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1月...

更新时间:2022-03-28 浏览次数:1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孔子虽谓“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却对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颇加称许;孟子则尊王黜霸,对诸侯以王政相勉,希望新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让天下“定于一"。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周王室权威得以恢复 B . 君主专制的时代诉求 C . 儒法思想的相互融合 D . 社会变革的进程加速
  • 2. (2023·南京模拟)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故重武轻文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人还以卫青、霍去病为榜样,认为他们虽然不读书,却能成为公辅,故“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这反映出当时(   )
    A . 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流动 B . 唯才是举成为社会共识 C . 佛道两家发展为时代主旋律 D . 社会动荡激发爱国情怀
  • 3. (2021高三上·绵阳月考) 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流转之频繁远超前代,当时即有“千年田换八百主”之说。这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甚至有人认为发生了一场“宋代农业经济革命”。据此可知,这一土地政策(   )
    A . 阻碍了商业发展 B . 发展了田庄经济 C . 激化了社会矛盾 D . 优化了资源配置
  • 4. (2022高三上·荆州月考)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世界的本原是气,宇宙万物皆由气所化生,强调“医者贵在格物”。宋应星认为,《天工开物》中总结的各种生产技术,实际是某种原始材料“气”在“天工”作用之下形成的不同制造物。这可以用来说明,明清时期(   )
    A . 科学著作缺乏理论思维 B . 格物精神促进技术探究 C .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D . 西学东渐改变国人观念
  • 5. (2022·红桥二模) 招商局成立之后,承运漕粮成为招商局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抢夺此笔生意, 1875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表示,情愿将漕粮运费从招商局的每担6钱左右降至1钱。《申报》惊呼:“此事惊闻之下,未免太觉其减价。”因李鸿章和招商局坚决抵制,才未成行。据此可知,当时(   )
    A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 . 漕运成为中外争夺焦点 C . 民族企业生存环境恶劣 D . 大众媒介关注政治变革
  • 6. (2021高三上·绵阳月考) 正是在西潮冲击造成中外竞争的新局面下,革命发生了,并极其顺利到几乎轻而易举取得成功。梁漱溟就曾慨叹, “这么一个大的国家,几百年的统治,一转移间即被推翻”了。这反映出当时(   )
    A . 革命成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 清末新政未取得显著成效 C . 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D . 改变中国现实的迫切愿望
  • 7. (2021高三上·绵阳月考) 下列是1941年美术家古元在延安创作的木刻画图5《逃亡地主又归来》,该图意在说明边区(   )

    A . 封建势力卷土重来 B . 土地革命深入人心 C . 贯彻落实统战政策 D . 阶级矛盾得以消防
  • 8. (2021高三上·绵阳月考) 图6是中国东北地区工业指数变化情况。该时期东北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推动了工业化 B . 基于国家安全的重点投入 C . 国家一五计划的着力打造 D . 生产关系调整释放经济活力
  • 9. (2021高三上·绵阳月考)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确立的对外战略 20和政策主要有三点:一是对国际形势作出和平与发展的大判断;二是明确了中国外交从“一条线”向“全方位”发展;三是重新阐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外交政策调整旨在(   )
    A . 为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B . 发挥负责任大国担当 C . 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0. (2022高二下·崇州月考) 罗马共和国后期,裁判官利用自己享有的特殊权力,创造了程式诉讼。一方面通过格式化的程式书状把司法权的运行纳入程序的规范中,另一方面又赋予裁判官以直接发布强制性令状的特权,弥补司法的缺陷。据此可知,程式诉讼(   )
    A . 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B . 确立了法官的司法垄断地位 C . 协调了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冲突 D . 保证了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
  • 11. (2022高二下·可克达拉月考)  1851年英国举办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期间,很多工厂和公司以不同形式鼓励工人参观展览:有的出钱购买门票,有的给员工放假并发放一定的补贴,有的对参观费用给予报销。这从侧面反映出(   )
    A . 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 B . 工业革命激化了阶级矛盾 C . 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完善 D . 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完善
  • 12. (2021高三上·绵阳月考) 1925年,当时在苏联考察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写到:“目前苏联的制度下没有直接禁止为盈利而进行的买卖。当局的政策不是禁止这种职业,而是使之不稳定,变成可耻的职业。”这可以用来说明苏联(   )
    A . 经济政治危机极其严重 B . 集体化挫伤了民众热情 C . 新经济政策终结的命运 D .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二、非选择题
  • 13. (2021高三上·绵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德意志帝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就业人口结构的调整, 1871—1913年间工业领域的就业人数从501.7万人飙升至1172万人,增长率高达134%。在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发展最为迅速,以至于出现了欧洲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极速城市化”,1871—1910年间德国城市人口净增2413万人,而总人口增加了2386.7万人。1891—1910年间,大约有91个城市推行了行政区合并政策,这些城市的人口增加了173万。新增人口基本上都生活在城市,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住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供水、排污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的基建步伐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挑战。

    ——摘编自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危机》

    材料二:表1为1820年一1949年若干重要年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

    全国总人口(万人)

    诚市人口数(万人)

    诚市化率(%)

    1820

    37377

    2420

    6.5

    1840

    41281

    2769

    6.7

    1843

    41724

    2825

    6.6

    1893

    33671

    2769

    8.2

    1901

    42645

    4173

    9.8

    1920

    44715

    4742

    10.6

    1931

    46884

    5106

    10.9

    1936

    46962

    5281

    11.2

    1949

    54167

    5765

    10.6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速城市化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问题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德国相比,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阻碍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中国城市化的认识。
  • 14. (2021高三上·绵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线建设是中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严峻的国际局势下,基于战备需要而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调整,深刻改变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和城市格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三线建设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 / / // / /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 15. (2021高三上·绵阳月考) 【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国的屋舍之税起源很早,且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先秦的“廛布”首向官府管辖市场中的商业用房征税。汉代的“市肆之税”指向官府和私人用房,既有商业性用房也有居住用房,具有城市土地利用、屋舍和经营税共征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店舍之征开始对房屋划分等级,屋舍之税的征收办法开始具体化。唐代“间架税”具有单一屋税的性质,征税办法的操作性强。五代十国时期“屋税”之名正式出现,且成为国家常赋。宋代确立城郭之赋以及宅税和地税的分野。由此,屋税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税目,改变了此前屋舍、土地利用和经营税混而征之的情况。这一嬗变,是我国古代城市不断发展、人口增多、城市建筑用途多样、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结果。

    ——据吴晓亮等《先秦至唐宋屋舍之税嬗变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到唐宋房产税制度演变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房产税改革的原因。
  • 16. (2021高三上·绵阳月考) 【历史——选修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3年10月,德国借口退出裁军会议, 10月19日,又宣布退出国际联盟,摆脱了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对他的束缚。1935年,萨尔区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举行公民投票,结果德国大获全胜,于是希特勒的扩军步伐大大向前了一步。法国对德国的军事行动深感不安,于是1935年4月11日联合英国意大利召开了斯特某萨会议。一致对德国的违约行为表示遗憾,并声明要采取联合行动,反对危及欧洲和平的单方面违反和约的行为。这样结成了抗衡德国的斯特某莎阵线。但是,英国、意大利两国都表示不考虑制裁,因而大大缩小了阵线的威慑力。1935年6月,英、德两国以换文的形式缔结了《英德海军协定》,英国瞒住斯特莱莎阵线的伙伴,同阵线的针对国作交易,使得两个月前刚形成的抗德阵线事实上化为乌有。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特莱莎会议召开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特莱沙阵线瓦解的原因。
  • 17. (2022·泸县模拟)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晏阳初( 1890—1990),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中国乡村建设家。1923年,晏阳初创办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在北京成立。他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出发,将乡村改造和平民教育有机结合、整体推进。晏阳初通过调查和实践,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治理方略。他希望以教育为工具,推动乡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此外,晏阳初始终相信中华民族的智慧潜力,他认为,这个民族的许多人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阶层的压迫,才变得自私自利、愚味无知、贪图安选、不求上进。“如果中国要再生,就得抓住真理、生命、信仰三种东西努力,不然,整个民族就完了,没有希望了”。在后学者眼中,他的平民教育、公民教育、组织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自成一体,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思想之一。

    ——摘编自吴相湘《晏阳初传》等

    1. (1) 根据材料概括平民教育家晏阳初主要的教育思想。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