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物理2022年初三《物态变化》一轮复习

更新时间:2022-03-07 浏览次数:49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八上·朝阳期末) 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点为48℃,则标准大气压下 48℃的海波(   )
    A . 处于固态 B . 处于液态 C . 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 以上都有可能
  • 2. (2021八上·江阴期中)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 . 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 . 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D . 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 3. (2021八上·滦南期中) 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的温度计,检验表明: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测冰水混合物温度时,它的示数为4℃;测沸水温度时,它的示数为94℃。如果用此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31℃,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A . 31℃ B . 26℃ C . 30℃ D . 32℃
  • 4. (2022八上·深圳期中)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 . 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C . 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 D . 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 5. (2021八上·玉林期末) 如图甲所示,是小坤“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甲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物质受热更快 B . 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2℃ C . 图丙中物质在AB段处于固态,该物质是晶体 D . 图丙中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 6. (2021八上·灌阳期末) 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关于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海波的沸点是48 ℃ B . 海波在BC段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C . 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 . 熔化过程持续了12min
  • 7. (2021九上·林甸期末)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冬季雪场的制雪机将水吸入后再将“白雾”喷酒到高空,落下来便形成了“雪”,这是一种凝华现象 B . 戴眼镜的同学从冰冷的户外回到室内,镜片上会形成一层小水珠,发生这一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 C . 夏季雪糕周围的“白气”和开水上方的“白气”属于同一种物态变化 D . 春天积雪消融,但气温很低,这是由于积雪液化放热的结果
  • 8. (2021八上·坡头期末)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下列图中各图是小丽拍摄的生活美景,其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 草叶形成“白霜” B . 冰雪遇暖消融 C .  露的形成 D . 冬天河水结冰
  • 9. (2021·克什克腾旗模拟) 《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已是悬崖百丈冰,独有花枝俏”,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 10. (2022八上·陵城期中) 淡水资源缺乏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太阳能、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图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先升华,后液化 B . 先汽化,后液化 C . 先汽化,后凝华 D . 先液化,后汽化
  • 11. (2021·鞍山) 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下列选项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

    A . 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 B . 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C . 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 D . 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
  • 12. (2024·墨玉模拟) 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B .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 . “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 13. (2024九下·米东模拟) “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霜的形成属于(  )
    A . 凝固 B . 液化 C . 凝华 D . 升华
  • 14. (2024九下·夷陵月考) 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 . “山明水浄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 15. (2021八上·江汉期中) 周末下午烈日炎炎,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罐可乐,放在餐桌上,不一会儿这罐可乐“大汗淋漓”。下列现象与此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 水烧开后壶嘴附近冒“白气” B . 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C . 阳光下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D . 燃烧的蜡烛在“流泪”
  • 16. (2024九下·呼和浩特模拟)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B .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 .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 .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 17. (2024九下·潘集模拟)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 “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 “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 . “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 “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 18. (2021·龙东)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暮春,露珠晶莹,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 . 盛夏,晨雾飘渺,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 深秋,雾凇洁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 隆冬,大地冰封,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 19. (2021·娄底) 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如图所示。下列描述的几种现象中,通过汽化形成的是(   )
    A . 植物上的“露珠消失” B . 春天来了“冰雪消融” C . 严寒天气“泼水成冰” D . 冬天树木上的“雾凇”
  • 20. (2024九下·兖州模拟) 下列对谚语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 “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 “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 21. (2021·青岛) 吟诵古诗,品读经典,收获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 “九月降霜秋早寒”,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 . “两岸青山相对出”,描述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D . “风吹草低见牛羊”,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22. (2024八上·夏津期末) 在学校组织的物理知识情景剧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扮演霜、雾、冰、水蒸气,他们的台词正确的是(   )
    A . 甲:我是由水凝华而来,期间需要吸热 B . 乙:我是由水汽化而来,期间需要放热 C . 丙:我是由水凝固而来,期间需要吸热 D . 丁:我既可以变成甲,也可以变成乙,期间均需要放热
  • 23. (2024九下·邯郸模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液化现象 C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二、填空题
  • 25. (2023八上·湖北期中) 端午节时很多人家会煮粽子。煮粽子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打开锅盖取粽子时要注意防烫伤,因为水蒸气液化(填“吸热”或“放热”);将剩下的粽子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取出时,粽子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 26. (2021·吉林)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实验前需要调节铁圈的高度,此时的酒精灯应(选填“点燃”或“不点燃”);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 ;图丙是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 27. (2022八上·封开期末) 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体积变大。
    1. (1) 该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此过程(选填“吸热”或“放热”);
    2. (2) 若1cm3该物质的液体质量为m1、固体质量为m2 , 则m1m2(选填“>”“=”或“<”)。
  • 28. (2021·苏州) 如图是插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保持路基冻土不熔化。在热棒内封装有一定量的氨,棒内下端的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液化),热棒应采用好的材料制作,以提高热棒的工作效率。

  • 29. (2024八上·酒泉期末) 在少雨干旱的季节,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必要时可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迅速(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
  • 30. (2023八上·青县月考)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成小水滴或直接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三、实验探究题
  • 31. (2023·郓城模拟) 图甲是小明“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某时刻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 ℃。
    2. (2) 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到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主要目的是使碎冰块
    3. (3) 图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此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 (4) 小明又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 (选填“试管”、“烧杯”或“试管和烧杯”)中的水发生了沸腾现象,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发生变化。
  • 32. (2021八上·大连期末)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两组同学从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各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1. (1) 实验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的目的是(写出一条理由即可)。
    2. (2) 图丙是实验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其读数是℃。
    3. (3) 图丁是两个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图象,其中图象(选填“a”或“b”)是根据乙实验装置的数据绘制的;生活中利用类似的办法煮食物,可以使食物熟的更快,其原因是
    4. (4) 同学们观察到戊图中明显的实验现象时,温度计示数(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这时气泡内的气体是(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 33. (2021·常德) 小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 (1) 甲图装置错误的地方是
    2. (2) 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乙中(选“A”或“B”)。
    3. (3) 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4. (4) 通过这个实验,小芳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选填“保持大火”、“调为小火”)的道理。
  • 34. (2021·宿迁) 在“观察液体的沸腾”实验中,将质量和初温相同的a、b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容器中,用相同的热量加热,如甲、乙两图所示,每隔相同时间,测量液体的温度,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1. (1) 由a、b两种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出现,可以得出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但是保持不变。
    2. (2) 由a/b两种液体沸腾前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可以探究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这种属性是物物质的
    3. (3) 小明认为利用此装置还可以探究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种类的关系,于是增加了相同的装置如图丁,向容器内倒入的液体a与甲、乙装置中的液体质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后应与图所示的实验相比较。
  • 35. (2021·湘潭) 冬天给道路撒盐,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为了解其原因,小明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盐冰(浓盐水冻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 (1) 将盐冰打碎后放入烧杯,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2中温度计示数为 ℃;
    2. (2) 观察现象,记录实验效据,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盐冰的熔点为 ℃;熔化过程中,盐冰水混合物的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 (3) 实验时烧杯外壁出现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 (4) 由实验可知,盐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