是“礼制”。上车之后,让老弱病残孕先落座;见后来者有更需要座位的,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这便是“仁爱”;受用了人家的让座,对人家的善意应该表达感谢,这是最起码的“知恩图报”……大家都为别人着想,都守秩序,都与人为善,整个社会就显得彬彬有礼,文明和谐了,这就是“礼义之邦”。

    (摘编自鄢烈山《也来说一说“礼”》)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学在本质上是极具精神性的,亦有难以逾越的高度和不可测量的深度,道家是这个民族思想中的巨大暗流,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B . 中国伦理传统重家族轻个人,重群体轻个体,强调“群体和谐”、“四海一家”,所以它的社会是静态、稳定的。 C . 材料二能够解释材料一的“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说,中国人之所以能够战胜所有内乱和外侵,主要是因为在2500年的历史中我们一直坚守着儒家的道路”这一观点。 D . 材料三认为在如今工业化、城市化的陌生人社会里,要与时俱进,对陌生人也应该“友善”,这和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
    2. (2) 根据这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是华夏文明之学统和道统的重要奠基者,是“千古一圣”,《论语》一书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 B . 我们在强调群体观念和一致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在群体与个体之间,大我与小我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维持适当平衡。 C . 在社会伦理层面,儒道释关于“礼”的学说,在今天仍然有很多可取之处,对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启示。 D . “礼”的核心是“仁爱”与“谦逊”,但不能因“仁爱”与“谦逊”而破坏了“秩序”,社会是需要守秩序的,是需要“礼制”的。
    3. (3)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
      A . 《乡土中国》的长老统治。 B . 《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C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 . 抗疫中中国民众表现出强烈的责任自觉。
    4. (4) 请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简述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 (5) 史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材料三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2. (2021高二上·乳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喂!”姨婆说道,“我已经给他寄了封信,告诉他。他和我会有番理论!”

    “要把我——交给——他吗?”我结结巴巴地说。

    “我不知道,”姨婆说,“还要看情形呢。”

    听到这话,我一下就泄了气,情绪低落,好不伤心。姨婆似乎没有注意到我,她自顾自从衣柜里拿出一件粗布围裙并穿上,亲手洗茶杯;把茶杯洗净后放到茶盘上,再把桌布叠好放在茶杯上。这之后,她又用小扫帚扫面包皮屑,一直扫到地毯上一点纤尘都没有;接着她又收拾打扫那本已被收拾打扫得无可挑剔的房间。当这一切家务已干得令她满意了,她才取下手套,解下围裙叠好,放回衣柜里某个专门的角落。她把她的针线盒拿到打开的窗子前的桌上,坐了下来开始干活。

    ……

    “特洛伍德小姐,一收到你的信,我就感到,为了更合情理地表示我本人,或许也为了更表示对你的尊敬——”

    “谢谢你,”姨婆尖锐地看着他说,“你不必在意我。”

    “还是亲自面谈比借助信交谈要好,”谋得斯通先生继续说道,“虽说旅途不便。这个倒霉的孩子,他已抛弃背离了他的朋友和职责——这个倒霉的孩子,在我那亲爱的亡妻生前生后,都给家里引来了许多的纷扰和不安。他有一种阴郁逆反的心理,一种粗暴野蛮的脾气,一种不驯服不听管教的气质。家姐和我都曾努力想改变他的恶习,却毫无成效。”

    谋得斯通小姐说道:“我再补充一句,我认为这孩子是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中最坏的一个!”

    “太过分了!”姨婆说道。

    “可事实上一点也不过分。”谋得斯通小姐说。

    谋得斯通先生接着说:“我曾让这孩子去从事一种受尊重的职业,并置他于我一个朋友照顾下,但他不喜欢那职业;他跑走了,成为一个四处流浪的叫花子,衣衫褴褛地到这儿向你特洛伍德小姐求哀告怜。”

    “还是先说那受人尊敬的职业吧,”姨婆说,“如果他是你的孩子,我想,你也会那么把他送去从事吗?再假设,如果那可怜的孩子——也就是他的母亲——还活着,他也要去投身那受人尊敬的职业吧,是吗?”

    “我深信,”谋得斯通歪了歪头说,“凡是我和家姐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都对其没有异议。”

    “唉!”姨婆说,“不幸的吃奶娃娃!”

    “那可怜的孩子的年金也和她不复存在了吗?”

    “也和她一样不复存在了。”谋得斯通先生答道。

    “那么那笔小小的财产——就是那座房子和那花园?”

    “我的亡妻爱她的第二个丈夫,”谋得斯通先生说道,“毫无保留地信任他。”

    “你的亡妻,先生,是一个最没头脑、最不快活、最不幸的吃奶娃娃。”姨婆对他摇摇头说,“你还有什么要说呢?”

    “特洛伍德小姐,”他答道,“我到这儿来是要把大卫带回去。按照我认为最恰如其分的方法处置他。如果你袒护了他一次,你就得永远袒护他。我来这儿把他带走,如果他不,我的门从此不再为他开。”

    我姨婆很专注地听这番话。她坐得直挺挺的,双手叠放在膝盖上,忿忿地盯着那说话的人,等他说完。

    “这孩子要说什么呢?”姨婆说道,“你愿意走吗,大卫?”

    我用“不”字回答。我乞求我的姨婆看在我父亲的份上照顾我,保护我。

    姨婆把我拉到她身边,对谋得斯通先生说:“你可以走了!我要来试试这个孩子。如果他真像你说的那样,至少我还可以像你做的那样去对待他。不过,你说的话我一点也不相信。”

    “你以为我不知道,”姨婆极其尖锐地说,“你让那可怜的、不幸的、误入歧途的吃奶娃娃过的什么日子吗?你以为我不知道,当你向她套近乎时——我敢说,你对她卖弄风情时装得对鹅都不敢嘘一声一样——对那软弱的小人是何等可悲的日子吗?现在我就是看到了你,也听到了你!谁会像谋得斯通先生一开始那样柔顺听话!那个可怜的、上当的、没头脑的孩子从没见过这样的男人。他是用糖做成的。他崇拜她。他溺爱她的儿子——非常非常溺爱他!他要做这孩子的第二个父亲,他们要一起生活在开满玫瑰的乐园里,是吧?呸!滚开!滚!”姨婆说。

    “谋得斯通先生,”她向他摇着手指说,“在那没有头脑的吃奶娃娃眼里,你是个专横的君王,你伤了她的心。你利用她弱点里最大的那部分给了她致命的创伤。这事实使你心安了。”

    在这当儿,他一直站在门边,面带某种微微笑意打量姨婆,不过他的黑眉黑眼重重拧在一起了。我看得出,虽然他仍然挂着微笑,脸色已变了,并像刚跑过那样喘着气。

    “祝你好,先生!”姨婆说,“再见!也祝你好,小姐。”

    谋得斯通小姐没有回答一个字,慎重地挽起她弟弟的胳膊,大模大样地走出了那小屋。

    她的脸色渐渐缓和,我诚恳地搂住她的脖子去吻她。就这样,我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开始了我的新生活。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谋得斯通说凡是自己和姐姐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都没有异议,这从侧面反映出克莱拉在家中没有地位和话语权的事实。 B . 特洛伍德起初决定不收留大卫,但当她看到谋得斯通姐弟的嘴脸后,知道大卫跟着他们不会有幸福的生活,最终决定收留大卫。 C . 特洛伍德多次用“吃奶娃娃”称呼克莱拉,体现了她对克莱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同时也包含着对谋得斯通的愤怒。 D . 本文主要记叙了特洛伍德和谋得斯通姐弟俩围绕着大卫·科波菲尔的归属问题所展开的激烈矛盾冲突。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是用糖做成的……是吧?”运用第三人称写克莱拉眼中谋得斯通的“美好”形象,反映了特洛伍德对谋得斯通虚伪本性的清醒认知。 B . “姨婆似乎没有注意到我……”一段写的是从“我”的视角观察到的姨婆劳作的情        形,其背后有一个惴不安的“我”。 C . 开头的“听到这话,我一下就泄了气,情绪低落,好不伤心”与结尾的“我诚恳地搂住她的脖子去吻她”是伏笔与照应的关系。 D . 文章注重不同人物的情绪随着矛盾的发展而发生的变化,如特洛伍德小姐开始比较克制,后来逐渐变得愤怒,最后渐渐缓和。
    3. (3) 特洛伍德小姐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经典形象,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4. (4) “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1高二上·乳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 , 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注) , 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改动)

    【注释】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B . 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C . 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 D . 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诸子百家: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儒、道、法三家影响最深远。 B . 正朔:谓帝王年号。古代帝王易姓受命,必改正朔;故夏、殷、周、秦及汉初的正朔各不相同。 C .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 . 太傅:官名。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位次于太师。文中长沙王太傅是没有实权的职位。
    3.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 . 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 . 贾谊才华横溢,详细答复询问。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后,表示很久不见贾谊,以为贾谊能够进步很多,但没有料到贾谊不如往昔,于是只是任命贾谊做梁怀王的太傅。 D . 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4.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②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5. (5) 贾谊途经湘水时为什么要凭吊屈原?
  • 4. (2021高二上·乳山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将进酒

    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 , 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注释】①琥珀:色黄净,喻指美酒。②真珠:喻酒色的柔润莹洁。真珠红:名贵的红酒。③玉脂泣:比喻油脂在烹煮时发出的声音。④刘伶:晋人,“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著有《酒德颂》。

    1. (1)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前五句作者通过基本视象、具体画面、镜头的衔接来“造句谋篇”。虽纯是感性显现,而画面与画面间又有内在逻辑联系。杯、酒、滴酒的槽床……相继出现,就给人酒宴进行着的意念。 B . 四个三字句写宴上歌舞音乐,在遣词造境上更加奇妙,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 C . “桃花乱落如红雨”,这是用形象的语言说明“青春将暮”,生命没有给人们多少欢乐的日子,须要及时行乐。 D . 结尾二句猛作翻转,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劝人们不要象刘伶那样终日醉酒,最后酗酒而死。
    2. (2) 鲁迅说,诗中之情无不出自“真的神往的心”,请分析作者是如何写出这种“真的神往的心”的。
  • 5. (2021高二上·乳山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我们读屈原的《离骚》时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关于这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2. (2) 《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3. (3) 李商隐在《锦瑟》中“”两句诗,借南海鲛人和蓝田美玉的遭遇写出了自己理想的最终幻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1高二上·乳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我曾思考过生命。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①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1)向下奔注,激起一川白雪,一路向前。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a 疾风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直到有一天,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消融了,归化了!可是,也许有那么一天,他会再从海上淅沥的雨点中升起,b蓬蓬勃勃,潇潇洒洒,又形成一道江流吧?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破壳而出。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便开出满树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2)直到冬天的朔风把他的枯黄卷落吹走……终于有一天,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消融了,归化了!可是,也许有那么一天,他会再从地下微小的果仁中破裂出来,c 饮几滴雨露,沐几缕春阳,d 又长成一棵小树吧?

    所以,生命中②           。在快乐中我们要预见痛苦,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守望快乐,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1. (1) 阅读以上文段,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处“疾风”应该换成“急风”,这样能更好地体现暴风的猛烈。 B . b处“蓬蓬勃勃,潇潇洒洒”的逗号表示单独强调。 C . c处“饮几滴雨露,沐几缕春阳”用整句,以声律美来表达生命的单纯而美好。 D . d处的问号包含了不确定的语气,表现对新生的期许和赞美。
    2. (2) 根据上下文,补写①②画线处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内容贴切,表达准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7. (2021高二上·乳山月考) 参照示例中的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

    示例;

    问题语段:老张跟别人吵架了,想不到老张是这么一个讨人嫌的人,他人缘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反驳:①老张跟别人吵架原因很多,不能因此就说明老张讨人嫌、人缘不好。

    ②你和朋友吵架了,就能说你讨人嫌、人缘不好吗?

    问题语段:这所大学的图书馆的藏书非常丰富,可以肯定,这所大学一定是一所一流大学。

    反驳①

  • 8. (2021高二上·乳山月考) 下面这则文字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德国每户家庭都会遵守“阳台守则”。住户可按自己的意愿装饰阳台,但一定必须妥善固定设备。藤类植物不能随意攀到邻居家里,若发生植物“越界”,则必须修剪。在阳台上,住户可接待客人,但22点后,住户不能在阳台上大声说话,更不能举行影响邻居的活动,虽然在室内,也不能大声喧哗。德国有专门的秩序警察,违反守则者,轻则罚款,重则坐牢,承担刑事责任。

  • 9. (2021高二上·乳山月考)

    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四、写作(60分)
  • 10. (2021高二上·乳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今年6月29日,中央组织部授予“一批又一批大山里的女孩,一代又一代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社区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扎根社区40余年,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林丹等29人“七一功勋”奖章,以表彰他们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

    材料二:

    今年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袁隆平雕像前满是鲜花 。网友:今天我也乖乖把饭吃完了。

    材料三:

    王立群教授在《中国脊梁》一书中写道:“有一种人,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是可以成功的,便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最终克服各种困难,得偿所愿,这是成功的人。有一种人,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是不可能实现的,便改弦更张,不再坚持,终于没有碰壁,这是明智的人。还有一种人明知自己要做的事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它还是不改初衷,继续前进,这是有历史使命感的人。”

    在新学期升国旗仪式中,你要面向全校同学演讲。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看法和认识。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