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38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 1. (2021高二下·安吉期中)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yān)哭(dòng)跷板(qiāo)移默化(qián) B . (shǔn)片(tà)大梁(tiāo)       喁私语(yú) C . 凉(yìn)然(wǔ)巴狗(hǎ) 沸反天(yín) D . 扰(tāo) 油(zhī)克衫(jiā)        长歌哭(dàng)
  • 2. (2021高二下·安吉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卓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当诱惑袭来,高尚纯美的思想便会像仁慈的天使,翩然降临,守护心灵。 B .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陨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C . 验证码就是出现在网页上那些小小的方框,里面显示了一组组弯弯曲曲的字母和数字,而用户则被要求正确誉写这些字母和数字,以此进行注册或者登陆账户。 D . 观看过《小戏骨白蛇传》的影迷们,都赞周芷莹有表演天赋。小孩演大人,既体现萌娃新萌态,又让观众有进入时光隧道的年代穿越感,难怪她已然蹿升成热门讨论对象。
  • 3. (2021高二下·安吉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所谓开放,就是要借他山之石,师心自用 , 促进自我发展。 B . 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 . 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 , 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D . 去年春节晚会上,贾玲、张小斐联袂打造的小品《啼笑皆非》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在这笑声中人们心中的所有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
  • 4. (2021高二下·安吉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 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B . 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C . 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 . 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 5. (2021高二下·安吉期中)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多年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银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B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乡下一起追逐萤火虫的美好往事吗? C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时至中秋,又到团圆时,中秋节活动开始了,大家意兴盎然,在赏月抒怀中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D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郊游中,我们以如此的装束和心态,一定能获得别样的人生乐趣吧。
  • 6. (2021高二下·安吉期中) 下列对“法律援助中心”的图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图标由盾牌、一颗心、两只手和文字“法律援助”四部分组合而成,线条流畅,构图简洁。 B . 图标的主体是象征着爱心的“心”和紧紧相握的双手,因此图标被命名为“携手同心”。 C . 图标的寓意是法律援助中心伸出法律援助之手,献出一片爱心,突出了法律的帮助和爱心的汇聚。 D . 图标中的盾牌,象征着国家法律的尊严;图标中的双手,意味着人们应和睦相处。
  • 7. (2021高二下·安吉期中)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又因为《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所以又称骚体。 B .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他的《师说》中提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 . 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有纪传体的《史记》等。 D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是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而“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 8. (2021高二下·安吉期中)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 吾道一以贯之 C .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 D .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 9. (2021高二下·安吉期中) 下列各组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 . 文 郁郁乎哉(完美)      小人之过也必(掩饰)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为?     (修饰,讲求仪表) B . 过 无乃尔是与?(责备)    观 , 斯知仁矣(过错)故人庄(经过) C . 同伐异(偏袒)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结党)   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别) D . 比 鳞次栉(排列)    君子周而不(勾结)及三年,可使有勇(等到)

  • 10. (2021高二下·安吉期中) 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对他们自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奇怪啊! B .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后来秦国再次攻击赵国,李牧接连使秦国退却。 C .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青山白水互相缭绕,外部与天边交会,四面望去浑然一体。 D .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客人有时吹起了洞箫,循着歌声伴奏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 11. (2021高二下·安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端午节的起源,其历史可能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一般称为“五月五日”,专称“端午”,则可能较晚。有人认为“端五节”之所以叫“端午节”,是因为原来的端五节选择在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也有人认为因周历建寅,即以正月为寅月,五月为午月,所以“端五”又称“端午”。这两种说法,可能都缺乏说服力。

        生活在三国时期至西晋的周处曾著有《风土记》一书,记载各地习俗,其书已轶亡,晚唐人李匡乂《资暇录》,其中载有《风土记》关于“端午”应该为“端五”的说法:“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今人多书‘午’字,其义无取焉。余家元和中端五诏书并无作‘午’字处。而近见醴泉县尉厅壁有故光福王相题郑泉记处云:‘端五日。’岂三十年端五之义别有见耶。”或许,“端五”变为“端午”,仅仅是传习之讹而已。

    (摘编自方铭《楚文化与屈原》,《人民政协报》2020年2月24日)

        材料二:关于端午的起源,说法不下十种,诸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勾践、夏至节、祭龙等等。较为合理而可信的说法,是端午节源自先秦的夏至节。

        夏至,是先秦古人最早确定的四大节气之一。古人以为阳气于此日至极、阴气于此日始兴而“阴阳争,死生分”,乃企望能于此日助阳抗阴、得生避死、除害获福、去凶化吉。相沿成习,夏至也成了民俗活动日渐丰富的传统夏至节。夏至节的日期,一般在三代古历中切合农事的夏历五月、即仲夏之月的五日前后。或许随着阴阳五行说盛行,战国时人以阴阳消长来说明时节变化,以五行配四时、五方而尚“五”,既尤为重视阴阳消长最为急剧的夏至,又因为尚“五”而将节日固定在五月五日。

    (摘编自蔡靖泉《端午为屈原的节俗演变与文化意义》,《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材料三:关于端午的起源,一是屈原,一是介子推,又一说暗示这节日是起源于伍子胥的,还有说是起于越王勾践的。以上四说究竟那一说可靠,或都不可靠,暂时不必管。我们应注意的是传说的地域分布,四分之三(屈原、伍子胥、勾践)属于南方,这和竞渡与吃粽子两个主要节目的地方性正相符合,因为竞渡与粽子的先决条件,显然是多河港与产稻米,而这二者恰好都是南方的特色。再就三说看,其中三分之二又是属于吴、越的(伍子胥、勾践),而铸水心镜的扬州,也属于这个区域,这点消息也是值得玩味的。书传中关于端午的记载,最早没有超过东汉,而事实上吴、越一带的开辟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风俗,自从东汉以来,吴、越地域渐被开辟,在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对流中,端午这节日才渐渐传播到长江上游以及北方各地。这是一个合理的推测,详细的论据,等下文再陈说,暂时我们只想借它为出发点,来再测验一下端午与龙的关系。如果我们能证明吴、越与龙有某种不可分解的关系,那么我们前面所拟定的前提,即端午的起源与龙有着密切关系的前提,便果真可以成立了。

    (摘编自闻一多《端午考》,《神话与诗》200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1. (1) 下列材料中对端午名称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端午节一般称为“五月五日”,“端五节”之所以叫“端午节”,是因为五月为午月,也是五月的第一个午日。 B . 生活在三国时期至西晋的周处《风土记》一书,记载了各地习俗,也明确记载关于“端午”应该为“端五”的说法。 C . 作者根据晚唐人李匡乂《资暇录》上记载内容推断,“端五”变为“端午”,可能只是以讹传讹。 D . 古人认为五行配四时、五方而尚“五”,既尤为重视阴阳消长最为急剧的夏至,又因为尚“五”而将节日固定在五月五日。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关于端午的起源 ,说法不下十种 ,其中有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勾践、夏至节、祭龙等说法。 B . 古人以为夏至日阳气至极、阴气始兴,希望能在这一日助阳抗阴、得生避死、除害获福、去凶化吉。 C . 作者认为,关于端午起源说法即便不可靠,也可以用来作为推测的依据,并得出端午最早起源于吴、越之地的结论。 D . 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风俗,后来在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对流中,端午节才渐渐传播到各地。
    3. (3)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者关于端午起源的基本观点。
  • 12. (2021高二下·安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长河(节选)

    沈从文

        辰河中部小口岸吕家坪,河下游约有四里一个小土坡,名叫“枫树坳”,坳上有个滕姓祠堂。祠堂前后十几株老枫木树,叶子已被几个早上的严霜,镀上一片黄,一片红,一片紫。祠堂位置在山坳上,地点较高,向对河望去,但见千山草黄,起野火处有白烟如云。村落中乡下人为耕牛过冬预备的稻草,傍附树根堆积,无不如塔如坟。河下船埠边,有从土地上得来的瓜果、薯芋,以及各种农产物,一堆堆放在那里,等待装运下船。三五个小孩子,坐在这种庞大堆积物上,相互扭打游戏。更远处有皮鼓铜锣声音,说明某一处村中人对于这一年来人与自然合作的结果,因为得到满意的收成,正在野地上举行谢土的仪式,向神表示感激,并预约“明年照常”的简单愿心。

        祠堂前老枫树下,摆摊子守坳的,是个弄船老水手,好像在水上做鸭子漂厌了,方爬上岸来做干鸭子。这一天,他听到两个赶路的乡人讨论城里的“新生活”,他虽说是个老江湖,“新生活”是什么,究竟不清楚。老水手不说话,向远处看,看到对河橘子园那一片橘树,和吕家坪村头那一簇簇古树。他想:“来就来你的,有什么可怕?”两个过路人走后,老水手却依然坐在阳光下想心事。

        他预备过河去看看。对河萝卜溪村子里,住了个人家,和他关系相当深。他得把这个重要消息报告给这个一村中的带头人知道,好事先准备一番,免得临时措手不及,弄得个手忙脚乱。因此收拾了摊子,扣上门,向河边走去。

        上了渡船,掌渡的认识他,正互相招呼,河边又来了两个女子。一个年纪较小的,脸黑黑的,下巴子尖尖的,穿了件葱绿布衣,月蓝布围腰,围腰上还扣朵小花,用手指粗银链子约束在背后,链子尽头还系了一个小小银鱼作坠子,一条辫子盘在头上,背个小小细篾竹笼,放了些干粉条同印花布。一个年纪较大的,眼睛大,圆枣子形脸,穿蓝布衣印花布裤。年青人眼睛光口甜,远远的一见到老水手,就叫喊老水手:

        “满满 , 满满,你过河吗?到我家吃饭去,有刀头肉,焖黄豆芽。”

        老水手一看是夭夭姊妹,就说:“夭夭,你姊妹赶场买东西回来?我正要到你家里去。你买了多少好东西!”他又向那个长脸的女孩子说:“二妹,你怎么,好像办嫁妆,场场都是一背笼!……”老水手对两个女孩子只是笑,因为见较大的也有个竹笼,内里有好些布匹杂货,所以开玩笑,说是陪嫁用的。那个枣子形脸的女子,为人忠厚老实,被老的一说,不好意思,腮帮子颈脖子通红了,掉过头去看水。

        掌渡船的说:“二姑娘嫁妆有八铺八盖 , 早就办好了。我听你们村子里人说的。头面首饰就用银子十二斤,压箱子十二个元宝还在外,是王银匠说的。夭姑娘呢,不要银的,要金的。谁说的?我说的。”

        末后的话自然近于信口打哇哇,图个嘴响,不必真有其事。夭夭虽听得分明,却装不曾听到,回过头去抿着嘴笑,指点远处水上野鸭子给姊姊瞧。

        老水手说:“夭夭,你一个夏天绩了多少麻?我看你一定有二十四匹细白麻布了。”

        夭夭注意水中漂浮的菜叶,头也不回。“我一个夏天都玩掉了,大嫂子麻布多!”

        掌渡船的又插嘴说:“大嫂子多,可不比夭夭的好。夭夭什么都爱好。”

        夭夭分辩说:“划船的,你乱说。你怎么知道我爱好?”

        掌渡船的装作十分认真的神气:“我怎么不知道?我老虽老,眼睛还上好的,什么事看不出。你们只看看她那个细篾背笼,多精巧,怕不是贵州云南府带来的?值三两银子吧。你顶小时我就说过,夭夭长大了,一定是个观音,哪会错?”

        “你怎么知道观音爱好?”

        “观音不爱好,怎么不怕路远,成天从紫竹林到南海去洗脚?多远一条路!”弄渡船的一面悠悠闲闲的巴船,一面向别的过渡人说:“我说知道就知道。我还知道宣统皇帝退位,袁世凯存心不良要登极,我们湖南人蔡锷不服气,一掌把他推下金銮宝殿。人老成精,我知道的事情多咧。”

        几句话把满船人都逗笑了。

        大家眼光注意到夭夭和她那个精巧竹背笼。那背笼比起一般妇女用的,实在精细讲究得多。

        渡船到河中时,夭夭向老水手说:“满满,你坳上大枫木树,这几天真好看。叶子同火烧一样,红上了天,一天烧到夜,越烧越旺,总烧不完。我们在对河稻草堆上看到它,老以为真是着了火。”

        老水手捉住了把柄说:“夭夭,你才说不爱好看的东西,别的事不管,你倒看中我坳上那枫木树。还有小伙子坐在枫木树下唱歌,你在对河可惜听不着。你家橘子园才真叫好看,今年结多少!树枝也压断许多吧。结了万千橘子,可不请客!因为好看,舍不得!”

        夭夭装作生气样子说:“满满,你真是拗手扳罾 , 我不同你说了。”

        两姊妹是枫木坳对河萝卜溪滕家大橘子园滕长顺的女儿。守祠堂的老水手也姓滕,是远房同宗。老水手原来就正是要到她家里去,找她们父亲说话的。

        夭夭不作声时,老水手于是又想起“新生活”,他抱了一点杞忧,以为“新生活”一来,这地方原来的一切,都必然会要有些变化,夭夭姊妹生活也一定要有变化。

        过完渡,几个人一起下了船,沿河坎小路向着萝卜溪走去。

        河边下午景色特别明丽,朱叶黄华,满地如锦如绣。回头看吕家坪市镇,但见嘉树成荫,千家村舍屋瓦上,炊烟四浮,白如乳酪,悬浮在林薄间。……看来一切都象征当地的兴旺,尽管在无章次的人事管理上,还依然十分兴旺。

    (选自《长河》第二章“秋”,有删改)

    【注释】①满满:小叔叔通称。②八铺八盖:八床盖被,八床垫被,为最丰盛的陪嫁物。③爱好:喜欢精美。④拗手扳罾:言故意扭着。

    1. (1) 赏析画线处的语言特点。
    2. (2) 概括“老水手”形象。
    3. (3) 选文主要以对话形式展开,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艺术效果。
    4. (4) 结合全文,说说湘西农村社会具体“美”在何处。
三、古诗文阅读。(共30分)
  • 13. (2021高二下·安吉期中)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子产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 , 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 , 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之。二月,郑伯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之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

    【注释】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洫: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吾不救也    克:能够 B . 郑人之         病:以……为忧患 C . 郑伯晋      如:到……去 D . 非无贿之患       贿:贿赂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夫人朝夕退而游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B . 不闻作威防怨           君子义为质,礼以行之 C . 爱人,求利之也       夫三年之丧,天下通丧也 D . 有德乐,乐则能久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远怨矣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 . 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 . 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 .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4.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

    5. (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②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项脊轩志》)

  • 14. (2021高二下·安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何晏《论语集解》)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杨伯峻《论语译注》)

    1. (1) 以上三段话均是对《论语》中某一段话的注译,请写出这一段话。
    2. (2) 结合上面材料,简述你对“和”与“同”的理解。
  • 15. (2021高二下·安吉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1) 多情应笑我,。人生如梦,。《念奴娇·赤壁怀古》
    2. (2) 不见复关,。既见复关,。《诗经·氓》
    3. (3) 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
    4. (4) 欲洁其身,。君子之仕也,。《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
    5. (5) 志士仁人,。《论语·君子之风》
四、作文(60分)
  • 16. (2021高二下·安吉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钱钟书

        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读了上面两句话,你有什么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