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3章 运动和力 /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下3.4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2-03-04 浏览次数:6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在探究“力和运动关系”的活动中,小明让同一小车从相同高度滑下,分别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纸板、玻璃等物品。关于小车在不同物体上的运动情况以下四个说法中有一个是理想化的推论,其余三个是可靠的事实,其中理想化推论是( )

    A . 小车在毛巾、纸板、玻璃上都将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 B . 小车在玻璃上滑行的距离比在毛巾上滑行的距离远 C . 小车在玻璃上所受阻力小 D . 如果没有阻力,则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
  • 2.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B . 高速公路上汽车限速是为了安全,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 . 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撞线后还要跑出去一段距离,是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 . 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这是为了减小惯性,增强歼击机的灵活性
  • 3.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解释的是( )
    A . 百米赛跑的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 B . 用力拍衣服,衣服上的灰尘掉下来 C . 敲打花盆,鉴别花盆质量的好坏 D . 人走路被石头绊一下,身体向前倾斜
  • 4. 掷实心球是中考体育加试的必考项目。对于空中运动的实心球来说( )
    A . 由于惯性,运动状态不变 B . 不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变 C . 由于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 . 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5. 五一假期,小江一家开车到开化钱江源游玩。下列是小江对游玩场景的描写,其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 . 早上冲出家门,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跑到车边很难停下 B . 上车后系上安全带可以减小行车时的惯性,从而减少意外伤害 C . 上山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导致爬山越来越慢 D . 爬上山顶抛出太阳帽,太阳帽离手前后惯性不变
  • 6. 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子向前跌倒(图甲)。继续行走一会儿,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子向后摔倒(图乙)。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 图甲、乙两种情景中,小刚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B . 图甲、乙两种情景中,小刚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C . 图甲情景中,小刚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图乙情景中,小刚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D . 图甲情景中,小刚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图乙情景中,小刚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 7. 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在( )
    A . 间接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B . 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C . 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 D . 大量的实验和科学家的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 8. 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 . 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C . 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D . 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9.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凭空想象出来的 B . 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 . 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D . 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 10. 如图所示,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的小车:①在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短;②如果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上,将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如果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长;④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较短;⑤在水平平整的木板表面上,运动路程较长。则下面的判断和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

    A . 事实①④⑤,推论②③ B . 事实①④⑤,推论③② C . 事实①②③,推论④⑤ D . 事实①③②,推论⑤④
  • 11. 小红同学用实验研究当物体不受力时,将怎样运动。她已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为得出研究结果,她必须再进行的实验步骤是( )

    A . 将小车从高于H的地方释放,再进行几次实验 B . 改变小车的质量,从H高处释放,再进行几次实验 C . 用表面光滑程度不同的物体取代毛巾再进行几次实验 D . 改变斜面倾斜的角度,再进行几次实验
  • 12. 下列几种现象中,不需要对物体施加力的是( )
    A . 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B . 物体从运动变为静止 C . 物体做曲线运动 D . 物体在光滑平面上做勻速直线运动
  • 13. 如图所示,一个小球被竖直抛向空中,上升过程中经过A点到达最高点B。如果小球到达A点处时,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 )

    A . 立即静止在空中A点 B . 继续向上运动一段,最后静止在B点处 C . 以A点时的速度匀速直线向上运动通过B点 D . 继续向上运动一段,到达B点处后匀速直线向下运动
  • 14. 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1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计空气阻力,那么10 s后它的速度是( )
    A . 2 m/s B . 0 C . 10 m/s D . 无法判断
  • 15. 忽略一切阻力,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大石头的运动情况是( )
    A . 始终静止不动 B . 动了一点点,很快停下来 C . 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 D . 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
  • 16. ①开车系安全带;②司机为节省燃油,在汽车要进站时,提前关闭油门;③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④跳远运动员都是助跑一段距离才跳。上述事例中,利用了惯性的有(填序号)。
  • 17. 把一叠硬币放在桌子上,用一根薄塑料尺贴着桌面迅速打击底部的硬币。
    1. (1) 实验结果是被击中的硬币飞出,其他硬币不动。

      对上述实验现象有以下几种解释,这几种解释都有错,请你在错的地方画一条横线。

      A.最下面的硬币受外力作用,克服惯性,飞出去了;

      B.上面的硬币没有惯性,所以静止不动;

      C.上面的硬币受到惯性作用,所以仍落在原处。

    2. (2) 实验结果的正确解释是:这叠硬币原来都处于静止状态,被击中的硬币由于受到塑料尺的的作用,改变原来的状态,飞出去,而其他硬币没有受到塑料尺的力的作用,由于,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 18. 如图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有A、B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A、B两物体(填“会”或“不会”)相撞,原因是: 。

  • 19.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的时候,总保持状态或状态。即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状态。
  • 20.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21. 假设法在我们学习科学中经常应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是小科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 m处,原本可以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现若将一块比镜面大的遮挡物放在镜子后面,则他(填“能”或“不能”)看到自己的像。
    2. (2) 图乙中绳子悬挂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绳.子断裂瞬间电灯失去重力,电灯将“加速向下运动”“匀速向下运动”或“静止”)
    3. (3) 图丙是运动会的铅球赛场上,一位同学将铅球奋力掷出的情景。若铅球飞行至最高点时一切外力消失,那么接下来铅球的运动轨迹是(填“a”“b”或“C”)
  • 22. (2021八上·温岭月考) “旋蛋实验”可以判断一个鸡蛋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快速旋转该鸡蛋,用手制动后又立即释放,如果鸡蛋又“自动”转动起来,那么这个鸡蛋一定是鸡蛋,这是因为
  • 23. (2021九上·金华期中) 如图所示,将一根弹簧和一只质量为1kg的金属球(球上有一直小孔)套在铁架台的金属杆AB上面。现将小球提到B端后松手,小球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1. (1) 弹簧原来的长度(填大于、小于、等于)40厘米。  
    2. (2) 在整个过程中,小球在时动能最大。(选填“t1”或“t2”或“t3”)。
  • 24. (2021九上·绍兴期中) 如下图所示是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住一个重为 的运动员,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A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B点是该运动员速度最快位置,C点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忽略空气阻力,则该运动员在B点时受到的拉力FG1(选填“>”、“=”或“<”);若另一个重为 的运动员完成相同的运动过程,则速度最快时位于(选填“B点”、“B点上方”或“B点下方”).

  • 25. (2021七下·仙居期末) 运动员推铅球,铅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铅球具有,最终会落向地面是因为受的作用。落到地面时,会将地面砸出一个坑,这说明力能使物体
三、实验探究题
  • 26. 小涛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填“a”“b'或“c”)。
    2. (2) 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 ,速度减小得越
    3. (3) 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
    4. (4) 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
    5. (5) 上述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有科学推理和 。
    6. (6) 从这个实验可以推测出的结论是
  • 27. (2020八上·余姚期中) 语馨同学和小娟同学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所示。
    1. (1) 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语馨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娟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语馨觉得小娟“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

    2. (2) 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语馨和小娟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

      接着,语馨和小娟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把半径为0.5m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杠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N。让质量为30g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小钢球初始位置

      A

      B

      C

      距压力传感器高度/m

      0.5

      0.4

      0.3

      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N

      1.90

      1.78

      1.66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若要验证猜想二,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需对上述实验进行哪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①

      实验后,她俩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有了新的猜想: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需要的力还可能与人和车的总质量有关。于是,她俩又展开了后续实验探究……

  • 28. (2020·湖州) 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快慢(单位时间内运动速度的改变量)与物体受力大小的关系,在创新实验室做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了一个导轨。导轨上的小车用细绳跨过定滑轮(摩擦不计)与重物相连,小车上固定一个宽为d=1厘米的挡光片。在导轨上A、B两个位置各固定一个光电门。光电门如图乙所示。光电门内有一束光从N射向M,M处装有光传感器。当有物体经过NM之间把光挡住时,传感器能记录光被挡住的时间t,这样就可求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A和vB。两个光电门配合使用还能测出挡光片从A运动到B的时间tAB

    实验步骤:

    ①保持重物P质量不变,让小车从OA间任意点释放,分别测出挡光片经过A、B两位置的挡光时间tA和tB , 以及挡光片从A运动到B的时间tAB , 计算出单位时间运动速度的改变量(用a1表示),即a1= 。重复实验。a1近似相等。

    ②增大重物质量且保持不变,让小车从OA间任意点释放,按照①的操作,计算出单位时间运动速度的改变量(用a2表示)。重复实验。a2近似相等,且a2>a1

    1. (1) 在实验①时,某次挡光片经过A位置的挡光时间tA为0.025秒,则挡光片穿过光束的速度vA
    2. (2) 该实验中为什么用重物P来提供拉力?
    3. (3) 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4. (4) 上述结论可以解释汽车在行驶过程中      的现象。
      A . 制动力(阻力)越大,汽车越容易停下来 B . 质量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 C . 速度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
  • 29. (2020七下·温州月考) “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 (1) 伽利略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用字母表示)。

    2. (2) 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点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 30. (2019八上·宁波期中) 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小敏进行了如下实验: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让同一辆小车由同一斜面上,分别从A、B、C处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记录在表中,实验重复三次。
    表面 小车运动的距离/厘米
    材料 从A处下滑 从B处下滑 从C处下滑
    毛巾 44 45 45 27 28 27 14 |13 13
    棉布 50 51 50 31 30 31 16 15 16
    木板 67 68 68 41 40 41 21 20 21
    1. (1) 实验中,要求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有相同的
    2. (2) 比较实验数据发现,小车运动状态改变最慢的是在表面上。
    3. (3) 实验结果能证明       (选填序号)。
      A . 物体运动需要力 B .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 牛顿第一定律
四、解答题
  • 31.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 s末的速度是2 m/s,则2s末的速度是4 m/s,3 s末的速度是6 m/s……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1内移动的距离s=vt,在它的v-t图像中(如图甲),阴影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着v-t图像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

    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在10s末速度达到10m/s,然后以此速度做50s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减速慢慢停下。

    1. (1) 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图乙中作出汽车在1min内的v-t图像。
    2. (2) 求这1 min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3. (3) 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使汽车前进的牵引力F1和阻碍汽车运动的阻力F2 , 试分析这一分钟内F1和F2的大小关系。

  • 32. 实验的成功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图所示为“观察惯性现象”的活动,在抽出纸板的过程中,为了有更明显的实验现象,请你从实验的器材选择和操作两方面至少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 33. (2021七下·临海期末) 如图,物块A竖立在光滑的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后来小车突然被铁块B挡住。(小车平面足够长)

    1. (1) 请画出物块A随小车一起作匀速 直线运动时的受力示意图;
    2. (2) 当运动的小车突然被铁块B挡住时,请分析物块A将怎样运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