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2-02-22 浏览次数:10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运用(共10分)
  • 1. (2021八上·大兴期末) 大兴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称“天下首”。在中华民族抗击日寇铁蹄践踏的    ①   岁月里,这块英雄的土地,成为支京西、冀中武装抗日重要的红色根据地。无数革命先烈,曾经在这里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抛头 , 洒热血。北平(北京)以南,以现在大兴区域为核心,构筑起的“平南”敌后武装抗日战线,用悲壮和牺牲写了    ②   的红色篇章。

    1. (1) 在横线①②处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坚苦     ②可歌可泣 B . ①坚苦    ②歌功颂德 C . ①艰苦     ②可歌可泣 D . ①艰苦    ②歌功颂德
    2. (2)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拼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兴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称“天下首(yì)”。 B . 成为支(yuán)京西、冀中武装抗日重要的红色根据地。 C . 无数革命先烈,曾经在这里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抛头(lú),洒热血。 D . 用悲壮和牺牲(bǔ)写了    ②   的红色篇章。
  • 2. (2021八上·大兴期末) “新大兴,新国门”平南红色文化线上主题展,旨    ①   (zài)更好地整合红色资源,通过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    ②   (zài)现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斗争智慧,重温大兴高光时刻,为“新大兴,新国门”注入红色基因 , 打造平南红色文化名片。
    1. (1) 结合语境,在横线①②处根据拼音依次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在     ②再 B . ①在    ②在 C . ①再     ②在 D . ①再    ②再
    2. (2) 结合前面两段文字,推断加点词语“红色基因”的意思。
    3. (3)       平南红色文化线上主题展,在“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下,探索传播新模式。通过采取全新视角、全域布局、全程谋划、全员参与的宣传推广模式,建立和巩固立体式、矩阵式、多层次的大兴区文化宣传工作主阵地。同时,利用现有资源,推动平南红色文化研究持续深入,提高平南红色文化的传播声量。以期达成扩大区域影响,创新展示空间的效果。

      画直线句作为这段文字的结束语,表达欠妥,请加以修改。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 3. (2021八上·大兴期末) 默写填空。
    1. (1)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2. (2) 兴尽晚回舟,。(李清照《如梦令》)
    3. (3) 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
    4. (4) 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并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4. (2021八上·大兴期末) 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1) 下面对《雁门太守行》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 . 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C . “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易水”既点明了交战的地点,又让人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豪情。 D . 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 (2) 请从修辞或炼字的角度,对“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进行赏析。
  • 5. (2021八上·大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段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 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

    【文段二】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 , 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 , 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子·治国第四十八》)

    【注】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敬上]服从上司。敬,恭顺、服从。上,君上,泛指统治者。③[陵] 同"凌",欺凌、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④[犯禁]触犯禁令。

    1. (1) 用“/”标明【文段一】中画曲线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夫 环 而 攻 之

    2. (2) 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中的一项是(   )
      A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 . 以天下之所顺 C . 奚以知其然也 D . 是以善为国者
    3. (3) 对两个文段中画直线语句的翻译及语境下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翻译:周围三里的城墙,七里的外城。

      理解:这句话写出城小易攻,然而环攻不胜,从而论述了天时不如地利。

      B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翻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连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

      理解:不注重个人的修养,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后果,那就可能战必败。

      C . 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

      翻译: 安心地生活在家乡并且重视自己的产业,这样就能服从上司,害怕犯法。

      理解:从治国上看,百姓贫困才会“安乡重家”,才会“敬上畏罪”,才会“易治”。

      D .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翻译:所以太平无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富裕,动乱多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贫穷。

      理解:百姓的“富”与“贫”与国家的“治”与“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4. (4) 【文段一】【文段二】都论述了治国之道,也都采用的手法,强调了。【文段一】先提出“”的观点,然后指出 “”才能出现最佳局面,从而启发君主应该如何治国。【文段二】强调了“”利于国家的治理。
三、名著阅读(共10分)
  • 6. (2021八上·大兴期末) 《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红军将士长征途中跋山涉水、排除万难的经历。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人物,结合具体内,容谈谈长征精神,并说出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 7. (2021八上·大兴期末) 《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以比喻、拟人等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起来情趣盎然。下面两个语段中有一个语段出自于《昆虫记》,请选出并说明理由。

    语段一: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

    语段二:蝉生活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栖于沙漠、草原和森林。雄蝉会鸣叫,它的发音器在腹肌部,每天唱个不停;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每当蝉口渴、饥饿之际,总会用自己坚硬的口器插入树干,一天到晚地吮吸汁液,把大量的营养与水分吸入自己的身体中,用来延长自己的寿命。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 8. (2021八上·大兴期末)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各题。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甲】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乙】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 (1) 选文第④⑤两段文字,分别从等两个方面,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2. (2) 按要求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第④段第1句“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池沼”中,“假山”和“池沼”的顺序可否颠倒?请结合内容说明原因。

      ②)请结合内容,谈谈你对第⑤段画曲线句中“寂寞”一词语意的理解。

    3. (3) 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请你仿照示例中的“分析”,从第⑤段画直线的【甲】【乙】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 , 分析其表达效果。

      示例: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与我国大部分建筑进行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征。

  • 9. (2021八上·大兴期末) 阅读《石崖上的枣树》,完成各题。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枣树生长在那儿,没有什么养料和水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的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脖子。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古老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⑧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1. (1) 阅读全文,完成表格。

      路过的人

      摘枣打枣

      我和朋友

    2. (2) 结合文章,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②段画直线语句的作用。
    3. (3) 结合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石崖上的枣树》带给你的启示。
五、作文(共40分)
  • 10. (2021八上·大兴期末)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 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汪曾祺曾回忆在西南联大听闻一多先生上课的情景——很多学生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跑来旁听……在他看来,这是一件虽辛苦却很值得的事。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历过这样的事:虽然尝试失败了,但积累了经验;虽然过程有波折,却终有收获;虽然只是配角,但也能光彩熠熠……有些事看起来不如所愿,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这些都是值得的。请以“值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褐蚁小心地绕过了粘在悬崖上的蛛丝,从那个缩起所有的腿,静等着蛛丝震动的蜘蛛旁经过,它们彼此都感觉到了对方的存在,但同过去的一亿年一样,双方没有任何交流。”这是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中的一段描写,他从褐蚁的视角描写了与蜘蛛相遇时的情景。假如你也变为一种昆虫,又会有怎样的经历呢?请把“我是一只   ▲   ”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展开想象,写一篇故事,叙述你的经历。

    要求:⑴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方框用2B铅笔涂黑。

    ⑵请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⑶字数600~800之间。

    ⑷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