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核心模拟(一)试卷

更新时间:2022-02-23 浏览次数:71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2022·湖北模拟) 在商代,各方国的臣民都是为各地方伯所有,并不为商王所拥有,商王要想征召方国臣民必须通过方伯。西周分封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受(授)民受(授)疆土",这就打破了诸侯、贵族所有不被王所有的局限,使得诸侯之臣也成了周王之臣。这表明,分封制的推行(    ) 
    A . 瓦解了诸侯国的宗法秩序 B . 扩大了周天子统治权威 C . 强化了对各级贵族的监察 D . 拓展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 2. (2022·湖北模拟)           
     

     儒生陆贾受命著《新语》,初步总结了秦亡的教训,得到了刘邦的赞赏 

     
     

     叔孙通从秦朝的一个儒生,几经选择后在刘邦麾下得到重用,为汉朝制定了朝仪,建立和完善了相关制度,使刘邦感受到了作为君主的成仪和贵盛 

     

     从上述史实中可知,西汉初期(    ) 

    A . 儒学已成为官方学说 B . 皇帝的喜好决定思想的变迁 C . 治国注重传承与创新 D . 儒学价值已被统治者初步认识
  • 3. (2022·湖北模拟) 现存有一份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户主名为郑恩的户籍资料。资料中列出了郑家老小每一口人的自然信息,并详细地标出了各人所受的田地面积、位置、东西南北界线所在;同时规定"户籍三年一造,正月上旬开始造籍,县司收集前簿之后三年内的土地情况报告,到州按规定格式编造"。这说明唐代(    ) 
    A . 有效地遏制了土地兼并 B . 均田制巩固了封建统治 C . 政府注重对土地的管理 D . 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 4. (2022·湖北模拟) 下图是清代画家黄慎的《渔翁渔妇图》,图中一渔翁身背鱼篓,笑容可掬,面向鱼妇,似述家常;而渔妇则回首目对老翁,聆听其述。渔翁渔妇,动态生动,呼应密切。画的左上方自题:"渔翁晒网趁斜阳,渔妇携筐人市场,换得城中盐菜米,其余沽出横塘酒"。 

     对此画解释正确的是(    ) 

     

    A . 体现了古代民众生活富足安乐 B . 作品富有现实主义色彩 C . 表明当时美术出现全新的类型 D . 传统绘画开始商品化
  • 5. (2022·湖北模拟) 据统计,从1840年到1861年,在中国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历史地理方面的翻译著作,这些著作基本上向国人呈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世界形象。此时,中国士大夫所看到的西方文化是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坚船利炮"的练兵制器技艺、"天文算数"的自然科学、"以商贾为本计"的经济制度、"凡事会议而后行"的政治制度等西方近代文明。这些著作(    ) 
    A . 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国人传统的夷夏观 B . 体现了士大夫从西方社会视角否定封建制度 C . 表明人们欲以西学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 . 说明国人已经掀起救亡图存的政治文化运动
  • 6. (2023高三下·大通开学考)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中维新派曾对中国传统一夫多妻制度和妇女守节习俗进行批判,主张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男女离异自由,革除童养媳陋俗;认为婚姻应该是双方自愿,两情相悦才行。可见,维新运动(    ) 
    A . 促进了民主思想的盛行 B . 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C . 推动了社会习俗的革新 D . 遭到了顽固势力的抵制
  • 7.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到1934年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关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由此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 
    A .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 B . 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已日益密切 C . 列强已放弃了对华经济侵略 D . 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 8. (2022·湖北模拟)   1938年4月,德国《科隆新闻》报道:"徐州方面中国抵抗之顽强,殊出人意料,这使最慎重观察者亦不能不承认日本必遭失败。"美国《华盛顿邮报》也评论说:"这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据此可推知,该战役(    ) 
    A . 体现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精神 B . 属于战略相持阶段的重大胜利 C . 激发了中国军民抵御外侮的斗志 D . 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
  • 9. (2022·湖北模拟)   1953年9月,毛泽东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重要意义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A . 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B .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民主 D . 维护了"一五"计划建设成果
  • 10. (2022·湖北模拟) 下面所示是一幅关于,一带一路”的漫画。对该漫画寓意解读合理的是,“一带一路”倡议(    ) 

     

    A . 使经济全球化的前途一片光明 B . 彰显了中国特色制度的优势 C . 为全球经济发展注人了新动力 D . 宣告我国进人发展的新时期
  • 11. (2022高二下·建平期末)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城邦本来就是一种社会组织,若干公民集合在一个政治团体内,就成为一个城邦”:城邦的,最高统治权一定寄托于公民集体”。在此,亚里士多德强调(    ) 
    A . 公民团体等同于城邦制度 B . 城邦公民群体的参政范围不断扩大 C . 城邦政体确保了人人平等 D . 公民群体是城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12. (2023高三下·大通开学考)   1492年10月12日凌晨,哥伦布到达了,新大陆”。但使哥伦布失望的是,这里并没有他所想象的那么多黄金和香料。尽管如此,土地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哥伦布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满足自己的财富需求。由此可知,哥伦布远航(    ) 
    A . 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 . 具有深刻的经济动因 C . 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D . 深受价格革命的影响
  • 13. (2023高三下·乐东开学考) 14至15世纪中期,英国教育由站在新视角下解读中世纪经典著作的伊拉斯谟文雅学识教育开始向以培养人的美德为重点的绅士教育转变:16世纪后期,英国教育更多向实用主义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自然科学知识教育也日渐受到重视。英国这一时期教育的发展反映出(    ) 
    A . 新航路开辟刺激了近代教育兴起 B . 教育对国家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C . 文艺复兴运动已在英国渐趋推进 D . 科技进步推动人文教育的发展
  • 14. (2022·湖北模拟) 18世纪中期的英国土地贵族和富裕商人垄断了奢侈品的享受:而到了19世纪中期,一向被认为是奢侈品的茶、糖、咖啡等的消费量大增,工人和商人总是争着模仿贵族,修马路的工人居然在喝茶,甚至连他们的妻子都要喝茶。”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工业革命( )
    A . 使工人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B . 加速了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 C . 冲击英国固有的等级观念 D . 推动生产关系出现根本调整
  • 15. (2022·湖北模拟)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坚持对外战争,对人民最迫切关心的土地问题、八小时工作制等没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致使俄国在二月到十月之间,多次发生政府危机,政局动荡飘摇。据此可知,当时俄国(    ) 
    A . 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日益成熟 B . 资产阶级革命导致内乱频发 C . 存在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 D . 武装夺取政权的条件已成熟
  • 16. (2022·湖北模拟) 下表所示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指标变化情况。 

     单位:百分比 

                   
     

     90年代扩张期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实际GDP增长率 

     

     -0.2 

     

     3.3 

     

     2.4 

     

     4.0 

     

     2.7 

     

     3.7 

     

     4.5 

     

     4.3 

     

     4.2 

     

     通胀率(CPIU) 

     

     4.2 

     

     3.0 

     

     3.0 

     

     2.6 

     

     2.8 

     

     3.0 

     

     2.3 

     

     1.6 

     

     2.2 

     

     失业率 

     

     6.8 

     

     7.5 

     

     6.9 

     

     6.1 

     

     5.6 

     

     5.4 

     

     4.9 

     

     4.5 

     

     4.2 

     对表中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A . 全球化使传统社会问题呈现全球共性 B . 美国治理贫富差距问题富有成效 C . 凯恩斯主义盛行导致失业率降至最低 D . 新经济推动了美国经济健康发展
二、非选择题: 
  • 17. (2022·湖北模拟) [宋代货币] 

     材料一:考古发掘显示,宋元时期,契丹境内出土的钱币主要为宋钱,占总数的70%左右;目前出土的金代容藏铜钱以北宋铜钱品种最多,约占钱币总数的90%以上;从西夏遗址、容藏中发现,宋钱币占西夏流通钱币总数的90%以上。在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均有大量的宋币出土。到1959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等古代钱币中中国钱币占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91%是宋钱。 

    材料二:除了宋朝货币币制先进,货币体系完善之外,当时海上贸易在商业运输成本、运输规模、贸易周期等方面与陆上贸易相比,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两宋均重视商业贸易的发展,如宋神宗就曾经说:"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宋高宗强调:"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亚洲海路贸易从而空前繁荣。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崔蕊满《宋代钱币的国际化程度考》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钱在当时所处的国内和国际地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钱重要历史地位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 18. (2022·湖北模拟)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 19. (2022·湖北模拟) [现代中国外交] 

     材料一:1950年2月以后,美国对华政策逐渐趋于强硬和公开敌对。2月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此之前,中国政府接管了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的房产。美国国内以歇斯底里反共为特征的麦卡锡主义开始肆虐。后来艾森豪威尔政府结束了朝鲜战争,但在敌视新中国方面比杜鲁门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一段时间内采取,放蒋出笼的政策,鼓励、纵容国民党军队对大陆沿海进行军事骚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两次台海危机中,中美双方虽在言辞上一再严厉警告对方并表达了绝不在原则问题上与对方妥协的决心,但双方开始显示出了不使事态发展演变为战争的某种意愿。在1958年台海危机期间,毛泽东一再下令,要求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只打蒋军,不打美军。当时美国正专注于欧洲事务。因而美国方面对危机的反应令人寻味,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遣第七舰队为向金门岛运送物质的国民党舰只护航,但同时他又命令美军护航船只不得进入沿海3海里以内,以免擦枪走火。 

     —摘编自刘风瑞《战后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材料二:从1969年至1971年夏,美国,跳出了一种微妙的外交小步舞,如通过,巴黎渠道,罗马尼亚渠道,叶海亚渠道等方式,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中美关系的信息,继之基辛格秘密访华。对此,中国政府则投桃报李,如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导演,乒乓外交,等等。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了1972年2月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和上海公报的问世。 

     —摘编自刘佳钦《1972年尼克松访华背景之考察》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中美关系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呈现此特点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外交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 20. (2022·湖北模拟) [近现代世界经济] 

    材料:世界政治经济活动的演进和变化都有周期性,一百年作为时代跨度上的一个"长周期,国际政治和经济局势将难以避免地出现重大变革。回顾近现代世界历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世纪之变。当这样的大变局开始出现,其影响将是长期和深远的,并必将带来全球权力、财富和利益分配结构的重大变化。这对时处大变局时代的每一个国家和世界来说,都是"危,与"机,同生共存的时刻,也是深化国际格局和体系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性时刻。纵观历史上的多次大变局,均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出现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但首先在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方面的突破。工业化进程是国家间力量在分配最普遍、最根本的途径。工业化进程开启的大国崛起的历史进程,带来了国家间力量对比的新变化,产生了国际权力结构的新变局。这是"大变局,的本质动力。

     —摘编自朱锋《"百年大变局,的决定性因素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请你对19~20世纪的世界.大变局"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