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B | C | D |
除去水中的苯酚 | 制取、收集NO | 读取气体体积 | 验证Ksp(Ag2SO4)>Ksp(Ag2S)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c(H2)/ (mol·L-1) | c (Br2)/ (mol·L-1) | c(HBr)/ (mol·L-1) | 反应速率 |
0.1 | 0. 1 | 2 | v |
0.1 | 0.4 | 2 | 8v |
0.2 | 0.4 | 2 | 16v |
0.4 | 0.1 | 4 | 2v |
0.2 | 0.1 | c | 4v |
根据表中的测定结果,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①原子分数坐标可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图中各原子分数坐标:A为(0,0,0),B为(1,1,0),C为(0,1,1),则D原子的分数坐标为。
②若晶体密度为ρg/cm3 , 最近的Cu原子核间距为pm(用含ρ、NA的代数式表示)。
I.C8H10(g)C8H8(g)+H2(g) ΔH1=+117.6kJ·mol-1;
II.CO2(g)+H2(g)CO(g)+H2O(g) ΔH2=+41.2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①0~20min内,用C8H10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C8H10)=。
②起始投料量不变,在不同温度、压强下重复实验,测得H2的平衡体积分数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温度低于T0℃时,以反应(填“I”或“II”)为主,理由为;T1℃时,三条曲线几乎相交的原因为。
C(s) +O2(g) =CO2(g) ΔH2= -393.5 kJ·mol-1
N2(g) +O2(g) =2NO(g) ΔH3= +181 kJ·mol-1
若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在催化剂乙作用下,图中M点对应的速率(对应温度400℃)v(正)v(逆)(填“>”、“<”或“=”),温度高于400℃,NO转化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①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②T℃时,向刚性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O2 , 平衡后测得c(N2O4)为1.0mol·L-1 , 则平衡时N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以分数表示)。平衡后v(正)=(用含a的表达式表示)。
已知:①锌灰的主要成分为ZnO、ZnCl2 , 还含有SiO2、CuO、PbO和FeO。②Cu++Cl-=CuCl↓。回答下列问题:
微粒 | H2S | CH3COOH | CH3COO- |
浓度/(mol·L-1) | 0.10 | 0.05 | 0.10 |
处理后的废水的pH=,c(Zn2+)=。[已知:Ksp(ZnS)=1.0×10-23 , Ka1(H2S)=1.0×10-7 , Ka2(H2S)=1.0×10-14 , Ka(CH3COOH)=2.0×10-5]
实验 | 试剂 | 现象 | |
试管 | 滴管(各1滴) | ||
2mL0.5mol•L-1FeSO4溶液与1滴0.5mol•L-1KSCN溶液 | 饱和氯水 | Ⅰ.溶液立即变为浅红色 | |
稀硝酸 | Ⅱ.溶液立即变为红色 | ||
5%H2O2溶液 | Ⅲ.溶液立即变为深红色,无气体产生 |
已知:Ba2+与SCN-可在溶液中大量共存;SCN-易被氧化为SO。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
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Ⅰ中出现浅红色的原因:、。
①假设1:加入氯水的量少,生成的Fe3+浓度低
②假设2:氯水氧化性强,氧化了部分SCN-
继续以下实验:
i.取Ⅰ中浅红色溶液,(填写实验操作),溶液浅红色消失,从而排除了假设1
ⅱ.向2mL水中滴加1滴0.5mol•L-1KSCN溶液,滴加1滴饱和氯水,加入试剂a(填写化学式),产生白色沉淀。
已知:溶解度:AgSCN(白色)<AgCl<Ag2SO4
分别向下表4支试管溶液中,继续滴加一定浓度的AgNO3溶液至溶液红色恰好褪去,记录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 | 试管 | 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mL |
IV | 实验I中溶液 | 1.52 |
V | 实验II中溶液 | 1.60 |
VI | 实验III中溶液 | 1.84 |
VII | 2mL水与1滴Fe2(SO4)3溶液和1滴0.5mol•L-1KSCN溶液 | 2.40 |
①用化学用语表示滴加AgNO3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
②由Ⅳ~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