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 |
宰相总人数 |
进士出身人数 |
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 |
唐玄宗时期 |
34 |
7 |
举荐、行伍、门荫 |
五代 |
46 |
24 |
吏职、幕僚、举荐、行伍、门荫等 |
北宋 |
72 |
63 |
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 |
1948年 |
朝鲜半岛分别成立韩国朝鲜两个政权 |
1949年 |
德国正式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 |
1955年 |
法国从印度支那撒军后.越南南部成立与北部对峙的政权 |
表2为二战后新成立的部分国家政权。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图1
谜面 |
生活在镜中 |
海军 |
成汤国旗 |
为他人作寄书邮 |
唐顺宗传位太子 |
谜底 |
照相处 |
浜 |
商标 |
达尔文 |
立宪 |
表3是出现于晚清时期的谜语。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
材料一:明朝建国之初就特别重视监察制度建设,具体做法有织密监察网络,保持监察权的独立性,加大监察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一方面将原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使监察纠劾的业务能力提升。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这些人与都察院的领导有上下级之名,无领导与被领导之实,并拥有直接给皇帝写估纠弹的权力。他们如候鸟一般,往来于祖国的天涯海角,在一定程度上把古代巡视巡查制度功效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方面,仿汉、唐事例,与都察院并行设置独立并行的六科给事中,其重要职权是封驳六部文书,对朝政拾遗、补阙,即便是皇帝的命令,只要认为不合理也可以原封不动地退回去。
——摘编自陈思思《中国古代监察群像》
材料二:在明朝的270余年中,特别是明王朝早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监察官,他们忠直敢言、持正执法,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正常秩序,往往不惜付出血的代价。然而,明王朝的监察系统如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封建王朝那般,始终逃脱不了异化的历史命运。而异化了的监察体系无法纠正官场弊政。
——摘编自江军《浅析明朝监察制度的成败》
材料一:美国自建国以来,一直有着很强的自由主义传统,从一开始它就是以反抗欧洲封建专制集权的面目登上历史舞台的。它现在的政党组织形式也可以从其自由主义的传统中找到存在的根据。从19世纪中期起,美国的政治基本上就是由民主党和共和党所控制。当前,大约2/3的美国人认为自己不是共和党人就是民主党人,并表现出相当高的党派忠诚。这两大政党的影响力还扩展到联邦和州一级的政府中,控制着总统职位、国会、各州州长以及州的立法机构。在野党和执政党之间的关系更凸显出监督与被监督、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形成了一种替代机制,减少了社会监督、制约、政权转移的社会成本和动荡。
——摘编自高新军《美国的政党政治及其运作规律和特点》
材料二: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政党制度》
材料: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德国立即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和新装备,彻底驶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快车道。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潮中,德国快速地将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领域,并加快发展电气、化学等新兴产业,使之成为确立德国工业强权地位的支柱性产业。正是这些新兴产业使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中的领袖国家。另外,德国在轻工业开始发展不久,重工业领域就开始了技术革新,这对于提高德国工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的高速增长,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工业生产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德国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成为工业化国家。
——摘编自李富森《试论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心之原因》
材料: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清政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此刻的清王朝统治阶级不得不积极寻找能够巩固政权的出路。而在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就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中国古老的封建主义面前所显示出来的优越性,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这为统治集团寻找出路提供了参考。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求强”,具体表现在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新式武器。但是兴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开支,洋务派入不敷出,于是开始将工业范围扩大,兴办民用工业以“兴商务,竣饷源,困自强”。开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必须要有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1864年李鸿章奏请清廷改革科举制度,清廷也陆续开办了外文、军事、西医、电报等学校培养人才,并于1872年开始向海外派出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人的思想开始摆脱蒙昧状态。
——摘编自李博《浅谈洋务运动步履维艰的原因》