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焦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4-12 浏览次数:6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春秋初期,秦、晋、楚往往把兼并得来的土地和灭亡的小国改设为县。春秋末期,晋在新得到的边地设郡。由此可知,春秋时期(   )
    A . 官僚政治体制正式确立 B . 郡县的设立与加强边防有关 C . 各诸侯国普遍设立郡县 D . “世卿世禄”制度已遭到取缔
  • 2. (2021高一上·射洪期中) 619年,唐高祖李渊颁布诏书:“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是以昔王御世,怀柔远人,义在羁縻。”朝廷的这种做法(   )
    A .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    B .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 C . 为后世行政区域划分奠定了基础    D . 激化了中央与边疆地区之间的矛盾
  • 3. 下表为唐朝至宋朝时期的宰相入仕途径简表(单位:人)。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时期

    宰相总人数

    进士出身人数

    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

    唐玄宗时期

    34

    7

    举荐、行伍、门荫

    五代

    46

    24

    吏职、幕僚、举荐、行伍、门荫等

    北宋

    72

    63

    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

    A . 宰相道德素质提升 B . 世家大族影响消失 C . 人才选拔范围缩小 D .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 4. 梭伦改革后,雅典所有政府官员在从当选到卸任总共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必须接受资格审查、信任投票和卸任检查三道程序的严格监督。其中卸任检查由专门的查账员对其在任期内的所有活动和账目进行清查。这些做法有利于(   )
    A . 民主政治的运行 B . 维护全体居民的利益 C . 杜绝权力的滥用 D . 调动公民的参政热情
  • 5. 有学者指出,虽然罗马法名义上是为王权统治的工具,为继续压榨农民提供武器,但是罗马法本质上具有反封建势力和现代性等无可比拟的进步性,是瓦解封建制度的上层建筑层面显著的进步。其意在强调罗马法(   )
    A . 对后世影响深远 B . 旨在维护王权统治 C . 具有时代局限性 D .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 6.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大英帝国达到全盛。但与此同时,英国王室的实权却不断萎缩,到了20世纪,几乎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图章”,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这一现象反映出,英国(    )
    A . 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B . 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 . 责任内阁制度逐渐形成  D .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逐渐完善
  • 7. 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十多年间,战争席卷了大半个中国,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死亡,连一向繁华的江南地区都变得萧条起来。由此可以推知,太平天国运动(   )
    A . 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B . 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 . 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D . 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 8.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关于革命依靠什么力量的问题,汪东说:“革命之主动,皆中等社会而无乱民也”,“法之乱也,自下而上,今乃反之,则秩序可保。”这一主张(   )
    A . 致使革命阵营内部成分复杂 B . 导致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C . 使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 . 造成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
  • 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期间,在沦陷区各级中小学宣扬日本没有霸占中国领土,皇军是帮助中国驱逐欧洲白种人,以建立王道乐土来的,所以中国人不应当敌视日本人,而应该中日亲善,否则就是恩将仇报、不仁不义。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 . 便于中日两国友好交流 B . 把中国纳入到大东亚共荣圈 C . 对中国人进行奴化教育 D . 消除中国文化中的封建因素
  • 10. 1917年国际妇女节当日,彼得格勒工人自发举行罢工和游行,后来示威群众增至20万人,数万名士兵也公开站在起义者一边,他们同工人一起,占领冬宫和政府各部。这次起义(   )
    A .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C . 违背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 D .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 11. 2019年12月3日,葡萄牙中华总商会会长蔡文显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20周年座谈会上说:“回归祖国20年来,澳门呈现出经济欣欣向荣、社会繁荣昌盛的局面,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这说明(   )
    A . 世界各国可借鉴“一国两制”方案 B . 澳门回归有利于澳门经济的繁荣发展 C . 澳门的发展取决于国际环境的改善 D . 澳门回归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实践
  • 12.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访世界,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不断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 . 密切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 B . 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C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 积极推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 13. 表2

    1948年

    朝鲜半岛分别成立韩国朝鲜两个政权

    1949年

    德国正式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

    1955年

    法国从印度支那撒军后.越南南部成立与北部对峙的政权

    表2为二战后新成立的部分国家政权。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 . 二战中达成的决议 B . 大国强权政治 C . 国内民族矛盾激化 D . 国内党派纷争
  • 14. 1926年,我国考古学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一个半割的、似丝的茧壳。1958年在浙江吴兴区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发现了一批丝织物。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我国(   )
    A . 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B . 古代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C . 纺织业在古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D . 丝绸纺织业具有悠久的历史
  • 15.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财富的膨胀,商人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的欲望逐渐地显露出来,他们或追逐于琴棋书画、珍奇古玩之中,或大兴土木,建豪宅园第,或大操婚丧嫁娶,夸富斗靡。这些做法(   )
    A . 提高了商人政治地位 B . 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 . 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 D .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 16. 图1为1660-1753年间英国糖消费量变化情况(单位:大桶)。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图1

    A . “价格革命”使货币贬值 B . 亚非拉地区沦为英国原料产地 C . 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D . 工业革命使民众消费能力提升
  • 17. 据统计,1788年,英国有纱厂142家,童工25 000人。1835年,英国棉纺织业中13岁以下的童工有28 771人,约占该行业中工人总数的13%,如果把13~18岁之间的少年工人也算在内,其比例将达到22%.据此可知( )
    A . 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巨大就业机会 B . 生产技术的进步对劳动者的要求降低 C . 工业革命造成成年劳动力严重短缺 D . 资本家的生产目的是追逐利润最大化
  • 18. 20世纪30年代,胶东12个县年产花生180万担,出口137.5万担,商品率达76%;胶莱产区年产花生141万担,出口87万担,商品率为62%;汶河流域的泰安、莱芜、新泰年产花生120万担,出口近70万担,商品率为58%.这种状况表明,近代山东地区( )
    A .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 .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 . 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 19. 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今山东烟合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和清廷要员王文韶亲自签批该公司营业准照,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亲笔为公司题写厂名。这一现象可用来说明当时(   )
    A . “实业救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 .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 民族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有所改善 D . 洋务企业内官商勾结现象严重
  •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小农经济的影响和革命战争的消耗,农业生产资料严重不足,不能够满足农民个体经营的需要。由此,当时我国(   )
    A . 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 . 推行土地改革 C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建立人民公社
  • 21. 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也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这可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 .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 . 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C . 外贸总额不断攀升 D . 人民提前实现全面小康
  • 2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深圳奇迹”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深圳(   )
    A . 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 . 坚持推行改革开放 C . 拥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D . 资源和劳动力充足
  • 23. 表3

    谜面

    生活在镜中

    海军

    成汤国旗

    为他人作寄书邮

    唐顺宗传位太子

    谜底

    照相处

    商标

    达尔文

    立宪

    表3是出现于晚清时期的谜语。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

    A . 民众物质的富足 B . 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C . 社会生活的变迁 D . 社会变革卓有成效
  • 24. 清末有首歌谣唱道:“卢沟桥,汉口岸,消息流通流不断。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祝我帝国好好好,祝我铁路早早早,一时勤劳百世安,从今不歌行路难。”其体现的主旨是,新式交通工具(   )
    A . 冲击了封建传统观念 B . 改善了人们的出行状况 C . 得到了群众一致认可 D . 提高了人们的政治地位
  • 25. 20世纪80年代初,电视逐渐在寻常百姓人家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电视荧屏这个小小的方格子清楚的了解世界各个角落的新闻,这再度验证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据此可知,电视的普及(   )
    A . 提高了国民的素质 B . 疏远了人际关系 C .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D . 推动了科技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建国之初就特别重视监察制度建设,具体做法有织密监察网络,保持监察权的独立性,加大监察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一方面将原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使监察纠劾的业务能力提升。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这些人与都察院的领导有上下级之名,无领导与被领导之实,并拥有直接给皇帝写估纠弹的权力。他们如候鸟一般,往来于祖国的天涯海角,在一定程度上把古代巡视巡查制度功效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方面,仿汉、唐事例,与都察院并行设置独立并行的六科给事中,其重要职权是封驳六部文书,对朝政拾遗、补阙,即便是皇帝的命令,只要认为不合理也可以原封不动地退回去。

    ——摘编自陈思思《中国古代监察群像》

    材料二:在明朝的270余年中,特别是明王朝早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监察官,他们忠直敢言、持正执法,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正常秩序,往往不惜付出血的代价。然而,明王朝的监察系统如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封建王朝那般,始终逃脱不了异化的历史命运。而异化了的监察体系无法纠正官场弊政。

    ——摘编自江军《浅析明朝监察制度的成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监察制度的意义。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自建国以来,一直有着很强的自由主义传统,从一开始它就是以反抗欧洲封建专制集权的面目登上历史舞台的。它现在的政党组织形式也可以从其自由主义的传统中找到存在的根据。从19世纪中期起,美国的政治基本上就是由民主党和共和党所控制。当前,大约2/3的美国人认为自己不是共和党人就是民主党人,并表现出相当高的党派忠诚。这两大政党的影响力还扩展到联邦和州一级的政府中,控制着总统职位、国会、各州州长以及州的立法机构。在野党和执政党之间的关系更凸显出监督与被监督、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形成了一种替代机制,减少了社会监督、制约、政权转移的社会成本和动荡。

    ——摘编自高新军《美国的政党政治及其运作规律和特点》

    材料二: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政党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原因及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政党制度的不同。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德国立即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和新装备,彻底驶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快车道。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潮中,德国快速地将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领域,并加快发展电气、化学等新兴产业,使之成为确立德国工业强权地位的支柱性产业。正是这些新兴产业使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中的领袖国家。另外,德国在轻工业开始发展不久,重工业领域就开始了技术革新,这对于提高德国工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的高速增长,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工业生产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德国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成为工业化国家。

    ——摘编自李富森《试论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心之原因》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德国的影响。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清政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此刻的清王朝统治阶级不得不积极寻找能够巩固政权的出路。而在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就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中国古老的封建主义面前所显示出来的优越性,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这为统治集团寻找出路提供了参考。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求强”,具体表现在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新式武器。但是兴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开支,洋务派入不敷出,于是开始将工业范围扩大,兴办民用工业以“兴商务,竣饷源,困自强”。开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必须要有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1864年李鸿章奏请清廷改革科举制度,清廷也陆续开办了外文、军事、西医、电报等学校培养人才,并于1872年开始向海外派出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人的思想开始摆脱蒙昧状态。

    ——摘编自李博《浅谈洋务运动步履维艰的原因》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洋务运动开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